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在力量,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方式,基于创业板中小企业2014—2020年财务数据,利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SA指数,通过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过程及作用机制,并进行替换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最后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作用差异,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超过50%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间接作用于中小企业;第二,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西部地区企业、互联网和计算机行业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制定、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武元  程章继  蔡庆丰 《教育研究》2021,42(10):122-137
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教育公平不仅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预期教育回报率、改变家庭教育偏好、放松家庭资源约束等渠道,提升家庭教育期望,推动教育公平.利用2014-2018年共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及机制,发现三个特点: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分指标都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期望,但数字化程度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性别歧视、城乡差异、收入分层、家庭教育背景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等"非自致性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三是对于低社会资本、低文化资本、低外界信任、低智力水平以及不使用互联网的弱势群体,数字普惠金融未能体现教育公平效应.未来,应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与针对性,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帮扶,提升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普惠性;凸显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缩小禀赋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专利申请量存在显著的赋能效应,细分来看,数字金融对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结构性”赋能效应,其主要对低端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校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贷错配”问题,其对非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显现出更强的赋能效果。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在“量”上拓宽融资渠道,纾解信贷融资困境,进而赋能企业科技创新。因此,当前应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其普惠性,破解信贷融资约束困境,赋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维度均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使用深度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还通过互联网信贷指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施加显著影响,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通过互联网保险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拓展和完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优化数字金融业务、提高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倡导新型消费模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金融快速发展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的巨大变革.首先构建了一般理论模型,从模型中推导出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更显著;数字金融通过支付的便利性、 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6.
利用省域面板数据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城镇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结构差异性和地区异质性。据此提出要深入农村数字金融业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区域协调战略和完善风险监管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市场活动容易受到人们感觉认知的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成为人们在信贷市场上能够动态感知的、越来越重要的信号。根据信号的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人们有可能改变经济决策与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信用传导机制及多重门槛效应对实际利率施加显著影响,而且门槛变量表现出显著的时滞效应。在信贷市场上,人们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体验极有可能具备感觉阈限与感觉适应的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减弱利率市场对于信用风险溢价的反应。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处于越来越快的发展阶段,人们在面对信用风险时表现得越来越乐观。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方式,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对提升居民消费升级意义重大。调研发现,数字化普惠金融创新对湖南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以“场景化”市场架构推动消费升级,以“多层次”机构体系壮大消费动力,以“精细化”客群管理实现消费精选,以“普惠性”金融发展提升消费信心。湖南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市场引导,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系构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数据管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体量规模。  相似文献   

9.
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关键,也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控制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使用中国982家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2014—2016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资产规模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且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资产规模的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响应也不同,具体表现在:小型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提高而提高;大中型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提高而降低,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更有利于大型金融机构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数字化程度,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数字普惠金融不同发...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人力资本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检验农村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推动作用,且分维度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贡献度较大;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且存在异质性,中、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而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则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基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在降低。因此,应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教育投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飞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影响的机理阐释,利用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数字普惠金融既提高了城乡“富裕程度”,也提升了城乡“共享水平”,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双赢。(2)非农就业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扩大非农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门槛。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关系,并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大热议题.数字技术引入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不仅能解决传统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下问题,还能在经济新常态下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三农",推进精准扶贫和电商扶贫.本文将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数字技术的优劣势,并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沙盒"问题,最后研究如何在"三农"问题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延伸,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创新的本质要求,未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必然是重要的驱动力。基于中国2011—2020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一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按人均GDP门槛值将我国划分为欠发达、较发达和发达省份三大区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和发达的省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提供了重要的“数字机遇”;但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农民却面临着明显的“数字鸿沟”。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等“新动能”催化下,数字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进一步纾解城乡间数字基础设施鸿沟、破解城乡居民数字化应用鸿沟、缓解金融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新疆2014-2020年县域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新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差异及动态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新疆各县级单位2014-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表明:新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在考察期内不断减小,地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金融供需总量不平衡、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化解农村金融供需难题。应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机制;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教育水平。通过完善供需机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普惠金融新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江苏省2011—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模型,探究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进而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的关联度。研究表明: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差距在不断减小;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及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苏南、苏中、苏北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经济增长和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受教育水平、外贸依存度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为农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并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据此,采用2011—2020年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三高、三态、三风、两治、三维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并引入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上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均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但是效应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该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效应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都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普惠金融是全方位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尤其为农民和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作为实践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农户信贷产品供给不足、信贷准入门槛高等问题。因此,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户小额信贷模式构建应遵循普惠、低风险、低成本和可推广等原则,通过设立农业专项基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互联网+抵押物等措施对现有农户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新动能。选取我国A股企业2012—2020年数据,运用中介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融资约束、债务融资成本及金融错配等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抑制作用;数字金融的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数字金融能够通过融资约束、债务融资成本及金融错配等间接路径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数字金融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及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建议缩小不同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挖掘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并加强数字金融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运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金融风险间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