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名前定"的情节在明代通俗小说中屡见不鲜,它用"奇梦"之类描写来预示情节的发展,制造悬念或是捏合各种杂凑情节.同时,小说中"功名前定"也有现实化与世俗化的解释,于是,也出现了若干解构"科名前定"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文人士子们在其小说创造中塑造了丰富的浪子形象,这些浪子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狎妓的浪子,另一类就是游手好闲的浪子。笔者在这里探讨了形成浪子形象的几个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妓女制度的存在、游乐玩耍之风、门第等级观念、人的欲望的需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并关注了“浪子”这一形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3.
幽默讽刺的审美效果都是笑,创作用意上却有细微的区别,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唐人小说多幽默讽刺之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讽刺对象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幅“群丑图”。唐人小说讽刺虽仍属草创,却粗具规模,取得了相当成就,奠定了唐人小说“特绝之作”、“一代之奇”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小说自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超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单纯的采撷民间杂录传闻而成的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构思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抒情特性。尤其是以爱情题材为中心的小说,其情节跌宕起伏,情感婉转动人,显示了唐代传奇小说的巨大成就。因唐小说的创作者大多是文人才子,具有鲜明的抒情色彩和诗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唐代佛学大兴,其影响及于小说创作,既有“释氏辅教之书“,又有中土化故事.本文拟分析佛理对唐人小说题材选择的影响,可分为记梦题材、幻化题材、三世因缘、果报题材.  相似文献   

6.
唐人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性格刚猛的女性形象。她们敢爱敢恨,个性鲜明,其形象极富文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因而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她们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标志着女性文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古代小说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意为小说"的唐代文人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为众多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意味。其中,关于冥界题材的小说是这一时期的一大亮点,在这些关于地府世界的作品中世俗化的描写倾向非常明显,本文结合具体作品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唐人的情恋题材小说中,人鬼情恋故事十分引人瞩目,不仅数量多,较之六朝时期的同类小说,在情节模式上又多有新变,叙事行文也更见思致和情彩,形成一类特色鲜明的故事范型。从深层的文化心理而言,唐人小说中的人鬼情恋故事范型实透露岀潦倒贫寒之士的爱情奇遇幻想心态。  相似文献   

9.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源远流长。尤其进入中唐,唐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神女”篇章,这些篇章所塑造的美丽动人、自荐枕席、善良多情、多才多艺的“神女”形象,以及描写的“邂逅——交欢——离别”的恋爱模式,深刻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相似文献   

11.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前定命观念的演变和定命故事的出现为唐代定命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唐士人的命运遭际催生了大量定命故事,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士人出于功利目的,将当时流传的定命故事搜集整理、再创造,“定命小说”因之兴起。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文言小说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和演变,至唐代产生了传奇小说,从而使文言小说发生了质的飞跃和根本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一)小说观念和创作宗旨的更新:(二)描写对象和题材内容的转变;(三)小说艺术的继承、拓展与突破。这些飞跃和变化说明,以传奇为代表的唐代文言小说已基本上具备了现代文体意义的小说特征,文言小说在唐代进入了成熟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据此也说明,前人对唐代传奇小说的高度评价是中肯的。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小说中各种情形的掘墓现象非常多见,而其所涉及的一系列由盗墓取财、改葬和合葬、获罪新棺、误葬活人以及其他一些产生诸如此类掘墓现象的原因都与其当时存在的社会风俗、历史现实息息相关。唐五代小说中所记述的掘墓现象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丧葬习俗。如改葬、合葬等风俗已经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墓地选择的重视和对棺墓敬重的社会心理;小说中也记载了一些为世人所认可的掘墓现象,如在官司中若需要开棺验尸等。唐五代小说中所保存下来的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社会生活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唐志怪小说中,有很多以银变为母题建构的故事,银变几乎是故事的核心情节,这种母题在故事中相对稳定而凸显,本文对银变的模式和观念做一文化解析,认为金银变形母题的模式是受到了汉译佛经的影响,而金银变化的观念则来自"物老成精"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中唐小说由神怪逐渐转向现实生活,婚恋题材传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与六朝小说相比,中唐小说更注重人物心理、外貌的描写,思想含量更加丰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唐士人在女色与事业、道德与艳遇间的价值选择,也鲜明展现了爱情在士子们生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从中我们还能窥见中唐社会潜藏的某些文化信息,如知识拥有者的骄傲,对经济利益的大胆追求等。爱情小说是反映中唐士人价值观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言小说中出现的"复活"题材,以其志怪的内容从侧面宣传报应思想,其中又着力对佛法功德进行弘扬,而较少的部分则展现文人的话异之心和独特构想。这说明"复活"题材的出现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豪侠小说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中期是唐豪侠小说的繁荣时期,表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唐豪侠小说的内容丰富,大致可分四类;宣扬侠义精神,歌颂侠客行侠仗义之举;展现侠客在政治斗争中的风彩;写复仇主题;展示侠客神奇武功和神秘的法术,唐豪侠小说产生的社会化背景较为复杂,唐代任侠风气的高涨、佛道二教的兴盛、中晚唐社会的动荡、人的“作意好奇”是其繁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狐的变形源于古人对狐生物特征的想象,后来又受到“物老成精”观念的影响,使狐的变形更加自由。在唐志怪小说中,佛、道敷衍大量的狐幻化祟人的故事互相诋毁,使狐的变形母题愈加丰富。同时,狐的变形母题和“人犯禁忌”母题结合,表现出禁忌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