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紧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是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包头市为例,阐述了在包头市突出强调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简约型社会必然要求。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指出未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认识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包头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改革完善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等土地利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谭术魁  周蔓 《资源科学》2012,34(1):143-149
2004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要求控制增量用地、盘活存量用地,而高校用地的急剧增加和粗放浪费现象依旧突出,因此,研究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情况势在必行。基于高校用地的特殊性,本文侧重从用地方式和用地结构的集约化角度,建立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38所高校的实地调查表明,武汉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认知程度偏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TLAB软件分析法检验武汉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34.21%的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为积极响应型,响应效率较高;34.21%为弱响应型,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较低;31.58%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没有响应;校园容积率较高的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相对较高。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宣传,提高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响应效率,从而保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23个与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度4个方面,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认为,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可以分为4个层次: ①超集约,即土地供求紧张,分值大于0.3; ②集约,土地供求平衡,分值在0~0.3之间;③基本集约,土地供求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分值在-0.3~0之间;④欠集约,土地有所闲置,土地产出率较低,分值小于-0.3。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区域差异: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据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水 平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型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地面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科学合理优化资源使用,解决用地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特点,从树立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布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加快生态退耕步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构建城镇生态绿地系统整体布局、全力打造三大生态系统工程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包头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醴陵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醴陵市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运用指标分析法和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法对醴陵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探讨了醴陵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资源科学》2009,31(12):2130-2136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3.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2,34(3):433-441
工业用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类型和城市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约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在512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以食品制造企业为例,构建了由用地结构、用地强度、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4个子目标层、9个因素层组成的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现状值为基础,采用区间估计方法来确定指标理想值,并构建Bayes判别函数实现了对湖北省52家典型食品制造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度判别。结果显示:仅有13.46%的企业土地为集约利用,低度和中度利用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7.31%,样本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可挖掘潜力约为100.48hm2。Bayes判别由于对样本信息利用充分、全面,因而判别准确性较高,采用该方法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度实施评价,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与土地是开发区的相互互动的基本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与评价体系有助于鉴别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效益,从而推动开发区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发展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列策略,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发区土地开发进度、投入产出效果、工业用地效益三个方面科学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应用及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对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资源科学》2011,33(4):684-689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表现为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而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则由西向东迁移。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协调度较差。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力级别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PSR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郁玲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7,29(6):106-1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关键性和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城市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济南市城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分降低,即潜力减少;住宅区处于二者之间,但潜力增加的量大于商业.基本结论是:城市建成区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用地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可作为城市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的主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