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文章依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代缙绅录集成》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就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所记的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族籍予以全面考订,以期有裨于江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钱实甫先生的《清代职官年表》是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受各种条件所限,其中仍存在着误缺之处。笔者意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对《清代职官年表》中所记载的清代广东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进行勘核和补订。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安徽通志》职官志清代按察使表有关姓名、籍贯或旗籍、科第出身和任、署年份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及《清实录》等资料,就光绪《山西通志》职官志清代按察使表有关姓名、籍贯或旗籍、科第出身和任、署年份等史实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5.
由于通讯手段落后,清代在任何督抚死亡后到朝廷得到消息任命新督抚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形成了"死人督抚"现象.钱实甫的<清代职官年表>较之<清史稿>的职官年表为好,已为学界所公认,但在一些督抚的死亡日期上仍不可避免地重蹈了<清史稿>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专著中记录的哈萨克族民俗事项丰富多彩,是作者多年调查和积累的成果,也是哈萨克族生活历史的真实记录。哈萨克族民俗不但丰富了中国文化,同时也给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该书是作者将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世界的展示,特别是资料索引部分对1879-2005年间有关哈萨克族研究成果的整理,是对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汉字字族的研究,是汉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依据汉字字族理论,分析考释了《说文解字》中20个以"夋"为声符的形声字与"夋"的声义关系,从而分析得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并且所记录的词义都同出一源,即是一组以"夋"为母文的同族字。本文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为汉字字族理论提供一组例证。  相似文献   

8.
《云南种人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或支系的真实风貌与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尘封书库,鲜为人知。2005年整理出版的《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使这部少数民族图像古籍得以公诸于世,为研究云南民族史、民俗文化史提供了一份珍稀史料。  相似文献   

9.
族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表征因素。杨庭硕的《人群代码的历时过程——以苗族族名为例》一书认为,研究民族的族名,首先要了解其历时性的变迁过程和共时性的存在现状,针对民族族名特点,具体对该族名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现有资料确定族名研究的可行性,并确定分析主题。这个过程既是该民族族名研究的过程,也是其民族文化梳理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脉络,对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认同,促进民族识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火寿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火寿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军族》是陈映真早期的代表作品。结合作者生平、成就及近来学者对《将军族》的研究成果,重点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文中两个小人物从相互隔离、相互排斥到彼此理解、渐趋融合的心灵递变过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下层那些受侮辱、被压迫人们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以乃木希典大将的殉死为契机,森鸥外接连创作了《兴津弥左右卫门的遗书》《阿部一族》两部以殉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与第一部为封建武士精神歌功颂德的《兴津弥左右卫门的遗书》不同,《阿部一族》刻画了一群武士们对于殉死矛盾而无奈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结合历史进一步探讨他们殉死的根源,加深对于日本中世武士集团内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14.
詹姆斯·韦尔奇是较早关注到印第安原住民生存状况的美国本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其代表作《愚弄鸦族》描述了皮库尼部落的兴衰与部落族人个人成长命运之间的关系,小说里的三个年轻人在经历家园崩塌、部落颓败、印第安神话解体后,渴望在白人文化宰制下的社会中找寻真正的自我。通过寻“我”之旅,人物的流浪与归家结局表明了白人的殖民掠夺摧毁了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部落共同体传统,暗含印第安文化在美国白人文化的同化下注定走向衰败的结局。从小说里的三个典型人物入手,探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年轻人是选择继续坚守先辈的遗念——传承印第安传统文化、延续皮库尼部落的荣光,还是选择离家——追寻白人文化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5.
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剖析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婴、缨、瘿、瘿、鹦、嘤、樱7个“婴“族字,写成了《试析“婴“及〈说文解字〉中的“婴“族字》一文,发表在《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上。在此基础上,本文补析、论证《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璎、巊、撄、孾、孆、蠳、瀴等22个“婴“族字,论证它们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玉“、“山“、“手“、“子“、“女“、“虫“、“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并把这些“婴“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16.
《将军族》是陈映真早期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从分析人物形象、探寻作者宗教意识等角度,诠释了作品中主人公坚韧不屈的意志及追求纯净、高尚灵魂的人生理想,进而抨击了黑暗社会对人性与美的摧残。同时,通过对文本具体意象的分析,揭示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焙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烯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史诗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诗概念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诗。史诗本应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 ,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 ,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 ,《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徙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诗 ,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 ,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族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为数不多的几篇 ,《七月》、《周颂》、《大雅》及《小雅》中的部分颂神诗是周人祭祀祖先、演唱祖先史迹的诗歌 ,是周人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龙大道生前所述、有关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政府部门、有关各地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认为吴荣臻总主编的《苗族通史》第五册将龙大道作为“苗族人物”来立传,与众所周知的龙大道烈士是侗族历史人物的定论不相符合,龙大道的族别应该是侗族。  相似文献   

20.
见到刘俊之前满主席(满都麦,原乌兰察布市文联主席)就说:“这个人不简单:他把蒙古族文化涉及的物事都以赋的形式予以表现——是第一人!说回来,这个人的诗、词、文、墨(书法)都不错,是个很有水平的人。”这叫做先人之见。在接待我们的宴会上,步履轻盈地走向尊座的刘先生给人的感觉非常平和亲切,而且他的目光并未专注于客席,就像参加一般宴会来迟了一样,微微有一点歉意但随即就平和如常了;他没有制造一点令人感到严重或不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