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旧红学家以《左传》为标准评点《红楼梦》,其观点源于金圣叹。《红楼梦》传承于《左传》主要表现在叙述场景安排、人物刻划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会计法》的修订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件大事。修订后的《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 ,在会计记帐规则方面作了许多完善性的修订 ,进一步明确了会计监督的基本关系 ,细化了会计核算方面的规定 ,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与会计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善法门白史》的成书年代和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其成书年代,有元代说和明代说,关于其性质,有史学著作说和法律典章说。与上述诸说不同,本文作者认为《白史》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指出《白史》既不是史学著作,也不是法律典章,而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并对《白史》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介。  相似文献   

4.
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竹山词》、明抄《百家词》本《竹山词》与黄丕烈校理本《竹山词》,为《竹山词》传本中最重要的三本.三本各有胜处,而由黄氏所校本得《竹山词》元本目录之全目及其卷中脱佚之篇,由汲古阁本得元人题记之全文,二本价值又在明抄《百家词》本之上.而《历代诗馀》、《词综》、《词谱》、《词律》所采蒋捷词与以上传本文字多相异,于《竹山词》校勘有重要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6.
论孔子<<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用“从以‘初’字领起到以‘当是时’领起”,“从雅爱趣味到对故事性、戏剧性的追求”,“从单一的叙事体式到多种笔仗并用”三个小标题 ,着重论述《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继承和发展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调笑>>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调笑》词有独特的体式,与唐、五代《调笑》迥然不同,它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悦、相思相别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唱赚的早期形式。诗词文三者结合的样式,注重对人物情感心理的刻画,使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与通俗曲艺接近,但又追求“雅”的风格。宋代《调笑》词集中于北宋,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参与创作相关,也是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历时性的艺术体式之一,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长期忽视对诗的共时性理解。就《楚辞》、《诗经》的研究而言,运用共时性理解可以解开其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诸多谜一样的问题,如《离骚》“求女”、《九歌》“事神”、《诗经·桑中》“思孟姜、孟弋、孟庸三人”的真实内涵,《离骚》一诗的多元隐喻模式、其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诗经》的语言形式特征,以及历史“语境”中共时性要素对解读《诗》、《骚》的意义等。共时性理解法与目前流行的那种逸出文本,并最终导致文本整体性消解的所谓文化分析法不同,它主要是文本分析法,重视文本中各相关要素的互相规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陔馀丛考》是清代学者赵翼撰写的一部学术笔记 ,全书四十三卷。内容以诗文和史事为主 ,与《廿二史答刂记》有相辅相成的功效。主要成就在史学方面 ,赵翼以经学考证的方法治史 ,大胆立言 ,如指出六朝重氏族、十二属相起源、万岁演变、明朝重进士等 ,独立见解 ,影响深远。但也存在着粗疏的毛病。  相似文献   

11.
《中论》所反映的徐斡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治国效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一个著名文学群体。对于这七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曾进行了较系统之考察,有利于对其人其作的全面研究。但其中如关于孔融的生卒年、王粲曾“随军江陵”、徐干等人“预赤壁之役”、“军谯”的具体参与者、孔融与祢衡的交游、徐干著《中论》的时间等之认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点,现将其进行了重新考察,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汝南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集。关于此书写成的具体时间,史无明载,后人亦无明确意见。今以《盐铁论》与《史记》内有相似之外为线索,分析考辨出《盐铁论》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成的。  相似文献   

14.
《齐物论》以"吾丧我"开篇,理解它是把握庄子"齐物"思想的第一关键。如何理解"吾丧我"会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语言层面,包括从语法角度分析为何在同一句话中使用两个不同的第一人称代词,从语义角度分析"吾"和"我"在含义上的差别。二是思想层面,从《齐物论》的逻辑脉络、内在体系理解"吾丧我"的意义。通过二者结合才能真正把握"吾丧我"的内蕴。  相似文献   

15.
王粲和刘琨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故其诗作皆以忧身忧国为主题,且风格凄清。刘琨诗的"风力"得到了钟嵘的肯定,但又因缺乏典雅和文采而被列之于中品。笔者认为,钟嵘的品评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曹丕的《典论·论文》一直被学界视为魏晋文学自觉的理论标志,并作为摆脱儒家思想束缚的一篇文学独立宣言。实质上,曹丕的文学观体现着浓厚的儒家思想,他的《典论·论文》是一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学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典论·论文》写作时间的论述 ,或轻易否定史料 ,或随便改动史料 ,或以严氏之误立论 ,因此都不能令人信服。比较《典论·论文》与《与吴质书》在内容上的联系 ,可以推知《典论·论文》作于建安二十三年二月三日之后不久。  相似文献   

18.
卢纶几首诗的题注有“至德”,这一直被人认作年号;由此引起对卢纶生年及诗意的误解。本文提出至德不是年号而是地名;它与池州乃至鄱阳(饶州)都有关系。文章结合这些地名的考证讨论了卢纶的生平,并对其作品作出了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论述唱论之所以在明中后期崛起的社会、思想、文化、声腔、改革群体等的重要因素,阐述唱论在吴越地区的发展情况及重要唱论著作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