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3,(A0):168-170
心理弹性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能力与发展过程的统一体。通过对目前心理弹性研究内容的综述,文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普通人群的心理弹性,注重心理弹性的普遍性;其次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应注重心理弹性阶段性与情境性的特点;最后个体的心理弹性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的内部、外部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和解决压力、困难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延长职业生涯、留在教学岗位并保持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考察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学教师离职倾向量表》对42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关系密切,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得分较高,离职倾向得分较低;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重视心理弹性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教师的心理弹性,降低离职倾向,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维持教师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3.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茜 《考试周刊》2011,(50):206-207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影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与人格特质、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心理弹性,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与压力、逆境等相联系的一个术语,它指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心理弹性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根据心理弹性的已有研究,笔者将其视为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影响心理弹性的因素,设计了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会遭遇很多突如其来的困境,这就需要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又称“复原力”,是指人在不利环境中能够良好适应、快速恢复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帮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自我动态地进行调控并适应环境的变化。良好的心理弹性,是指学生拥有悦纳自我、调适自我、赋能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怍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垮。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怍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在编制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问卷基础上探讨其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由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情绪控制能力、挑战性、自我管理能力等五因子构成,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恢复能力——心理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危机情景或压力事件中能保持良好适应的能力。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保护性因素和过程,旨在发现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并通过干预来减少不幸事件的危害。目前以变量为中心范式和以被试为中心范式为主,研究涉及各领域并获得可喜成果。未来研究更加强调领域化和干预提高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1.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度过挫折与压力。本文针对如何干预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力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自我效能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学生活动四方面提出了具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民办高等学校的482名新生进行测量,探讨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弹性总表及个人能力与资源、与抚养者关系和对人文环境的认同与归属三个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心理弹性是一种个体的能力、潜能或特质,透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影响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依恋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三个方面。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家长应当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小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信念。  相似文献   

14.
肢残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提升其就业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兴技术和新的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工作自信心和工作效率。为探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在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就业能力问卷对342名肢残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肢残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就业能力两两正相关;(2)除直接路径外,自我效能感还可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肢残者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3)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肢残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为了促进肢残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建议为肢残者设定可行目标和提供积极反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重点完善肢残者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其社会支持力度;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肢残者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其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5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高期望值、目标与志向、社会能力、同伴高期望值、家庭平等与自主对心理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增强有助于心理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当个体在面对危机和不利处境时,其潜质会被激发和唤醒,生成一种应对困难的精神物质力量,即心理弹性。随着生物学、脑科学和统计学的发展,围绕心理弹性“源”、“流”和“驱动”的多元动力研究兴起。近年来,优势视角开始指导心理弹性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从优势视角出发的个体拥有一种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能力,并为最终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心理弹性激发与培育的内在机理可以看成环境的“挑战性”与自我的“心理弹性”两种向度相交融的四种情形,其结构维度可分为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和效能因素。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社会认知、社会心态、社会文化与社会沟通是其主成分和驱动力,处境不利儿童能借助社会支持系统而更具耐受性。据此,从优势视角理论出发,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弹性结构维度与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基础的实践的有效融合、心理弹性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等多元动力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公平背景下,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和发展应得到进一步关注.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推广,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越发得到重视,作为一种促使个体在压力和逆境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心理弹性的发展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相适切的.通过自编问卷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问卷对951名3~6年级农村小学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差异,并在留守儿童群体内部探究其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公平背景下,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和发展应得到进一步关注.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推广,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越发得到重视,作为一种促使个体在压力和逆境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心理弹性的发展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相适切的.通过自编问卷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问卷对951名3~6年级农村小学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差异,并在留守儿童群体内部探究其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A0):3-4
目的:探讨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和发展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金华市3所职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技校学生心理弹性的平均分为55.69±16.74,最高分是111,最低分是42。2.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这两个因素上不存在差异,心理弹性水平总体上相差不大。结论:技校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人口学指标上分析发现,男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女生,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上,心理弹性水平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不同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在职业探索、职业适应和职业危机调整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而从提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内部因素包括新异性探索、情绪调节和积极的未来取向以及加强心理弹性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提高政府、学校以及家庭和同伴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求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