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学”课堂这一诞生于一线教学实践的理论甫一问世,就得到了初中数学教学同行的热烈欢迎.对“三学”课堂的理解与实践,关键在于从理论上建立起对“三学”课堂的正确理解,在实践中形成关于“三学”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以“学材再建构”为基础,要以“学法三结合”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保证,要以“学程重生成”作为评价“三学”课堂教学理论是否落地的重要指标.“三学”课堂视角下数学教学设计策略可以浓缩为:教师重点分析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思考如何通过学材重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素材,思考如何通过学法优化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程,最终结合“三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去评价、反思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曾对112位小学语文新教师做了一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其中“您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对哪类课型感到最困惑”一栏表明,96%的教师认为习作教学,尤其是《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教学,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如何寻求小学语文教材内习作教学的有效对策?近年来,笔者亲历了第二、三学段学生的习作教学,践行着以下“五步走”。  相似文献   

3.
张开雁  傅芹 《教师博览》2023,(30):28-30
问题链是引发学生“三学”的动因、载体、资源。基于“三学”课堂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研发问题链。基于“三学”课堂理念,设计研发问题链要秉持关联性原则、境脉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在开发“学材”、设计“学程”、指导学法的过程中设计问题链。通过分解、引导、建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序推进,不断引导学生数学认知水平从现实发展区迈向可能发展区。  相似文献   

4.
一、“三学一练”教学模式的框架及特点“三学一练”教学模式的主体框架是:(指导)自学——(引导)教学——(辅导)试学——练习说写四个步骤。“教”和“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是由教师直接交代知识或方法;“导”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得出结论。“三学一...  相似文献   

5.
丁召倩 《江西教育》2022,(16):87-89
基于“三学”理念,针对初中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更要着眼学生的体育学练心理、体育学练素养等。在引导学生“真学”“深学”“乐学”时,要积极地开发“学材”、指导“学法”、设计“学程”、反思“学态”,从而指引、促进学生的体育“竞争与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6.
“三学”即“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它是李庾南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揭示了存在于普遍教学现象之中的一般规律。“三学”基于学材又超越学材,它指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给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与当下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7.
所谓“教”“学”同步.就是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以教示学.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同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文本视角”,只注重对知识和文本价值进行深度解构和整合.然而,对“知识”和“文本”的过度聚焦往往导致教师对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忽视,缺乏对“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照.因此,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视野从“文本”回归到“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体现.但过度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也可能让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出现热闹却低效、无效等问题.由此,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进行融合、平衡的“学本视角”,就成了教学设计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的过度,导致学生“学”的缺失,最终造成语文教学因“高耗低效”而屡遭诟病。鉴于此,新的课改背景下,教师需积极践行“以学定教”,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0.
李婷 《小学生》2023,(12):106-108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核心素养培养意识,积极构建“三学”范式课堂,促进学生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增长,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生活是学生获得美感的源泉。因此,小学教师要将美术学科教学赋予生活化元素,深入挖掘与整合美术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相荣 《山东教育》2004,(13):20-20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推”为主。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都曾提出“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则体现以“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费心劳神“推”着学生向前,逼着学生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13.
“一桶水”析王辉,邢福有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一种比喻,它说明了教师要以足够的教学知识去教好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所学知识。教学知识和所学知识不是一个相等的量,教学知识的构成源于大于自身的所学知识。因此,倡...  相似文献   

14.
“三学”课堂是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系统的深度反思,是探索“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结构的实践行动。“三学”课堂追求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凸显知识的生长性,坚持让课前助学、课中探学、课后拓学一体化、系统化、结构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逻辑转换,即教师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办学中好的经验也不断传承,表现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矢志不渝,践行教材“教学性”的逻辑永不停止,走强调“学业质量”的道路坚定不移。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需明确基础教育定位,奠定“双减”赋能前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握“双减”重点理念;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双减”推进关键;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双减”切实着陆。  相似文献   

16.
如何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呢?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评价标准:“平庸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高明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给学生奉送真理”,核心是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给予,学生接受。教师给予学生的手段是“硬灌”,教师把教科书中的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直接和盘托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并记住这些知识。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谁就能在着重考背功的考试中考得高分,因而教学质量也就高。显然,这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观、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9.
“小班化”教学形态是平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是途径.在这个平台上能有效地实施以“任务为栽体”的教学行为,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建构其知识和能力,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实现学生学习由再现思维向创新思维提升、教师教学由知识传授向智慧培养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这些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所谓“导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