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做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实验时,需要向油膜中撒入适量的痱子粉,这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关键.通常是通过肉眼观察痱子粉的厚度来控制撒粉量,但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撒入的粉量过多或过少而导致实验失败.经分析,油膜法实验的实质是以用粉膜法测量出单分子油膜面积为核心,因为油酸分子大小是根据单分子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二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很难做成功。本人在此实验中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供同行参考。教材中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这种操作方法有不妥之处,如果这样操作,则在水面上不能形成不规则圆形油膜面,而是形成如图1所示的锯齿形油膜面,对于估测油膜面积带来很大误差,实验的成功率很低。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时往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平静后由浅盘边沿向里撒痱子粉,注意痱子粉不能太密,最关键的是要在浅盘中央留下一个圆形空白,圆形空白处不要撒痱子粉,如图2,再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  相似文献   

3.
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通过宏观手段测量微观世界中分子大小的学生实验.该实验有两个难点:①如何撒痱子粉.直接撒,痱子粉成团撒不开,也不均匀;有的将粉装入袋中用绳子系在棍子一端,吊着,轻叩棍子,粉洒下.可痱子粉袋需一容器装着,移动棍子时袋子晃动,很不方便.②如何有效的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如果用注射器滴油酸的酒精溶液,  相似文献   

4.
关于“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课本要求将油酸溶于酒精中,滴到水中的痱子粉里,待酒精蒸发和溶于水后,形成一层油膜,根据油酸的体积和油膜的面积算出油膜的高度,即油酸分子直径。在实验中,因涉及的材料多,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失败率相当高。要做好这个实验,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是中学物理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利用宏观量的测量求出微观量的大小的实验 ,对于提高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非常重要 .该实验原理很简单 ,但实验产生的误差较大 ,众说纷纭 ,值得探究 .贵刊今年第 3期、第 4期以及其它物理教学杂志都进行了探讨 .读了这些文章 ,笔者从实践中觉得还有几点说明 .一、如何撒痱子粉或粉尘如何撒粉的问题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些文章中一般都是说取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到水面上 ,或者说用小刀刮粉笔(主要成分是石膏 ) ,使其灰尘均匀地洒落在盘中水面上 .在实验中 ,发现用手直接撒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对油滴体积和油膜面积测量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 ,用痱子粉 (或石膏粉 )来显现油酸扩散形成薄膜的过程 ,并通过投影仪放大效果不好 ,学生观看投影屏幕很难区分哪些液面是油膜 ,哪些液面是漂浮了痱子粉 (或石膏粉 )的液面 ,故不能准确画出油膜的轮廓 .其原因有二 ,第一 ,漂浮在液面上的痱子粉 (或石膏粉 )为白色细小的粉末 ,投影仪较难将其影子放大显现在屏幕上 ;第二 ,大颗粒的痱子粉 (或石膏粉 )容易在水面上浸润 ,在水面的停留时间不长 ,然后沉入水底 ,就不会随液面油膜的扩散而移动 ,同时又将其影子投影在屏幕上 ,影响观察 .为解决以上问题 ,笔者采用木…  相似文献   

8.
郝伟环 《物理教师》2002,23(4):37-37
1 问题的提出高二物理课本第 2 9页写道 :“一种粗略的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是油膜法 .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 ,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图1是单分子油膜侧面的示意图 .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 ,再测出油膜的面积 ,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测量结果表明 ,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 0 - 10 m .”我在完成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 ,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 0 - 9m ,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给出的不相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高二学生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中,需要用油膜实验器来测分子的大小。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做这个实验就很难成功。我们经过反复试验,仔细分析,找到了使实验成功的小技巧。一、撒粉要均匀布满浅盘如果按照油膜实验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做,在塑料浅盘中注水,使水深为2cm左右,待浅盘中的水在静止状态时,手持筛网,将专用粉渐渐撒往水面,撒粉浮在水面上出现的是中央厚,四周薄,再怎么注意手法也达不到均匀的效果。当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水面中央时,撒粉就不能被推开,仅仅是一小洞;若把油酸溶液滴入边缘时,就会出现无数条小裂…  相似文献   

10.
在做"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分组实验时,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痱子粉迅速向外扩散,碰到容器壁碎裂,得到的油酸表面层不是一个圆形,而是碎裂的分块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师生深入的研讨、质疑和探究,最终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并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每一个质疑和探究的过程都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结果,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有益处.探究1: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痱子粉形成的层面破裂会不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痱子粉的替代物——碳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一学生分组实验,多年来,按教材所给器材,要学生在一两节课完成这个实验根本不可能.很多学校把它改成演示实验,其实效果也较差.主要原因是痱子粉不能薄且均匀地撒在盛水方盘中.教材所给器材有: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上册分子运动论一章中曾讲到分子大小的粗略测定方法——油膜法。其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珠的直径D,根据公式V=πD~3/6求出这滴油珠的体积,把这一滴油珠滴在较大水面上,使其面积尽量扩散开,当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时,测出油膜的面积S,然后用公式d=V/S求出油膜的厚度d。因为是单分子层,所以油膜的厚度也就是油分子的直径。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在学校是不易做到的。例如,直径为5毫米的油滴,把它滴在水面上,若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其  相似文献   

13.
肖斌 《物理教师》2008,29(3):39-40
在二期课改高一物理教材(上科版)中,新加入“油膜法估测单分子的大小”实验.其中测定不规则油膜面积是个难点.测定不规则图形面积有两种思路:(1)直接测量.例如书本上介绍的“方格纸法”;(2)间接测量.即借助其他物理量间接测量.“方格纸法”的误差不小,操作也不方便.在这里。我们选用第2种.  相似文献   

14.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高中物理新大纲增设的学生分组实验 .本实验能使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增加理解和感受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油酸 (C17H33COOH)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 .实验原理是 :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 ,其中酒精溶于水中 ,并很快挥发 ,剩下一层油酸薄膜浮于水面 .油酸 (C17H33COOH)中的烃基C17H33———与水没有亲合力要冒出水面 ,羧基———COOH因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被水吸引 ,就留在水里 .这样油酸分子一个个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厚度的油膜 .实验只要知道油膜的体积并测出油膜…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创造模拟实验,用实物豌豆来模拟微观分子,体验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学会用测定宏观量的方法来求出微观量大小的思维方法;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会应用该常数进行相关运算和估算.  相似文献   

16.
谭黔 《中学物理》2016,(1):23-23
分子非常神奇,是组成我们这个五彩缤纷世界的基本微粒,分子又非常微小,一般不易测量,要测出分子的大小,需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累积法;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是中学物理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测量分子大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创造模拟实验,用实物豌豆来模拟微观分子,体验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学会用测定宏观量的方法来求出微观量大小的思维方法;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会应用该常数进行相关运算和估算。  相似文献   

18.
实验原理: 分子是非常小的粒子,中学的实验室无法直接测量它的大小。现用单分子油膜法间接地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李池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15):47-47
前不久,在我校高三年级举行的一次物理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摩尔油滴的体积为V,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将分子看做球形,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__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我校高三年级举行的一次物理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摩尔油滴的体积为V,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将分子看做球形,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