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小通讯员,有什么经验可谈。我看不仅一个人有这种想法,其实正是这种想法,阻碍了通讯员写作水平的提高。我从1986年开始学着写稿,当时只能写些表扬稿和读者来信,而且写的很苦,一年下来,仅上了几个“豆腐块”。劳动和收入的反差,使我静下心来,我认识到没有一定的功底光靠热情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报名参加了新闻培训班,看了不少书。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89年,我已达到年用稿在百篇以上。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经常总结一下经验大有好处。我先后写出了《悬念、立体、联想——谈写活导语的三种方法》,《如何写活会议消息》、《快速采访  相似文献   

2.
5年前的8月,我再次以几分之差与神往多年的军校擦肩而过。两度落榜的打击,几乎使我对军营生活失去了信心。正当我满怀惆怅之际,政治部一位宣传干事送给我5本《新闻知识》杂志,鼓励我发挥写作特长走新闻成才之路。我毫不经意地收下了.没事时便翻看起来。没想到.刊中的世界是那样丰富多采,《业务研究》、《写作研究》、《通讯员经验谈》……一个个栏目今我大开眼界,一篇篇文章或传经验,或授技法,或谈体会,或言心声.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教益。我凭着《新闻知识》的馈赠和中学时较为扎实的作文功底,结合自己的工作试着写了几篇投了…  相似文献   

3.
史有龙 《军事记者》2008,(11):62-62
到2005年,我从戎笔耕已整整43个春秋,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台等400多家媒体用稿5000多篇。前不久,记叙我新闻路程的《流金岁月》一书出版发行,人民日报社原社长、中国记者协会原主席邵华泽题写了书名,有不少军地通讯员让我介绍写新闻的经验,其实我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谈谈我摸着石头过河采写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微笑的力量     
我写的言论《微笑,并保持微笑》(刊于2003年5月22日《甘肃日报》)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意外“事件”。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能谈谈自己的经历。一、关于言论我在陇东老区一所农村中学工作过12年,其中有6年时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老师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里很重要的一门学问。1985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过22小时的新闻评论,根据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我对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都在这里面。今天不展开来谈,只讲一讲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性格,也就是说,对党报的新闻评论应该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写好评论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给贵刊写的《<新闻与写作>引我上路》的稿子,经编辑修改,以《初学者的话》为题在《新闻与写作》第五期发表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省的一些初学写新闻报道的通讯员给我来信,问我刊稿率那么高,秘诀是什么。在此我向同伴们谈点不成熟的体会。写稿总想被采用,这是通讯员的共同心理,特别是初学者,更是如此。可是怎样提高稿件的刊用率呢? 人们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平时爱看报纸,爱收听新闻节目。时间长了,自己也萌发了写新闻报道的念头。买了几本新闻业务书拜读,可还是不知道写什么,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请编辑给予指导。 陕西扶风 王衡 王衡同志: 你初学新闻报道,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感到“老虎吃天,没处下爪”。这是很正常的,许多通讯员都有这样的经历。 写新闻要求固然很多,但说简单些,要采写一件新闻事实,起码要用三个方面去衡量,一是这件事新鲜不新鲜,二是这件事有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三是这件事典型不典型。如果说这件事情新鲜,有针对性,比较典型,那么就说明它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就可以进行采写。比如,我采写的现场短新闻《喜看农民来春游》,这篇报道就具备了以上说的几个方面。春游,对城里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我观察到这几年到城里春游的农民多起来了,这就很新鲜,它说明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开花结果,农民兄弟丰衣足食后,已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娱乐生活,因而也是很典型的,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于是,就可以着手进行采访,到旅游点、街道和售票窗口采集一些  相似文献   

8.
《一月谈》登了民会同志的文章,提出“广告新闻化”好,读后很有同感。但我由此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广告”与“新闻”调个位置,变成“新闻广告化”,恐怕就不好了。而这正是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新闻广告化,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新闻写得近似广告,在目前经济报道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动态一类新闻中,所见尤多。象有家报纸在报道一家工厂生产××牌护肤霜时,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  相似文献   

10.
《早安哈尔滨》是哈尔滨电视台每天早上6点30分至7点30分直播的一小时新闻栏目,近几年的收视率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全台的一档精品栏目。是什么原因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呢?对此,我将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我对做好节目中三个板块的粗浅看法。体育新闻  相似文献   

11.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12.
我一接到第五期《新闻爱好者》,就被《庄稼棵里也出新闻》这条标题吸住了。翻开一看内容,更是爱不释手。我边看边想,看了四五遍。我周围的几个新闻爱好者也争相传阅。我是初学写新闻的,写作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很低,写的稿件常常石沉大海。原来总认为自己生活圈子小,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什么新闻可写。看了吴学斌同志既有经验,又有实例的文章后,我去掉了“没新闻可写”的包袱,也学得了吴学斌同  相似文献   

13.
本刊要我写一点有关赵超构老人的新闻观点与新闻理论的文章。对此,我写不好。我只知道构老在这方面的一件小事,这事是同他在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写的复刊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思想前后一致的。可是有一些人办报却从不想及这个问题,他想的总离不开“飞入帝王将相家”,因为,那才是他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么,对不起,不谈最保险;谁要多谈,我就打倒他,那就更前程无量,富贵百年了。“文革”时期我在上海,多说听到批判一个叫做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里很重要的一门学问。1985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过22小时的新闻评论,根据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我对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都在这里面。今天不展开来谈,只讲一讲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性格,也就是说,对党报的新闻评论应该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写好评论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对新闻评论有很多称呼,“报纸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的编辑约我谈写仉伟一稿的体会,我很感谢,却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或者准确地说不应我一人来谈。这并不是过谦之词。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几篇较有影响的获奖稿件,如《山里女孩如歌》、《反腐败斗争中的“沈阳现象”》、《白春兰和她的“绿色庄园”》、《苦土丰碑》等,无一不是记者与编辑的眼光、功力与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就谈谈我在采写《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旋律———记辽宁大石桥市分水派出所所长仉伟》等稿件中,作为党报记者特别是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的感受与追求,那就是:怀“平民”之心,思“平民”所想,为…  相似文献   

16.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基层部队的新闻干事,战友们看我每年都在各类报刊发好多稿件都非常地羡慕,于是他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新闻、搞报道怎样入门等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要有吃苦精神。作为搞报道的人,不肯吃苦是写不出新闻的。有的同志会想,我也吃了不少苦,也研究了很多书籍,怎么还写不出像样的稿子呢?我认为可能是他吃苦的精神还不够。2003年夏天,我为了及时地报道基地在导调演习采用无底案的导调新方式,连夜写了篇《某训练基地导调部队演习无底案》这篇消息,由于夏天蚊子多不能开窗户,在办公室整整熬了半夜,回宿舍时发现身上长…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县邮电局王前哲:我1986年元月从县邮电局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县委宣传部的领导要我学习写新闻,反映邮电建设和邮电职工的生活与工作。我文化太低写新闻谈何容易,得找个好老师辅导。于是,我选择了《新闻与写作》并补订了三个季度。那年,4月份的刊物一到手,我就从头到尾的阅读,思考;搞清了新闻还有5个要素等基础知识。特别是通讯员谈体会和《新闻来稿评析》等栏目的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开始学习采访,收集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法消息标题的准确性问题,我曾在《新闻知识》上写文章谈过。这次我想就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标题的鲜明性和生动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鲜明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标题的内容,就是说标题要把消息中所写的事实和思想,清楚、突出地显示出来,使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不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消息中的最新、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观点,通过标题清楚、明确地告诉读者。第二,是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你选择什么?     
1990年11月,民航邀请一批记者,在一艘航行中的客轮上开新闻发布会。主人热情地介绍了他们如何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延伸航线,走出困境。现成的文字材料,记者人手一份。材料写得满充分,概况、措施、效果……应有尽有,足以应付一篇新闻的了,同行们轻松地走上甲板观光,看两岸山移物退的景致。下船后,我连续发了三篇稿子《长江夜航记》、《长江上,有个小扁担队》和《治一治长江“霸王船”》。而大多数同行都是根据拿到的介绍材料,编发了一篇长航如何走出困境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