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这些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诗经》不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圣典,其中对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有明确的规定,规范着穆斯林的所做所为,具有一定的开明性和宗教上的人道性.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缩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的一贯主题.爱情是婚姻最基本的条件,但财富又是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婚姻还应门当户对.一个人只有在得到爱情的同时又得到金钱,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奥斯丁 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她的各种婚姻观点粉墨登场,可以说是其婚姻观点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婚恋诗更是多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所反映的只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期待,所突出的也只是伦理和政治的意义;非礼仪的“婚会”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显示出周人对增加人口的强烈渴求;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它的实行是周代现实政治的需要。此外,自由恋爱和抢婚习俗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反映出周礼对原始婚恋风俗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是实现家庭所采取的形态。文明社会里,婚姻是人类维系社会关系和繁衍族群的重要一环。《古兰经》(1)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对穆斯林男女两性婚姻家庭作了详细的规定,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教众的婚配嫁娶。对《古兰经》中的婚姻理念加以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误区,更好地理解伊斯兰地区人们的婚配习惯。  相似文献   

6.
池莉的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时代变迁中的普通市民生活,赢得了广泛好评.她在"人生三部曲"之<烦恼人生>中,通过对普通工人印家厚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叙写,展现了计划经济下自我体验温情型的婚姻状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她又在"新都市传奇"之<来来往往>中,描写了在物质生活富足后的现代人企图从"围城"中突围的精神欲求.这两部作品都给予我们婚姻对社会环境依凭关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穿插了四起截然不同的婚姻,体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观念,并由此反映出作家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及婚姻理想。  相似文献   

8.
《白蛇传》与《拉米亚》是东西方文学中以“蛇女”为原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两个文本所呈现出的“共相性”,透示出中西方作家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原型意象的深层结构里汲取灵源,重新显示人类深邃的心灵世界。迄至今日,这种原型意象与相关文本,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理深层,仍能作为一种原型主题重新激活人们某种生命意绪———这正是《拉米亚》与《白蛇传》这两个文本具有恒久的文化魅力的深层缘因。就创作主体而言,这种原型意象以及它的吸附泛化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框范了创作主体各自的审美旨趣、思维定势和心理结构。至于这两个文本的“互异性”,则呈示出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深刻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这两个文本看似相似的故事母体发生变异,从而为我们对这两个文本进行跨国性的文学、文化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不少学者从女性意识、作者写作手法、价值观等方面对它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评论。本文拟从人物性格方面入手,并通过小说中四段婚姻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理想婚姻的判断标准对人们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承德召开的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体现了当代<诗经>学转型的一些特点,是对<诗经>多元的、全方位的、多层面、多角度、多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主要讲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者简·奥斯丁通过对五起婚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她独到的、与社会主流思想相左的、强调爱情在婚姻中起基础作用的婚姻观.文章试图引入经济学的观点从而对奥斯丁的婚姻观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从异军突起到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的"战国时代".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本文通过对<海峡都市报>和<新民晚报>的信息量之对比研究,认为注重信息的优化已成为未来都市类报纸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伊斯兰文化经典《古兰经》的多维翻译研究。笔者从经文的发生、发展与传播入手,进入到汉译的多种文本和多种翻译途径探究,勾勒出《古兰经》翻译传播的认知地图和多种译本之间的联系。在理论探索方面,本文通过对《古兰经》流传方式的研究,革新汉族书面文学翻译的单一模式,推进中华民族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徐山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143-145
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相当丰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义。《汉语大词典》在处理《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时存在一些疏忽,主要有释义不确、失收词条、漏立义项、书证迟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前期的代表作,小说揭示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否则,迟早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从老干部与钟雨"精神之恋"的思想动机上看,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客观上对各自的家庭也没有造成伤害,现实生活中并不违反传统的伦理道德,因而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的道德是高尚的!  相似文献   

17.
论《陈风》     
从文本入手,结合陈地的文化风貌,力图发现<陈风>地方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并阐述其表现.  相似文献   

18.
欲上青天揽明月--《穆斯林的葬礼》之人物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斯林的葬礼>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其成功所在.以纵向或者横向的方式,将人物放在历史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解读,研究人尤其是女性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况及其作为"这一个"的独特所在,这是对于这部小说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学史上,家族小说已经成为一个文学母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家族小说的发展也有一个历史沿革;贾平凹在其小说《秦腔》中对夏家家族的历史做细节性还原的同时,还对其特质做了深层次的思考:即亲情的淡化,婚姻的消解,精神归属的叩问和对家族精神不断消解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窦娥冤>被誉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影响很大,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对<窦娥冤>从情节到人物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改编,然而改编后的作品将原剧情节的传奇性、浓厚的悲剧意蕴、窦娥这个感人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的批判力度等这些使<窦娥冤>之所以成为剧坛经典的因素消解殆尽,从而把一部剧坛经典消解为一个平淡无奇的庸俗的大团圆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