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开辟的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人民意蕴和世界意蕴。从理论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样态。从人民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致力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世界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社会主义新篇章,彰显实现现代化新可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因此,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蕾  陈勇 《思想教育研究》2023,(11):109-116
中国式现代化既明确了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的奋斗目标,也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贯穿着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成为了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主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想信念蕴意,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主题的价值意涵,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主题的教育进路,对于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拓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包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动力、发展的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目标等方面的哲学意蕴,分析并挖掘高质量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可以在更深层次理解该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在新发展阶段、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上不断满足其实践要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阐述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性意蕴;提出总体性视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特质与现实要求;认为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并且指明了现实路径。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杨婷 《教学与研究》2023,(10):31-3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同构、理论同构和实践同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多元性、领域的多维性、发展的动态性,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发挥促进“万众一心”、实现“贯穿始终”、推动“同频共振”的积极效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所具有的政治引领力、社会凝聚力、铸魂育人力、风险防范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何以可能”的问题。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推进,又自我赋能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系统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育人体系等问题,这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厘清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表征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自觉,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求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经验的实践自觉,以原创性贡献和全新视野深化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阐释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涌动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又立足本国国情,充分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过程与文明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达成了理论回应与文明破解的相互拱卫,在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辩证统一中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而验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彰显其世界观特质和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意蕴的整体把握,需要运用大历史观的方法和视野进行探索。通过史料引证、古今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进程中的形成和发展,全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意义与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赓续性、一体性和创造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探索过程。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局限性,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在遵循世界历史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破局创新,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更为生动的中国实践,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论述了总体性辩证法的思想。总体性是一种历史的总体,也是一种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法。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其总体性思想对探索中国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道路蕴含着总体性逻辑,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由“两个文明”演变为“五位一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和不断探索的时代精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进一步深入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意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机体理论,是对历史基本线索的理论创新,并且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基于此,探究了总体性辩证法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系统观念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的重要方法论。应当以系统观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深刻把握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始终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而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时代场景。  相似文献   

12.
青年卢卡奇以总体性思想为核心原则,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集中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从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三重向度展开总体性思想,其意蕴在于廓清作为方法论本质的总体性与物化意识、作为认识论原则的总体性与阶级意识、作为本体论表征的总体性与实践哲学的演进逻辑。总体性作为历史辩证法的方法论本质,是被严格限定在历史范畴内的总体性,意在弥合历史主客体之间的同一趋势。以总体性为原则的认识论,其本质是关于历史领域的认知,蕴含着生成总体性的阶级意识的动力。卢卡奇以总体思维范式的转化重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形成了历史主客体统一的关系本体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为其哲学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的高度统一,对其深入考察是呈现出卢卡奇青年时期较为完整的思想谱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格局中展开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实践。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特色,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熔铸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并没有过时,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历久弥新,在新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强大的思想精神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崭新的时代方位,深入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有助于为谱写好浙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全景科学的界定,这为学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理论逻辑是基于马恩经典作家的阐释,现实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与使命,实践逻辑是伟大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其深刻内涵既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更包含了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多维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世界价值。它丰富了现代化理论话语体系,引领中华民族复兴,重塑人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战略议题。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于2022年11月举行了第六届“教育治理与学校变革”研讨会,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治理创新”。与会专家学者立足理论与实践、融汇多学科研究视角,就中国式现代化之下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的意蕴、在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业已取得的宝贵经验,以及着眼未来教育治理推陈出新尚需应对的复杂挑战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会议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育治理应持续强化本土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聚焦政策关切并提升治理效能、探索数字化转型以赋能教育治理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专项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且23次提及“法治”,既鲜明体现出党高度重视法治中国,更全新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的理论品格、深邃的价值意蕴与明确的实践引领。深入探赜其理论品格、价值意蕴及实践引领,有益于系统性、整体性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在旨要。洞察习近平法治思想,要着眼于其蕴涵理论品格的深刻解读。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要求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在价值意蕴,全力释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领引作用,以不断开创良法善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中,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揭示中,蕴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拓展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致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是一个持续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包括李大钊等在内的仁人志士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同时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社会变革方式。基于现代化理论来考察,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宣传,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示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构建了领导主体,而且提出了“革命-现代化”的新路径,同时亦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推动力量。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宣传,内蕴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底蕴,并有着极为深刻的现代化意蕴,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在五四时期由“被动”转为“主动”创造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是国家善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在全球化变革进程中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具有历史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征,体现了历史性与现代性的聚合、开放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彰显、层级性与过程性互补的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中国具体国情为行动准则,以人民的全面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实现为根本追求;同时认识到人口规模巨大这一优势资源和人口红利,恪守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立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善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