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薄的身子,黑瘦的面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同现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你──李增喜,一位来自中原大地的汉子。你在国内书画界享有盛誉。10余年来,你痴心于书画艺术,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几十本烫金的荣誉证书,上百篇发表于军内外各级报刊的书画作品,还有体名字前一串闪光的头衔:国际书画交流创意书画会理事,国际书画家画廊书画师,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报》特约记者等。日本书画艺术博览会、中国海南国际凤凰杯艺术展览会都收藏有你的书画作品。你从小就喜爱美术,高中毕业前已成为当地一名颇…  相似文献   

2.
1996年,对于伍龄不满两年的天津警备区某师防化连战士王永刚来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6月,他的一幅行书作品《赤壁》,被中国华夏书画大赛组委会选中,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还因此,他被中国华夏书画艺术人才研究会吸收为会员,收到了研究会寄给的大红烫金字证书;8月,他的一幅隶书作品《山园小梅》寄出后不久,就被山东省书画院展出,并被聘为中国四方书画函授中心教授。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又传开,小王在军营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迎来的尽是羡慕的目光。早在1995年他当新兵时,就已成为“宝贝”:连队想安排他当文书,机关…  相似文献   

3.
久久凝视着国画《源》,你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走进祖国大西北那片荒芜的土地,为那群苦苦寻觅水源的人流感动,从而让你备加感慨和珍惜生命。大彻大悟的青年女书画家萧李雷的内心世界,正如《公安生活报》编辑卢鸿才为其画的题诗:“千年活水今始末,绿柳桃红次第开。重史回春源尽处,闪闪红星倚云栽!”可谓一语中的。萧李雷生于艺术世家,父亲萧焕是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源于这种深途而独特的影响,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的艺术。自幼就随父亲上书画课、看画展,他受艺术熏陶,并在父亲的指导下接受…  相似文献   

4.
一个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小伙子,已跻身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行列,曾先后在北京、长沙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的书画展。他便是就读于长沙政治学院文管系学员──周广军。出生在河南开封的周广军,五岁起便在外祖父的督促下学习书法。那时候家境艰难,他借到一本好的字帖,就用心临摹一遍;刻印找不到石头,就用青砖替之。贫寒的家境没有冲淡广军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兴趣反而更浓。入伍后,由于在文艺方面有较高的天赋,部队领导决定把他调到机关工作。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家乡父老的嘱托和希望,使其更加如饥似渴地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他靠自己的勤…  相似文献   

5.
别无选择──记羊城晚报记者刘海陵杨诚有人问当了十年政法记者的刘海陵:“假如有机会让你再次选择职业,你会选哪种?”他想了想,一字一顿地说:“还是要当记者,还是要当政法记者!”刘海陵,年方37岁,羊城晚报政法部副主任。1977年刘海陵15岁初中毕业后,应...  相似文献   

6.
厚厚的3个稿件剪贴本,可圈可点的数10篇获奖作品,是李清飞4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李清飞认准了的事,就鼓足勇气去做。新闻稿件需要政治机关盖章证明,有的战士写了稿件是“丑媳妇怕见公婆”,结果在自个)[手里就夭折了。李清飞不怕,隔三差四往机关跑,人家盖汇款单,包裹单,他盖个故事、小消息。跑得多了,机关干部都认识了他,有人开玩笑说:“小李,好勤奋,什么时候报纸上见大名啊?”“会见的,会见的。”’他二脸真诚。只要有环线索,不管是本单位的,还是外单位的,李清飞都敢去采访。他采访的对象,F到列兵,上到将军,对事不…  相似文献   

7.
30多斤的摄相机、背包机压在他的肩上,大汗淋漓的他却依然谈笑风生,那双四处搜寻新闻线索的眼睛似乎永远都不知疲惫,他就是青岛警备区战士报道员姜永军。1992年7月,他在长山岛拍摄的专题片“九个老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被中央电视台和军区分别评为一等奖,突出的成绩背后,付出的是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1993年,从中央电视台军区记者站学习一年期满后,他就扛着摄相机正式开始了他一直探索追求的新闻报道工作。他虽在摄编技术上功夫过硬,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设备不全,只能进行拍摄而不能进行编辑,为了克服困难,他带…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份,在济南军区“迎香港回归”书画展览厅里,一幅油画作品《归航》吸引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员。他们时而对此指指点点,时而颔首称赞,并接连不断地有参观人员举起相机对此拍照。这幅吸引众多人员的油画作品,其作者便是济后某分部电影队战士谭晓林。今年20岁的谭晓林,出生在湖南省莱阳市,早在学生时代就被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吸收成会员,现已在书画界崭露头角,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奖赛,有20余幅作品获奖。其得力作品《沁园春·长沙》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中,被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真迹委员会收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的喜悦,世纪之交的钟声也随之响彻山山水水。这对于在业余书画园地里辛勤耕耘的车益祥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更是他喜获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山水画《空山飞雁图》、《半岭松月丘壑远》等十多幅作品,分别被《解放军报》等报纸、杂志刊用;这一年,他的书法作品在参加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纪念建国五十周年大展中,被收录《安徽省书法家纪念建国五十周年当代书法集》;这一年,他荣幸地被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这一年,他又荣幸地被省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间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车…  相似文献   

10.
刘超,三十出头,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专业军士。就是他,开创了我军士兵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的先河。他的作品先后50多次荣获国内外书法大赛奖,被中外45家博物馆收藏,其成才事迹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9种语言向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少年的刘超,生长在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山村。天赋的秉性使他从小便痴迷于书法。可家境贫寒,父母无钱给他购买笔墨纸砚。就这样,一个童年的梦直到他踏入火热军营才被唤醒。那是1986年冬天,刘超入伍来到新疆军区某部。他怎么也不会忘记,穷得连寒冬也穿不上棉衣的父…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福州大学的校园轰动了。一个脸孔清瘦,身材不高,年仅24岁的青年战士,面对讲台下坐着的2万余名福大师生,侃侃纵论书法艺术。热烈的掌声一阵阵响起。这位战士就是南京军区某师资料保管员贲占启。占启出生在安徽阜阳一个偏僻的村庄里。7岁那年,村里有个对书法颇有研究的私塾先生看上了小占启的聪明和灵气,便收他为徒。5年时间,他临摹了王、颜、欧、赵等多种碑帖。12岁(小学五年级)那年,他参加了阜阳地区举办的青少年书法比赛,荣获少年组一等奖。同年,他的“党恩浩荡”等三幅书法作品在《安徽日报》刊登。1990年,占启穿…  相似文献   

12.
1993年毛振永从山东寿光、入伍来到1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部队领导根据毛振永爱好书法这一特长,将他分到了该站军人俱乐部电影组当电影放映员。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和领导。战友的鼓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决心在书法艺术这条崎岖道路上走下去,学好这门艺术为部队服务。入伍3年来,毛振永除了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外,业余时间不是研究字帖就是埋头练字。为了节省纸、墨,毛振永夏天常用木枝笔蘸清水在水泥地面上练,冬天在雪地上练,在废旧报纸上练,坚持写,天天临,~点一画,一丝不苟,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刻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1999,(5)
英雄倒在血泊中8月13日晚9:30分。成都郊外九里堤桥上唱响了一曲英雄救一弱女子而英勇献身的人间正气2歌。廖维成,信息汇报特约记者。当日晚上他因事乘车外出,恰逢一疯狂歹徒追杀一女子。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寒光闪闪的屠刀,手无寸铁的他勇敢地扑了上去与歹徒展开了一切殊死的搏斗,不幸英勇牺牲。持刀杀人的歹徒名叫林照华,与被杀伤的女子雷秀菊同在成都市月亮岛宾馆职工食堂工作。林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想与雷进一步交往和发展关系,并且不顾她已经成家而且有了小孩的事实,竟然在不久前死死缠住雷要与她“耍朋友”。在遭到雪严辞拒绝…  相似文献   

14.
17岁那年,刘浏穿上军装,自豪地走进大山,在群山环抱着的火箭兵军营生活、战斗了5个春秋。其间,他自招待所招待员迈上了写作成才之路。在写作之路上,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农家子弟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终于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年轻的一员。刘刎的写作激情,是军营火热的生活点燃的。1983年春天,入伍刚几个月的他就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星期天,他所在的部队有个战士到城里办事,在公共汽车上见几个扒手淘旅客的钱包,便挺身而出与扒手搏斗……这一英雄壮举在他的脑海里回旋。他常想:“如果能把这件事报道出去,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都…  相似文献   

15.
见到陈风波,和我们在报刊上读他作品时想象的印象大不一样:1.65米的个头儿、瘦瘦的脸庞,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战士。要不是看到他在省以上报刊见报的200多篇署名“陈风波”的稿件和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我们怎么也不会用信,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卒”能挑得动一个团的报道工作重担,并且短短一年就使其在全帅名列前茅.f仅令部队领导也使新闻同行惊叹不已;又笔合打汗陈风波厚厚的剪贴本,从~武将优秀的新闻、义学作品中寻觅他的成功足迹时,才发现他所走的是一条用汗水、勤奋浇铸而成的奋斗之路1993年,此时就连做梦都校当作家的陈风波带行…  相似文献   

16.
他,1.80米的个头,满脸的憨厚样儿。谁能相信,就是他,在担任团摄影员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稿180多篇,其中有12篇获奖。前不久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他叫王萌,1991年底从苏北的一个农家入伍。入伍前,他就特别喜欢文学创作,曾经有诗文见诸报端。入伍不久,领导就把他调入团里担任摄影报道员。采访实践使他感到:新闻需要快,不能有丝毫懈怠。一旦发现新闻,他总是不顾一切、全力以赴,做到快采、快拍、快决、快发,从不耽搁时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克服。为了一…  相似文献   

17.
有位名记者说过,好新闻是脚板底下跑出来的。兰州军区某团战士解开平就是这样一个为追求好稿而不怕吃苦的报道员。在连队就喜欢新闻的解开平,1996年5月在《人民军队》报上发表了一个豆腐块后,有幸被团新闻干事看准把他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到报道组后,小解为不负领导的厚望,一心想早出成绩。便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停地写,几乎一天写一篇,结果三个月过去了,寄出去的稿子,竟然在报纸上一个字也没见到。他失望了,认为自己不是搞新闻的料。新闻干事看出小解的心思后,便指着他那些没刊用的稿件底稿语重心长地说:“不是你文字基…  相似文献   

18.
初识刘绍海同志是两年前,他单薄的身材,棱角分明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他待人诚恳朴实,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便由熟知变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刘绍海来自古郡琅琊,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这片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且赋予了他满身的灵气,使他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刚学会拿笔的时候,就用那双稚嫩的手拿起了对他来说充满魅力的毛笔,初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升高中的机会,毅然报考了县首届美术职业中专,入学后很快得到了老师的厚爱,倾心相授,又学习了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美术,为后来迈向画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校期间,…  相似文献   

19.
大贫困二百万古老的黄河翻卷着漩涡,簇拥着浪花,汹涌澎湃,涛声雄浑,如滚滚沉雷,似一条金钱,扯拽着天际间一片茫茫黄色。恢宏壮阔的黄土高原苍苍茫茫,一辆墨绿色的北京吉普车被高原挤压得象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这黄土海洋中飘荡着、沉浮着,时隐时现、忽高忽低。“扁舟”飘L直君梁,一行的鲜亮标语醒目地闯入眼帘:“实干若干排命干,敢叫日月换新天!”车上一直沉默不语的老人缓缓地挥挥手,让司机把车停靠在路边。他走下车,向着地边一群农民走去,和他们攀谈起来。这里是宜君县哭泉公社淌泥河大队坡底生产队的“胜天洞”。1973年…  相似文献   

20.
倾斜的高原1978年8月.交头标有“新华社西安讯(记者冯森龄报道)的一组调查报告由黄土高原发到了北京。面对农民如此严重的大规模的贫困.新华总社领导震惊了,中南海震惊了。人们都陷入了由震惊而带来的巨大悲痛之中。因为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住过延安的土窑洞,喝过延河水,吃过陕北小米饭,也如同冯森龄一样机延安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而故乡人穷困到这等地步,他们能不震惊吗7!副社长穆青决定在传播范围较广的《内部参考》上刊登这一组稿件。那位驰骋新闻疆场几十年的“老延安”费后周折,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终于使延安人民7O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