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研究两者的高度契合性既是学理问题,也是现实需求。从历史依据来看,两者的契合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历史实践,展现了两者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历史实然。从主体结构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层面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两者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哲学基础,包括实事求是及知行合一与实践精神的内在契合、执两用中及守中致和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契合、朴素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契合、整体思维与系统观念的内在契合。深入研究两者的“高度契合性”,对新时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深度结合、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两者的契合性体现在三方面。在内涵属性上,同为中华文化发展范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古代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融合角度可以视为中华文化第三次与世界融合的文化成果。在理想愿景上,两者都饱含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追求,在理想国家追求、美好社会建设、合格公民培育上均有所体现。在价值作用上,两者共同蕴含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资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出发深入解读两者的“彼此契合性”,这对理解两者“互相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主体性也是必需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一种“高度契合性”,作为逻辑前提,两者才有可能进入相互“结合”的逻辑进程,没有“彼此契合”,就没有“互相结合”,两者结合的结果必然地生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经由“结合”而成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混乱、价值观念多元化等问题,有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分析,寻找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与精神追求决定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蕴含着民族的德性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基础和资源基础.辩证而有创造性地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需要优秀文化的引导,丢弃根本,抛弃传统文化无异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对其作出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从而使传统文化的发展超越以往的新境界与新高度,创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辉煌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陈小蕊 《人民教育》2021,(10):54-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核".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为此,要强调素养导向、强化实践创新、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修养,拉近传统文化与儿童青少年的距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坚定儿童青少年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精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的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和鲜活感染力,是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既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紧迫性,又具有切实可行性。它的涵养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必须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具备"大德育"的视野,通过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实现"三个全面推进",重点把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十个抓手",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渗透和发生作用的育人环境,实现对大学生灵魂的关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认同性、道德性、实践性等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多重辨析,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突出思想引领;挖掘历史渊源,传承道德精髓;扎根现实世界,融入生活实践等基本策略。以基本策略为指导,应从立足传统文化,建设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全"体系;回归现实生活,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结合学生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多"维度等方面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让它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生活实践,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又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张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陈氏家训中"勤学廉俭""孝亲为本""正心诚意"等具有典范意义的伦理价值理念,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对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是立足之基础,是发展之支撑。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夯实文化心理认同基础、以多元活泼的传播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以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社校育人环境,从内外两个层面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觉践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要准确把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加强民族向心力、文化认同感以及文明自豪感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课程内容上,应当充分整理和纳入箴言警句,以形成强烈的价值感召和引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教育工作组成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在教育学术界,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资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丰厚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资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丰厚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本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本文总结了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小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培育取得的实践经验。一体化培育实施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整体设计,有机协同;二是立足课程,有机融入;三是转化发展,学以致用。实施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一是研读课程标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和贯通培育;二是合理补充教学资源,拓展经典阅读,在人文素养培育中开展价值观教育;三是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在实践育人中落实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具有深远的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成为新形势下社会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石。文章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原动力,是青年教育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指引当代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误区,最后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