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象征手法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励思 《新闻世界》2011,(7):238-239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最早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后来扩展到影视艺术。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运用象征手法几乎达到了挥洒自如的程度,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崭新形象。本文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为例,探讨了电影创作中象征手法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用巨大的激情刻画了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强烈情感,特别是小说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很好地揭示了人性的冲突,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赏析探讨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独特的象征创新。  相似文献   

3.
曾获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1990)是澳大利亚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幸福谷》、《沃斯》、《人树》、《风暴眼》等,一改澳大利亚19世纪90年代由亨利·劳森创建的现实主义传统,而转向刻画人自身内心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王玺  李静 《新闻世界》2009,(5):134-135
本文从象征的角度,分析了电影《图雅的婚事》中具有文化表征作用的头巾、交通工具和风速仪这三种符号,以及片中的马头琴声和苍凉悠远的蒙古长调。  相似文献   

5.
姚楠 《大观周刊》2011,(22):122-12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著名的象征大师,用一系列象征意象来突显主题是他作品的鲜明特征。本文从名称和颜色两个方面对《红字》及《好小子布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视画面作为一种镜头语言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规律,因此,适用于文字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同样适用于镜头语言。在一些电视专题节目中,排比式、比喻式镜头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电视新闻作为对具体新闻事件的报道,其画面语言的表达应该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基本过程的实际样态作直观展现,似乎与语言的修辞手法无法搭界,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在他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中,《红字》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随着它的出版,霍桑成为当时最伟大的作家,至今享有很高的声誉。《红字》作品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模糊性。模糊性是霍桑运用的最娴熟、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它贯穿在《红字》始终,遍及人物描写和不同场景设置的方方面面。其中霍桑着力刻画的小主人公珠儿角色,尤其表现了模糊性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婧祎 《大观周刊》2013,(11):12-13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冰山原则”更可谓其首创。在海明威引领的“冰山文体”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以张祥麟先生译的《山如白象》为例,通过对该短篇小说中场案及意象等的象征意蕴进行探讨,分析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小说主题的隐喻。  相似文献   

9.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在他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中,《红字》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随着它的出版,霍桑成为当时最伟大的作家,至今享有很高的声誉。《红字》作品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模糊性。模糊性是霍桑运用的最娴熟、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它贯穿在《红字》始终,遍及人物描写和不同场景设置的方方面面。其中霍桑着力刻画的小主人公珠儿角色,尤其表现了模糊性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0.
谈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能增添文学作品的诗情画意和艺术感染力,取得深入浅出,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象征性可通过比喻、拟 人、联想、想象、故事、意象等方法来表现。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说教式的表现手法已逐渐被摒弃,故事性赋予了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通过象征手法的多种运用,能使公益片的形式与内容都获得更大的延展性,小故事背后的大深意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分析屡见不鲜,《红字》的各种分析也不例外。目前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人物上如女儿明珠,医生齐灵窝斯和女主人公海丝特等,背景分析如宗教的黑暗,还有修辞手法如A字的象征意义等。鉴于此,一些学者另辟蹊径,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红字》。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介绍情态的涵义,然后再简要分析情态的常见分类,最后结合情态浅要分析《红字》的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13.
晏美华 《新闻前哨》2022,(19):50-51
如何通过看得见的瞬间影像去表达看不见的思想?通过象征手法借景抒情、因物起兴,赋予瞬间影像“像外之意”,架起物质到精神的桥梁,抵达思想性。本文从中国新闻奖和荷赛中的部分获奖作品为例,分析摄影者如何巧用象征物精妙地构建影像,将精神、意境和思想通过象征手法形象化、具象化、直观化,让读者可感可悟。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对爱情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和海丝特思想道德发展的角度,去追寻霍桑追求人类人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和神秘符号"A"字后面隐藏的真实意义,以便更好地解读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5.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独具一格。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经典,《红字》从出版伊始即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经典化之路较为平顺。这与霍桑承前启后的心理罗曼司书写有关,《红字》的问世业已成为美国式罗曼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无论是选材,还是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式、写作的技巧与风格,霍桑都深受清教文化的浸淫和影响。《红字》表明正是清教文化赋予了美国式罗曼司的本土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大观周刊》2011,(19):95-95
文学大师霍桑主要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在小说《红字》中向读者主要刻画了三个深刻的任务形象,并对他们的“罪恶”惊醒分析:一是公开受惩罚的罪人海丝特·白兰,二是怀着隐藏的罪恶生活的丁梅斯代尔,最大最邪恶的罪人齐灵渥斯。文章的最后对他们的罪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作者人性恶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为例,阐述符号象征理论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家采访、历史遗址遗迹展示、史料影像还原、情景再现、三维动画制作等方式,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影像象征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象征意义的展示,表现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这种符号象征意义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另一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通过这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重构历史事实,对历史的人文精神进行时代解读,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动漫角色的特征和动漫文本的来源找寻象征对其塑造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从具象象征与总体象征两方面探究动漫角色塑造中的象征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