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权在民”的思想,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权在民”的真实实现有赖于人民共同普遍直接参与的民主程序的推行,孙中山提出了“直接民权”的理念。“权能区分”鲜明地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这一民权主义基本原则,“地方自治”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的标志。在民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了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政体的一些设想。”五权宪法”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他在二十世纪初,在领导反对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创立的关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理论。最初是在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讲演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民权主义(即民主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卿“社会主义”)构成了孙中山著名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占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是改变中国旧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新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纲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孙中山在世界各国民义政治、学说包括苏俄的“人民独裁”学说的影响下,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君主专制政治和民主共和政治包括苏维埃共和政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实践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和总结而逐步提出来的。民权主义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军事独裁,…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只是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才是他毕生追求和终身奋斗的目标.他最早认识到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主张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并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途径实行社会主义,最终成为以社会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的伟大先行者.  相似文献   

5.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在现实基础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主要内容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权目标,建立五权分立的政体,实行直接民权、革命程序论和权能区分.其进步性在于超越了时代,不仅使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民主化有积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当然,由于受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他的民权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极为深邃的,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又能中西合璧.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基于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原则,并强调民权主义与人道主义是紧密联系的.这一深邃的民权主义思想无疑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也是他对中国社会的理想设计。民权主义是这一纲领的核心。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来保证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如何实施“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的理想。“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孙中山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特别提倡向美国学习。他的民权思想有许多借鉴欧美的地方,尤其可以看到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和介绍了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法律思想与主要观点,以及他主张实行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主要观点,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对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民国建立前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起落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建立前孙中山鼓吹民权主义曾达到一个高峰,但民国建立不久,他对民权问题却采取了满足现状、有意回避甚至予以抑制的态度,直到成立中华革命党才重新高举民权主义旗帜,起落的原因在孙中山当时政治发展大势缺乏清醒认识,其民权主义本身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个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代表,,是指导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面伟大旗帜。他于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纲领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初步形成,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和民权主义思想萌芽的具体表现。接着发动的  相似文献   

13.
杜威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世界很多国家在诸多领域都有人对其思想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着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1912年蔡元培首次“介绍”杜威到中国教育起,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已历经90余年。在此期间,从“杜威引入”到“杜威批判”再到“重新认识杜威”,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走了弯路。反思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教育既要突破以往以自身需要切割、肢解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框架,又要避免把杜威教育理论当成普遍真理“削足适履”运用于中国教育实践的操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杜威和他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也才能最终从“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改造中国建立了,卓著功勋,“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继承。本文仅就其二十世纪初年(1900——1912)的外交思想,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从探索民生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 引发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和重视。认为民生问题的解决, 离不开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五四”运动后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逐渐发生变化, 利民、为民、重民的思想观念促使他转而认识到, 只有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力量解决农民自己的问题, 才能最终解决民生问题, 取得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包含在他的政治思想中。解读孙中山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经历。孙中山和平思想的产生,其一源于他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教育;其二源于中国传统道德仁爱思想的浸润。孙中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把和平改良作为斗争的手段,尽管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转而主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但是当条件适宜和有益于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还会采用和平的方式。例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平和辞职,通过选举程序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孙中山的和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和平手段上,也体现在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上。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实践三民主义才能实现和平国家,和平国家的政体设计为五权宪法。因此,三民主义成为和平思想的根基,五权宪法成为实现和平国家的制度建构。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17.
“五权宪法”学说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民权主义理论在国家政体问题上的表现。被他称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的理想所在.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曾打算把“五权宪法”同三民主义一起作为党纲,作为“建设国家的基础”。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揉合以中国古代考试、弹劾制度的精华而独创的五权分立制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孙中山为了宣传革命主义,汇集革命同志,创建革命团体,筹划武装起义,数度奔走于欧美之间,也悉心考察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对于西方各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他一方面加以赞赏,认为“三权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1894、1912和1924年,他曾先后四次来津,从事革命活动,为天津近代革命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1912年袁世凯为造成与孙中山诚心合作的假象,多次邀请孙中山北上赴京。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后,曾多次表示要“专求在社会上作成一种事业”,实现自己多年来主张的“民生政策”。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孙中山于1972年8月北上,集中主要精力对北方实业进行了考察。他先后视察了京榆、津浦、胶济、特别是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参观了山西阳泉煤铁各矿、唐山铁路制造厂、矿务局、启新洋灰公司和开平煤矿。这样,天津就不仅成为他驻足勾留的都邑,也是他往返中转的要冲。  相似文献   

19.
"做"数学     
“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一、在实践中发现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样,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面对中国要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这期间,他们试图将社会化大生产与传统大同理想相结合,建设一个人间天堂。康有为和孙中山就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他们大同思想的差异,以回顾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最初历程。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他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既保留中国古代儒家学者所设想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又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样,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不再是对古代儒家大同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体现了近代中国时代特征的社会理想。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所创立和发展的三民主义学说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民生主义是其中最显示阶级特征、最体现时代特色的内容,也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1](第九卷,355页)“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1](第八卷,324页)他真诚地希望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人人自由幸福的乐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的大同思想既是他的终极社会理想,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