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视娱乐节目,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如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娱乐至上”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打造了诸如“电视歌唱真人秀”“电视综艺娱乐晚会”“电视文化脱口秀”等类别多样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娱乐节目.比如:湖南卫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电视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电视亲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推出的综艺选秀类竞技节目《中国达人秀》等.  相似文献   

2.
李东  焦亚楠 《传媒》2016,(8):59-61
真人秀节目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军事类真人秀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一般是指以军事元素为核心,在展开的过程中宣扬军旅文化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文力图从全媒体的视角探索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为我国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加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真人秀节目是以“平民化”的姿态出现的.观众不仅是节目的接收者,而且是节目的参与者,甚至观众在一些节目中还拥有淘汰参赛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谢智 《青年记者》2016,(20):62-63
电视真人秀受宠元素分析 (一)真人秀电视节目最主要的媒介功能是给大众带来快乐消费,娱乐电视观众,相对于一些严肃和程式化的带有浓烈政治传播教育引导意义的电视节目而言,综艺真人秀节目轻松随意、表达空间大.真人秀节目在娱乐观众,满足人们“求真”“求实”“求乐”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给电视观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生活常识.就这种意义上而言,电视真人秀成为普通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然而真人秀节目要想切实满足受众,就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支撑,同时电视真人秀节目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电视的路径,成为当下中青年群体体悟传统文化继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二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向下,只有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本文通过探讨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期二者的相互促进能达到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王洁非 《传媒》2018,(10):57-59
《幸存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00年推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并于次年摘得艾美奖,是美国乃至全球电视界的"现象级" 综艺节目.目前,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节目的版权,中国中央电视台也购买了前两季的版权.可以说,作为一档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幸存者》的传播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其所提供的范式,对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此,本文以《幸存者》为例,结合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探讨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策略与启示,以寻求一条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真人秀”(Reality Show),可以说是继“脱口秀”之后风靡全球的电视文化新宠。自2000年荷兰推出的《老大哥》大受追捧后,英国版的《老大哥》更是把“真人秀”节目全面推向高潮,在全球迅速走红。“真人秀”于是有了“纳斯达克现实泡沫”的美誉。200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美国的《幸存者》,正式在国内推出“真人秀”节目。广东电视台率先推出《生存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淑琴 《出版广角》2015,(17):148-149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是当下电视制作领域资源整合与真人参与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从该类节目盛行中,我们可以窥见真人体验文化在新媒介时代的异变。本文通过对韩国人气娱乐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的个案研究,探讨当下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点,研究制约节目传播效度提升的因素,探究娱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实路径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翔 《新闻通讯》2014,(1):16-18
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开播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这档源于韩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为电视荧屏创新热点,主要得益于节目在参与者选择、主题设计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的创新。而面对加强版“限娱令”的到来,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内容生产方面必须要重视为参与者和观众制造有创意且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体验”,这样电视真人秀节目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0.
张彦会 《新闻世界》2013,(12):36-37
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新一轮的形态各异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各大荧屏之上。《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是2013年两档明星真人秀跳水类节目,在延续"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增加新的元素,"身体消费"现象一时成为荧屏上的热议话题。本文对消费文化视域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身体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娜 《青年记者》2016,(8):63-64
电视真人秀“高烧”不退 高烧是人在受到有害刺激之后的一种身体反应,而真人秀节目的“高烧”则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在市场和商业因素影响下的一种显在反应,主要表现为播出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和播出时间的黄金价值.不同的是,人在发烧之时会感到困倦、头晕目眩、无精打采,而当下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烧则呈现出精神抖擞、狂欢亢奋、前仆后继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在国内出现时间较短的新型电视节目,“真实电视”在概念上很容易和“真人秀”节目相混淆。从大的类别上来讲,“真人秀”属于游戏节目,而“真实电视”则应该归入纪录类。当然,两的功能取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娱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电视真人秀节目视为一个“窥视、暴露和欲望的电视文本”,运用相关的传播学理论和电视理论对其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商业化竞争激烈以及电视节目整体娱乐化的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真实和虚构的叙事特点构建了电视文化奇观。本文透过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奇观、视听奇观、人物奇观分析了其文化奇观的建构过程,并且对这种文化奇观作出了文化阐释,其虚构性、娱乐性、虚假性、低俗性、颠覆性的特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7.
湖南卫视打造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五季以来,在呈现效果上始终保持着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的态势,节目也成为国内媒体平台“本土化”改造国外优质IP节目的成功范例。本文将以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旨在从“5W”模式中的5个维度分析传播视角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并以《爸爸去哪儿》系列为作品范例,解析“5W”模式在真人秀节目中的传播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刘艳 《青年记者》2017,(8):86-87
媒介技术的革新和中国电视产业的迅速繁荣,为电视节目在已有的生态环境下孕育出了新的阵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在当下传媒领域已获得一席之地,并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随着真人秀节目形态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制作流程与节目框架设置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面对困境,真人秀节目还能寻找到突破点吗?湖南卫视的《我们来了》节目在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交流”模式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本文基于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从主体间性、差异性、独立性和未完成性这四个视角,分析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对话模式,从多维视角来探讨真人秀节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郭路 《东南传播》2012,(10):136-137
我国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多以"商界面试"环节为真实模拟的场景,在"多选一"的游戏规则中展开职位竞争。职场真人秀集服务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引发新一轮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营造全民狂欢的文化氛围,带来真实的虚幻世界。本文以《2012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解读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电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