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静 《大观周刊》2012,(25):244-244
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却发现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青少年环保意识关系人类未来的前途,帮助他们从现在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环保教育与智育结合起来。贯穿专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高金英 《大观周刊》2012,(44):271-271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近年来,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与“人文”从分野到整合,并呈现出以“科学人文精神”的整合形态出现的趋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须倡导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刘菊 《大观周刊》2011,(2):106-106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于是我把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结合,采用以读代讲悟情体验;对比体验畅谈感受;读写训练中有的放矢等方式自然地把环保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  相似文献   

4.
曾倩 《大观周刊》2012,(48):264-2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谚语民俗等,都是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的学生可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而通过了解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才有可能被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石碉 《大观周刊》2011,(37):206-20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育必须创新,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从而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江道全 《大观周刊》2012,(41):330-330
倡导文明生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紧迫问题。当今,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有关环保教育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本文就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方法做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薛新海 《大观周刊》2012,(6):188-18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叶冰 《大观周刊》2011,(20):68-68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高中化学新教材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无不渗透着环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梁锦源 《大观周刊》2011,(22):144-144,130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在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和对实践结果的理性思考.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根据中学生可塑性大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掌握知识,懂得道理,探求人生,完善人格,为21世纪的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造就一代知荣明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丽花 《大观周刊》2012,(45):276-276
计算机专门人才严重紧缺,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因此,做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熊振 《大观周刊》2012,(4):213-213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人才受到更多的重视,而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上呈现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这就给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严峻的挑战,对于中职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韩云先 《大观周刊》2011,(50):137-137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物质文明。可在这种快速“生产文明”的过程中,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日渐成为制约发展并威胁人类自身存在的隐患。有识之士指出: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破坏是由人的盲目行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还要靠觉悟了的人的自觉行动。在语文课上做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与加强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发芳 《大观周刊》2011,(15):268-268,265
环保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根据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九年级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并将之自觉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  相似文献   

15.
易惠荣 《大观周刊》2012,(44):343-34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冉振云 《大观周刊》2013,(6):215-215,214
新课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熏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在生产、生活、教学的实践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在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鑫 《大观周刊》2012,(24):292-29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竞争也日益增大,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激烈。因此,大学生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做出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贾俊占 《大观周刊》2011,(47):190-190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一个世代相袭的永恒主题,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千年来,它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支柱.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赵红斌 《大观周刊》2013,(1):119-119
文学的主题偏于政治和伦理道德。《诗经》就是以诗言志,唐宋古文运动进一步提出“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的思想,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就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受到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育。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所似作为新形式市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