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御赐”《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表面上看来,英日两国都是君主立宪制,但在实质上有极大的不同。第一,君主的地位不同。在《权利法案》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史上开成文宪法先河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很多学生选择B项,其理由是:1.在上述国家中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这个结论对  相似文献   

3.
教学构思 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在教学中较难处理,其中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标“内容标准”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学生在初三时学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在课前调查中,我发现他们只记得革命过程的一些事件,如内战、处死国王、旧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等,对于英国为什么会制定《权利法案》、形成责任内阁等并不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怎样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何认识英国确立代议制的伟大意义?采用哪些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秦杰 《历史学习》2006,(4):37-38
近日,在辅导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权利法案》理解为英国的宪法,仔细探询起来,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权利法案》本身就有“法案”二字,极易给学生以误导;其二是教材中将其内容概括为“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似乎其法律地位至高无上;其三,教材中还说,“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既然是一部“法案”,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英国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因此学生便认为《权利法案》就是英国的宪法了。其实,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也就是说,它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只是由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的宪法体系。英国宪法这种特  相似文献   

5.
张华中 《历史学习》2007,(11):40-47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有四个学习要点,第一个就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教学角度看,主要是说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的特点,即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人民版教科书的课题为“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的研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确立如下教学目标:借助史事讲述和史料解读,  相似文献   

7.
杨永泰 《考试》2014,(Z1):46-51
<正>一、本专题课标考纲要求1.课程标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2.考试大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材料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英国制度创新的过程和具体知识点——《大宪章》、《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明晰英国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主线:由无限王权到有限王权——由国王主权到议会主权。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史学专著,合理拓展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对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教学,可以通过对《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比较,探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渊源;在明晰议会、国王和政府关系的过程中,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作规律;通过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探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长期与王权的博弈,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取得了胜利,王权得到种种限制。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英国的资产阶级逐渐主导了国家政治生活。英国政体带有典型的封建特色,归因于“光荣革命”并不彻底,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整体构思】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近代英国诞生了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匠,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这离不开英国在民主追求中的不懈努力。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应加强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发挥历史学科塑造人...  相似文献   

12.
立宪,即“建立宪法,以限制王权来治理国家”之意。最早提出立宪建国的是英吉利帝国。它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后,便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后日本起而效法,通过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发展道路。这些成功的先例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去仿效,于是,在20世纪初叶中国大地上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现行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课本存在着对同一史实表述不一致的现象 ,即使同一课本也存在前后不一的问题 ,给教与学都带来不少困难。下举数例。(1 )半坡氏族遗址距今时间 :初中课本是“约 5 0 0 0年”(第一册第 1 3页 ) ;高中课本却是“约五六千年”(第 4页 )。(2 )对于河姆渡氏族种植水稻的问题 :初中课本表述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第一册第 1 4页 ) ;高中课本则表述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第 5页 )。(3 )初…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一册第 13 3页 :“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明确指出法国先于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 66页却指出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法国一些纺织企业已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 ,其他工业部门也逐渐效仿。”第 67页明确指出 :“18世纪晚期 ,美国纺织业首先引进英国技术 ,建立工厂。”按历史时期一般的划分 ,应是一个世纪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显然美国先于法国而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高中与初中课本说法不一 ,让教师和学生怎么办呢 ?刘衤乍昌教授编著的《世界史》—…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笔者承担了苏州市公开课教学任务,执教人教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特点”的理解一定是基于对史实的了解。纵观英国历史,《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实现了国王真正的“统而不治”。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感史实认识不清会严重影响对“特点”的理解。因此,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条分缕析,意在使教学内容主干清晰、细节充盈。在备课过程中,我校的沈为慧、沈克学两位老师也积极参与,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与建议,对我深有启发。下面以理清“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一内容为例,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做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冯东兴 《文教资料》2011,(32):93-95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宪政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议会与王权的权力博弈中,议会的权力地位得到提升。在这个博弈过程中,维护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各种理论也不断争锋。最终,《权利法案》在吸纳了英国斗争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精华之后,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相似文献   

17.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是这样写的:“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又,人教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页写道: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2页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科》2005,(6):22-24
(1)时间:1640年-1688年。(2)主要经过:两次内战,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1688年“光荣革命”。(3)《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这种政治体制被称为“君主立宪制”。(4)历史影响:使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也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写道:“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逃往法国……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既然这是一次“政变”,为何却把它说成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呢?首先,资产阶级通过这次政变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正统主义思想、世袭制原则和王权神授的观念。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文告,宣布“国王詹姆士二世蓄意摧毁英国宪法,背弃了国王与人民的原…  相似文献   

20.
季宁 《新高考》2005,(3):51-52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1689年)——美国1787年宪法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建立(1789年)——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1792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87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