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2002,(6):14-18
四明银行正式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十六日(1908年9月11日),系在沪宁波人出资兴办的私营商业银行,总行设于上海。初名四明商业银行(The Ningpo Commercial Bank,Ltd.),后改名四明商业储蓄银行(The Ningpo Commercial & Savings Bank,Ltd.),简称四明银行。该行于1936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加入官股,遂成为官商合办银行,与中国通商、中国国货、中国实业等另三家官商合办银行并称为“小四行”。该行历史悠久,经受晚清民国时期种种考验而屹立不倒,上海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接收,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并入上海金融业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华资商业银行中,该行的经营业绩实属平平,与南三行、北四行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但其经营有自身特色,即注重地缘因素,以在沪宁波人及其开办的工商实业为主要的金融服务对象,同时十分重视房地产投资。因此,该行之发展历程,颇有值得考察探究之价值。本期公布的四明银行行史资料,系选自四明银行档案全宗Q279-1-119号案卷,选编者何品。  相似文献   

2.
大清银行初名大清户部银行,于光绪三十年春正月(1904年2月),由户部奏请试办,是年三月,奏定试办银行章程三十二条,于次年八月二十九日(1905年9月27日)正式成立,总行设于北京,以张允言为总办,是为我国设立国家银行之始。其后,各分行、分号次第成立.至宣统二年(1910年)分行已有21家,分号达到35家。光绪三十四年正月(1908年2月)度支部(前户部)奏准改名大清银行,并奏定大清银行则例二十四条,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和中央银行职能,总办亦改称监督。辛亥革命事起,大清银行各分行受到冲击,相继停业。进入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史学》1998,(3):20-26
此组史料选编自重庆市档案馆藏聚兴诚银行南京支行给该行总管理处及其分支行的周报,时间自1935年1月至1937年9月.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2003,(2):22-26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23年9月创立旅行部,1927年6月该旅行部正式改组为中国旅行社,遂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下属业务部门转变为该行独资经营的附属事业机构。其主要办理国内外旅行、运输、旅馆等业务,并出版《旅光》等旅行刊物。该社下设火车、出版、轮船、行李等部,1928年改为运输、车务、航务、出版、会计、出纳、稽核7部,1930年代又增设进展部、游览部、旅馆部。为拓展业务,中旅先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景点及海外设立数十个分支机构。1949年以后,该社继续营业,增设了国外进口物资承运业务。1955年中国旅行社在大陆的业务结束。历任董事长为庄得之、陈光甫、朱如堂等,社长为黄闳道、陈湘涛、潘恩霖等。中国旅行社业务经营颇有特色,声誉良好,堪称为近代中国旅行业的典范。特别是其开办的招待所,更是中国旅行业的一大创举。本篇史料选自中国旅行社档案全宗Q368-1-37号案卷,系该社自撰的一份报告书,作于1953年4月13日,对该社三十年来的历史发展概况陈述甚详,兹予公布。由上海市档案馆孙慧选编。  相似文献   

5.
本组史料是从馆藏三十年代聚兴诚银行档案中选出的,该行团营业需要,经常与长沙、常德、宜昌等分支机构互通信息。在这些通讯中,反映了不少有关贺龙、肖克部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活动的情况,对研究军史和党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史料原件为信函通讯形式,涉及内容十分庞杂,这里仅节录与本专题有关的内容公布,其余从略。为保持史料原貌,对其中一些诬蔑之词未作改动。文件的标题和标点符号系编选者所加。  相似文献   

6.
归绥市县联合银行的全称为归绥市县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地方银行。这家银行从1947年10月开始筹建,到解放后的1950年9月结束,总共存在了3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这家银行除去承担了市县两级政府的财政公库收支外,还从1948年年初开始办理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但是,由于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国民政府对归绥市县联合银行正式开业一事,已无暇顾及,直到结束时,它还处于“先行营业,择吉开张”的筹备阶段。  相似文献   

7.
国际     
银行的钱太多了,也会带来麻烦。瑞士的中央银行——瑞士国民银行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瑞士国民银行的黄金储备逐渐增加,一年多以前,该行发现。他们的黄金储备已经严重过量,超过所需总额1300吨,如果继续持有将导致瑞士法郎升值,对出口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00,(1):16-22
以“服务社会”为行训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是旧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由于总经理陈光甫经营有方,该行发展极为迅速,经济实力雄厚。同时,该行的管理运作、制度建设和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也颇有值得研究之处。1932年,上海银行委托宋春舫编撰行史,宋根据银行档案及当事人口述,二年后完成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二十年史初稿》,对上述情况均有论述,但不知何故一直未曾出版。该书稿共分序及二十年前的中国、二十年前的上海金融市场、本行成立之由来、本行发展之经过、本行和环境奋斗之事实、本行的文化事业、世界经济之解剖与本行未…  相似文献   

9.
面对竞争,党报出路在哪里报业竞争日胜一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宁波报业市场为例,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和《东南商报》三份报纸,去年的总发行量已突破70万份,广告总额也突破了2亿元,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郭芳 《档案天地》2006,(7):25-26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于1945年12月由28个国家签署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1981年起中国开始借用该行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扶贫和自然资源管理。截止到2006年,世界银行共向中国提供贷款额约410亿美元用于约290个项目,其中一半以上是用于交通、环境、能源、供水等项目。这些项目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且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1.
1 874年和1898年发生的两次四明公所事件在上海近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事件的发生缘于法租界公董局欲强占宁波同乡组织四明公所土地,并在该地块之上开筑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四明公所是居留在上海的宁波人[1]的同乡会组织,也叫宁波会馆(NingpoPagoda入它始创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位于当时的上海县城北门外H十五保四图,其地最初仅用于停放和埋葬在上海去世的宁波籍人士的棺枢。嘉庆八年(1802年)建起祭扫关帝的建筑,公所初具规模,始命名为“四明公所”。”‘此后随着在沪宁波人的增多,公所建筑规模日趋扩大.功能也扩展到兴办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并在宁波开设分所。上海开埠以后,四明公所所在地被划入法租界,因土地所有权和棺枢的寄放等问题,四明公所与法租界公查局曾于同治十三年(18…  相似文献   

13.
6月8-9日,由上海市政协南市区委员会、上海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和上海市宁波协会(上海市宁波同乡联谊会)联合发起的"纪念四明公所建所200周年暨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