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精神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普遍成为“单向度的人”,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精神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精神健康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精神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精神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和体育发展的要求。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阐释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分析现实困境,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有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路径。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创新驱动方面存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创新不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协调发展中优质资源缺位、绿色发展中应试教育突出、开放发展中封闭现象困扰的问题;共享方面存在缺少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缺失、共享资源有限的问题。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激发学校体育创新活力;坚定“协同、绿色、开放”理念,推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搭建学校体育发展成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保障在缓解社会主要矛盾方面尤其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深层理念的逻辑演进经历了:制度内涵由单一到多元、制度地位由从属到独立、价值属性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再到二者统一;社会保障理念主体由政府主导到民众参与,理念客体从部分排斥到整体包容;基本功能从社会控制工具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安排,多层次的制度理念嬗变逐步促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价值理念的逻辑演进及其指导下的民生保障建设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动态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深刻内涵。深化对社会保障理念嬗变的学理分析,对于探究社会保障发展规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视中国古代镖局中镖师武术的技术特征、传承传播、发展演变,能够再现早期武术发展状况,丰富武术历史研究内容,还可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广武术、弘扬武术文化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就镖局对清末民初武术发展之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镖局是实现武术功能职业化转型的重要组织,推动了武术的顺时代创新演变,开辟了多元的武术传播途径,稳固了师徒传承方式,推动了武术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暗器、轻功等罕见武技的深造与传承,为“以武报国”提供了重要的物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当代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大武术观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武术自古以来即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象,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只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由于主客观的双重原因,一部分武术文化发生断裂,一部分武术文化被误读,致使其逐渐边缘化。而今,要想让武术重回全球大众视野,即应彰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发挥时代作用、续写武术的文化魅力,提升武术竞争力;同时要通过“正解”武术的文化,增加武术正能量、“守护”武术的文化,树立武术品牌意识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唤起及塑造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最后指出,只有利用各种形式载体输出武术的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时代学校体育迫切需要新工作制度、新路径、新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要对现有工作制度加以设计与完善,补齐暂时性的工作制度文件断档,推动学校体育迎接新挑战和顺应新形势。运用文献研究法、质性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在2012—2021年间发布的学校体育相关文件,主要从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管理方面分析发现,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制度的优势是明显的,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在工作制度建设层面还有一些不足。基于此,提出建议:1)扎实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细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要求;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的制度设计与指导,进一步提高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水平;3)深入贯彻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细化学校体育评价要求;4)激发各级学校建设特色学校的强烈意愿,发挥样板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5)完善学校体育活动多主体共治体系,形成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合力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我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现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文化教育价值演进历程。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经历了价值轻视、价值再认识、价值偏离,和新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继承与发展,共四个阶段。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促进身心健康价值、实现终身体育价值等四个方面。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新世纪中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当代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大武术观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武术自古以来即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形象,富含民族文化底蕴,只是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由于主客观的双重原因,一部分武术文化发生断裂,一部分武术文化被误读,致使其逐渐边缘化。而今,要想让武术重回全球大众视野,即应彰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发挥时代作用、续写武术的文化魅力,提升武术竞争力;同时要通过"正解"武术的文化,增加武术正能量、"守护"武术的文化,树立武术品牌意识等一系列举措来重新唤起及塑造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最后指出,只有利用各种形式载体输出武术的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家是教育事业的推行者。国家对武术教育发展具有最宏观、 最基本的调控,社会力量群策群力的柔性参与,能与之达到刚柔相济、琴瑟共鸣之效果。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行武术教育工作中,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同时也获得了政治、教育、文化的时代动因。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权力、环境中,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精英、社会组织三者相辅相成形成联动机制,在推行武术教育中发挥着协同作用。给予新时代推行武术教育的启示:推行武术教育应契合政治、教育、文化等时代动因;强化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联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局面。 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武术教育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宗族武术作为武术的一种存在,其主要把传统家族思想文化、武术技击文化、村落文化融为一体,来共同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广东宗族武术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宗族武术的产生与时代、宗族、地域的特征息息相关;广东宗族武术传播有其必然性;广东宗族武术形成因素包括:少林寺、聘请拳师、生计自保相关;广东宗族武术作用包括:家族安全保护、家族地位提高、家族门风规范、外来侵略抵御;广东宗族武术文化价值包括:群体凝聚、伦理构建、社会服务、人文教育、家族传承。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中"尚武崇德"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武术运动中“尚武崇德”的当代价值是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理解它、认识它,并不断寻找它与时代的契合点。把习武同弘扬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从而推动社会积极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青少年兴国家兴,青少年强国家强,青少年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达成效果如何直接关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此,对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价值在演进路径中产生了传统文化意识的依赖、主观价值判断的误导、工具理性选择的偏颇等路径依赖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桎梏了当前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实现。为了有效破解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的障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了破解机制:传统文化意识转变机制、价值判断实践检验机制、价值诉求表达机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路径:在思想上转变传统文化意识,提升体育教育价值的认知水平;在价值判断实践检验上树立人本价值理念,回归体育教育价值本原;在价值诉求表达上构建有效沟通渠道,确保各方价值诉求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在以休闲为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凸显出众多的社会价值。休闲是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属性;中国武术在当代休闲社会视域下具有独特的健身效用,可以全面调节人们心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中国武术价值嬗变,助推了许多新型的武术休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意蕴深刻、价值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文化意蕴就在于它的健康性、生活性、实践性,他的健身教育实践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他创造性地建构起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精神,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动静合一"的健身教育实践,并使之贯穿在其生活教育的实践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发展和创新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研究陶行知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把握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提升其传承发展成效,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的缘起进行追溯,沿循“缘起→演变→蜕变→发展”的嬗变主线,对游牧民族弓马文化嬗变与发展的形式、意蕴、多元发展进行了阐释;解析了弓马文化的民族精神、品牌兴村、独特珍贵遗产、蕴含教育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时代价值。提出了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科学路径:深入开展挖掘与整理,强化弓马文化申遗保护;推进弓马文化进校园,筑牢校园文化共同体;打造弓马文化旅游品牌,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举办区域性庆典及运动会,加强弓马文化竞赛与交流;推动弓马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数据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维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需要改变以往的的思政育人模式,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勇于去改革创新与发展,摸索出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的育人方式,这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和实效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性的深度剖析,并且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路径这一问题解决提出了几点不同见解,最终目的在于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面向大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武术与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是当代武术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诉求.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演绎法,从文化学、传播学、符号学的视角,阐释了传媒时代下大众传媒将作为当代武术发展的有效传播路径,对于当代武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而从服务和教化两个视角,对武术与大众传媒融合发展的价值定位进行了详细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武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是适应大众传媒的武术传播范式,是当代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和时代必然.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学校体育的重大意义、价值目标、理念路径等来剖析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这一时代新议题。研究认为:1)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需始终以“学生健康第一和全面自由发展”观念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全民身体素养为核心的治理目标,进而为青少年群体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终身体育奠定稳固的磐石。2)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应从形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思维逐步向高质量、多样性、均等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进行转变,形成政府组织、学校群体、家庭群体、社区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共享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成果的新格局。3)提出新路径:在人才治理层面,以系统化、模式化培育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后备人才;在制度治理层面,以可操作化、量化明确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标准;在观念治理层面,以多元化、思想化奠定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理念;在结构治理层面,以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组织;在技术治理层面,以信息化、数字化丰富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工具。4)立足“微治理”,遵循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的“一体化设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