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派别,汉语形体的正俗之别甚至可以追溯到甲古文字时期。到了宋明清时期,造纸印刷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汉字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使得人们对相应俗字的研究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辨析字形正俗的字样书,其中就有明代士大夫焦编篡的《俗书刊误》。此书前四卷将士大夫认准的正字与当时人们常用的俗字对举,旨在劾其“肆笔成言为”者。文章主要取证《汉语大字典》、并参考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异体字类型的归纳以及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对俗字的详细分类,通过对这些正俗字字形发展演变的一一考证,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类,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宋本((玉篇》的俗字和相应正字在形体上存在4种差异。俗字的造字者既有重视理据的一面,也有忽视理据的一面。一方面,造字者结合了俗字使用群体的认知水平、生活习俗等,对俗字的表音或表义理据重构,以求使用者能够最大程度地通过文字的构形联想到其代表的语音或(和)语义;另一方面,造字者为提高书写效率,对一些字进行了笔画重组,从而解构了这些字的理据。俗字的造字规则具有多样性,一部分俗字是造字者依据语音或(和)语义使用形声或会意方式构字,一些记号字、半记号字和少数形声字,依据类推,同化规则生成。  相似文献   

3.
唐代《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这三部字书(简称唐代“三书”)是汉语文字学史上重要的三部字样书。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唐代“三书”中的俗字类型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句法形式角度讨论简单动词结构内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所指关系,尝试把"约束原则"、"统制原则"与"中心语参数"相结合,建立"直接统制"的概念和句内人称代词的所指规则,从而更有力地解释汉语句内人称代词的所指规律。  相似文献   

5.
说“樑”字     
今日翻阅南宋袁文(1119—1190年)的读书笔记《饔牖闲评》(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7年10月版),此书卷四有一条是这样说的: 米元章写《遂州圣母庙碑》,“梁”字更加“木”而作“樑”字,“梁”字自有木,何用更加木也!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构形是有一定理据的,所谓的理据就是汉字要因义而造形。“笑”字构形何以从“竹”从“夭”,其理何在,其形何以体现字义,古今说法不一,本文打算从辨析字又开始,以求其形的理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构形学的角度,对古文字中"口''形进行归纳分析,试图明晰其存在形态和含义。且通过"口"形与相近形体的比较进一步得出:混用存在于古文字共历时的发展过程中,它是汉字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前辈学者对“眉寿”的词义训释的基础上,运用构形系统分析法,对两周金文中的“■”字的构意进行了新的说解,认为“■”字是与后世传世文献中记录“眉寿”义的“眉”字记词功能相同的一个义音合成的异构字,但它打下了两周青铜文化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语义、认知角度研究“自己”的语义所指,在以往从语义、语用等角度对“自己”所指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连接两个“自己”有可能回指的名词和“自己”之间关系的动词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动词从利益损益角度分为“受益动词”和“受损动词”,然后从动词所体现的动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角度来确定“自己”的所指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疾”、“病”和“疾病”的各种意义在先秦文献中都已出现,没有时间上的明显先后。“疾”和“病”在表示“疾病”义时也无意义上的差别,同义并列不构成句法上的并列关系,即“疾病”不能构成并列短语。“病”由“困苦”引申为引发困苦之一的“疾病”义,二者的意义联系也很紧密。因此,名词“疾病”是通过词法途径并列两个同义单音词形成的,与同形的主谓短语不具有衍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例题。  相似文献   

13.
14.
张鷟的 《游仙窟》 是唐代一部重要的传奇作品,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还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语料.通过对 《游仙窟》 量词的词频统计及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量词的使用状况,这对于研究汉语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16.
工具书、中学语文课本将“惊涛”解为使人震惊的波涛;“惊”不应是说人,而应是修饰“涛”的,可解为汹涌(凶猛)的波涛。中学语文课本中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的“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在释词断句上不妥,应改断为“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这样,解释起来才文从字顺理通,也符合文章的语言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论语》双音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双音词少,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单音词少,双音词多。汉语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本文对《论语》的双音词进行专题研究,统计总结双音词的数量及其分布.双音词的构成方式、结构分类以及双音词的词类,并对有关词双音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言不尽意论是言意之辨的一个重要论题,对中国古典诗学影响深远.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自觉地采取措施,使言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炼意和炼字就是诗人经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炼意集中体现在提炼升华和推陈出新两种方法.炼字主要有提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词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说文》训释语由许慎概括字(词)在各种具体文献中的不同用法并加以提炼而成,是字(词)存储状态的意义,即词典义。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稳定的、全面的意义系统。通过对《说文》训释语的整理,可以构建一个东汉时期常用词系统,这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借助中国知网CNKI平台来统计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审视和归纳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高等教育研究趋势做出预测,结果显示,近5年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办学理念转变与办学目标确立;其二,教育质量与创新能力提升;其三,拔尖人才培养与学术自由营造。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创新与创业教育等方面。这些结论均与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