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旭 《大观周刊》2012,(21):21-21
爱尔兰诗人叶芝早期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归隐的愿望,描写了许多幻想的仙境。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不少学者认为二人的诗歌颇有相似之处,实则不然。本文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为例,揭示叶芝渴望的是一种与精灵为伍的仙境.是虚幻的:而陶渊明追求的是躬耕田园。是真实的。本文探讨了二者的区别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易范 《大观周刊》2012,(23):53-53
隐者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后世,然而有些描写他家庭生活的诗文,展现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兄长难得的情义。本文通过他与母亲、妻子、孩子、弟妹之间的情义,展现他的重情,同时简单分析他重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赵岩 《大观周刊》2012,(20):22-22
东晋末年,陶渊明用清新自然的笔法描写田园风光,阐述日常生活的哲理,从而开拓了新的诗歌题材--田园诗。自唐代以后,诗人纷纷效仿,出现了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6.
凌廷堪《陶靖节画像赞》称颂陶渊明为"见几之哲",意思说他早已看清了刘裕篡权的阴谋,所以早早归隐。其实刘裕代晋体现了历史的进步,陶渊明也并没有看出他那种深藏不露的政治家思路。陶渊明到底是书生和隐士。  相似文献   

7.
在魏晋的乱世中,陶渊明深感社会通行价值标准的虚伪性。针对现实。又返观自身,他发现并坚持了个人的独立存在价值,并在饮酒中体会和享受着这份价值。因此,饮酒是陶渊明隐居生活中的亮光,加强了他对自我的独立存在价值的肯定,也是他反抗虚伪的现实社会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郭芳芳 《大观周刊》2012,(37):338-338
笔者日前在为学生教授陶渊明先生的《归园田居》作总结时,告诉学生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他的诗文成为了诗意的中国文人心灵的慰藉。就在下课之际.  相似文献   

9.
公元365年,在江西庐山山麓下,诞生了中国著名诗人陶渊明。这个男婴的第一声啼哭与其他孩子并无两样,然而,又有谁能料到,正是这个平常的男孩,日后为生他养他的这方水土带来了一些不平常的东西。他平淡的一生竟然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典范,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你要了解中国文人,绕不开他;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离不开他。诗人的英名光照千古,但诗人的生平却全无荣耀可言。陶渊明虽然出身于官僚世家,曾祖陶侃因军功官至大司马,权重一时,但由于出身微寒,仍为门阀士族不齿,讥为“小人”、“溪狗”。陶渊明的祖父和…  相似文献   

10.
郑尧矾 《大观周刊》2011,(44):166-166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文人,他诗歌中的隐逸思想成为后世文人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这种思想源自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与逃避,源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哲学,一直为后人所歌颂。陶渊明生于落魄的官宦家庭,身处门阀制度森严、政治腐朽、战争不断的东晋,“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和当时崇尚道教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共同推动了其隐逸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周振甫著作别集"一共有七种,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一种为首次正式出版。此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时期,分为陶渊明的生平、作品评价与时代关系以及作品自身的特色三大部分。同时又在其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陶渊明归耕后的生活,具体描述他在上京的生活、在南村的交游以及他的艰苦劳动和贫困生活;二是突出陶渊明对刘裕北伐所抱的态度和他在晋宋易代之际所发的感慨。这两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家、散文家、哲人、语言学家和"世界公民",林语堂虽然也像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一样,摆荡于都市与乡村之间,但他既没有纯然以乡村美学或田园诗学为起点或归宿,从而批判现代都市与工业文明的罪恶与堕落,也没有刻意经营深厚、独特的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学者一海知义所著《陶渊明》的主要观点、写作视角等的剖析,拓宽我们对陶渊明研究的视野,从而为研究陶渊明寻找更为丰富的视角与方法。一海知义是日本研究汉学的学者,之所以特别写他对陶渊明的研究,是想要了解一下海外学者对汉学研究的视角。尤其是作为一个格外重视师承流派、积淀深厚、做派繁复的日本学者,相对于中国学者对陶渊明的研究,应当会提出与我们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和写作方法的异色对于  相似文献   

14.
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读书效果、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我们对读过的书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已经读过的书的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理解的过程。晋代诗人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陶渊明读书是最求甚解的,他读《山海经》和《史记》,都写了很有见地的笔记,只不过他写的是诗化的笔记,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如有一篇《读<鹖冠子>》,不但精要地概  相似文献   

15.
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的宋末元初刘辰翁《须溪校本陶渊明诗集》三卷,文字校勘内容似乎粗疏一点,分量上也少于陶诗评价内容,但对研究刘辰翁诗歌评点特点有较大的作用和意义。现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朝鲜刻本《陶渊明集》为后世陶渊明诗文集注集评本系列中的一种,为研究该系列中相关版本衍变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偏重陶集知识性问题的注解倾向,有助于思考明代李梦阳的复古文学观念。这两种国内不见的陶渊明集版本,提供了未曾见过的诸多文献信息,也是研究陶渊明作品在古代朝鲜、日本传播和接受的重要载体,具有较为重要的版本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党报的人物通讯也是这样。但许多人物通讯,尤其是对典型人物的报道,明明是对真实人物真实事迹的真实反映,我们阅读起来,却常常没有真实感,甚至觉得虚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诗歌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他说陶渊明、苏东坡的诗好,一个最重要标准就是不隔。这里的不隔,其实也就是真实感和贴近性,好的诗句令人如临其境。好的人物通讯也一样,不会令读者有隔膜感和虚假感。  相似文献   

17.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赵孟烦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蝾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18.
开头语笔者在《中国文化》48号上(见大塚汉文学会1990年6月)发表了《阳休之与祖鸿勋——与陶渊明之间的距离》一文,其目的在于考察陶渊明在北朝的影响。这里想就陶渊明在南朝的影响和评价的问题试作探讨。特别是想就颜延之的《陶徵士诔》,考察一下其制作的动机。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曾祖父叫颜含,官为东晋右光禄大夫、西平县侯。性格质实刚健,于王导、桓温等权贵也不屈从。祖父颜约(含的最小的儿子)任零陵太守,与历任黄门郎、侍中、光禄勋的长兄颜髦、任安成太守的次兄颜谦一起,都有“声誉”。父颜显(《宋书》卷七三、《南史》三四作顒)终于护军司马。  相似文献   

19.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之名作,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逐渐由儒家思想主导向道家思想主导的转变;还能看到陶渊明由于自身、社会背景、儒道本身的可融性的原因,最终将儒道两种思想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文化形象与文人画艺术观念拥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即士族隐逸观。纵观文人画美学思想的正脉,呈现为这样一条主线:陶潜、王维、苏轼、倪瓒、董其昌等,这一主线的起始点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审美境界基本可以概括为:平淡天真。因此,研究陶渊明文化形象这一源头活水对文人画来说意义重大。本文在结构上以陶渊明文化形象和文人画观念为两大研究对象,分别从正序(陶渊明到文人画)和反推(文人画到陶渊明)两个方向逐层剖解出陶渊明文化形象与文人画观念的渊源联系:从正序的方向来看,陶渊明超逸的人格情怀和平淡厚重的诗品境界与文人画理想若合一契;从反推的方向来看,文人画的创作群体、表现题材以及作品的内在意蕴和形式语言都与陶渊明文化形象息息相关。在时间上,文章以文人画发展历史为主线,分析其各个关键节点上的文人画家—王维、苏轼、米芾、赵孟、倪瓒、董其昌对陶渊明不同的接受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