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背景下,如何精准、有效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如何实现在线教学从疫情期间的应急性教学向常态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转变,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调查数据发现,目前在线学习环境、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发展、在线教学评价、教师多重角色等都具有显著的智能时代特征,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在线教学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呈现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中小学在线教学亟须通过顶层设计、依托"新基建"行动实现由"技术应用"迈向"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2.
疫情防控下,广大师生面临"停课不停学"的新考验,而超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从多方面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在线培训的需求,文章面向23个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1543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重点分析了疫情防控下中小学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态度、准备情况、平台使用和效果预期等,以及中小学教师对在线培训的具体需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在线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不仅仅是疫情防控下的权宜之计,也将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将中小学教师推到了在线教学的风头浪尖,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表现及教学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为基础,从180965份有效教师问卷中筛选出高绩效教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发现高绩效教师的特征有:在线教学经验丰富、心理状态好,能够快速适应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更为灵活,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线教学需求多元,聚焦于在线学习环境与资源;有三种典型的类型,分别为积极胜任型、适应成就型和压力成就型,特征各有不同。据此提出建议:发挥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的瀑布效应;精准定位教师培训,实现混合教学的常态化推进;为优秀群体提供针对性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疫情防控常态下教师对在线教学有怎样的认识?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施在线教学?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态度、运用频率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基于此,文章选取甘肃省L县农村初中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从在线教学面临的问题、在线教学态度、使用的教学资...  相似文献   

5.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在线教学作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解决了师生居家学习困难的客观需要,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各中学在开展线上教学时仍存在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薄弱、学生自制力不足等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出发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以家校协同、精准施教、翻转课堂三种方式作为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发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教师以在线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对此次疫情在线教学特征、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予以总结,阐述疫情常态化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在线教学设计,做好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在疫情期间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智慧校园建设,加强各方协同配合以确保在线教学效果。"后疫情时代",为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发展,学校必须整合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必须主动发展其线上教学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开展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引发了对在线教学的广泛讨论.文章以教师在线教学效能感为切入口,调查了解当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的看法.根据"在线教学策略""在线课堂管理""促进学生参与""提供技术支持"等四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在线教学效能感水平较高,教师在线教学经验、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学校支持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对其有正面影响.为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效能感,未来政府可加强相关政策支持与培训引导,学校应着力构建信息化愿景,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在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是继陆地、海洋、天空、外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在这里,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正深度融合。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教育也开始在成人、大学甚至中小学中逐步普及起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全国所有院校无法进行正常的线下教学。这一特殊时期将在线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学生是否能顺利获取知识的关键因素。但因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良莠不齐,如何保障师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快速有效的学习传递,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基础教育为主要研究背景,分析当前的在线教学平台类型,并对比其特性及功能,旨在为中小学教师在疫情影响下进行有效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线上汉语教学已成为主导,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线上汉语教学需要将线上技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相融合。此外,还需加强在线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高度重视线上中文教学设计,重视教师在线教学技能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6.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体育、高校体育产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明晰了各自概念的范围 ,给出了高校体育和高校体育产业结构图 .  相似文献   

18.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9.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把培养服务于以大化工为主体的工科专业和自动化过程控制重点学科为代表的电类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评为北京市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20.
老庄美学中的重要范畴“虚静”,与中国古典美学“天人合一”的传统密不可分,是达到物我两冥的审美境界从而达到自由生命的前提条件。它肯定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表现着自由生命特别是内在精神生命,充分荡漾着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