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娜 《大观周刊》2011,(37):270-270
幼儿舞蹈教育是幼教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获得不断的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情操和品德。但是,目前我国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着重视舞蹈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幼儿成长的错误教学。文章对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舞蹈一直陪伴着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到现在的信息科学时代,它在人类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的艺术教育少不了舞蹈,它将是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3.
芦白 《大观周刊》2013,(4):273-27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许多高校均开设舞蹈专业,培养舞蹈型专业人才。事物发展的同时,均会存在和弊端和不足。院校针对舞蹈教学和训练并不科学合理,尤其针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现针对我国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舞蹈表现力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根据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舞蹈理论的教导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如何培养和锻造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舞蹈本属于百姓,自古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冠以“群众舞蹈”乃是建国以后出现的专用名词,它相对于专业舞蹈而言,是指群众直接参与的舞蹈化实践的活动,具有群众我教育、自我娱乐的性质,属于群众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周惠芳 《新闻世界》2009,(8):197-197
少儿舞蹈是舞蹈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它主要是由小朋友表演给小观众们观赏的,因此它不仅要符合一般舞蹈的艺术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要符合儿童特殊的艺术特点。少儿舞蹈教学也是如此,不仅要让少儿学习最基本的舞蹈技能技巧,还要符合少儿身体要求和少儿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少儿舞蹈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要选取少儿熟悉和容易理解的题材;在教学方法上,则要注重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采用鼓励教育、发挥少儿参与主动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华欣 《大观周刊》2012,(52):255-256
创造力是舞蹈专门人才的最高能力,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标、结果和归宿。长期以来,在我们民族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美造型能力。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舞蹈专业教育的目标来看,应该促进舞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内容来看,应该让学生掌握基础、多样以及合理组合的舞蹈知识;从过程和方法来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汉朝宫廷舞乐机构和舞蹈女艺人所分三个级别以及民间的即兴舞蹈兴起这三个角度对汉朝的舞蹈教育活动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了汉朝舞蹈教育对舞蹈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邹如云 《兰台世界》2014,(4):119-120
本文从汉朝宫廷舞乐机构和舞蹈女艺人所分三个级别以及民间的即兴舞蹈兴起这三个角度对汉朝的舞蹈教育活动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了汉朝舞蹈教育对舞蹈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舞蹈教育在舞蹈艺术的传播中有着重大作用。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基本功的训练,更应注重舞蹈感受训练、技巧创新和文化素质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优秀艺术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艺术家、教育家戴爱莲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创始人,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培养大批的人才,有着"中国舞蹈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张颖 《兰台世界》2015,(7):42-43
本文分析了民国时期我国舞蹈向近现代转型的时代环境,从实现舞蹈形式多元化、实现中国舞蹈文化国际交流的常态化等方面考察论证了民国时期我国舞蹈向近现代转型的路径,并指出了转型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多、地域广、历史久的特点,赋予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以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创作出更好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文着重通过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过程中动作语汇、编舞技巧的思维分析,并结合优秀作品赏析来谈谈如何创作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3.
张颖 《兰台世界》2015,(3):42-43
本文分析了民国时期我国舞蹈向近现代转型的时代环境,从实现舞蹈形式多元化、实现中国舞蹈文化国际交流的常态化等方面考察论证了民国时期我国舞蹈向近现代转型的路径,并指出了转型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晓萍 《大观周刊》2012,(33):307-307
有很多学校在近几年将舞蹈这门课程设为选修课或必须课,并且这门课程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和认可。但是这其中又有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学校教育了,而舞蹈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学科一样,完全延续了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所以,教师们应该认清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舞蹈教育的作用和性质,意识到舞蹈教育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更科学更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美感的教育,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东慧 《大观周刊》2012,(12):177-178
黎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作为黎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同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黎族民间舞蹈不仅体现出黎族特有的民族特点,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地方舞蹈教育的发展,地域性民间舞蹈的教学和研究已成为地方舞蹈教育的重要部分,而民间舞蹈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其本身将对舞蹈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指出了黎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并强调了黎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舞蹈类新闻报道是一门综合艺术,一方面,它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懂得一些舞蹈术语,否则他在观赏舞蹈演出时只能外行看热闹.继而不得要领,写起东西来味同嚼蜡:另一方面.它还有独特的审美需求,这就是标题的醒目美、内容的简洁美、叙述层次的多变美、情节的生动美、来龙去脉的延伸美。依靠这些审美特质.舞蹈新闻能够引发读者的欣赏欲,激发读者产生美妙的想象,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7.
曾秀萍  胡悦 《大观周刊》2011,(39):42-42
舞蹈的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只具有形的舞蹈等于只有一个空旷的骨架,唯有将灵魂赋予其中,才合之成为富有生命的艺术形象。舞蹈的独特之处是在于它以人体为其艺术表达媒介,人体动态深刻的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极大限度地展示它艺术的魅力。情感的展现是表演和学习舞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演员应学会在舞蹈中“动之以情,动之有情”才能够以情动情,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锅庄舞是理县等我国西南藏羌少数民族古老悠久且极富生命力的一种舞蹈。近年,锅庄舞逐渐从少数民族聚居区走到了大城市,尤其在西北地区普遍盛行,如何在保持其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大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同时使锅庄舞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地方政府、人民大众和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19.
唐军 《大观周刊》2011,(27):104-105
认真的剖析音乐、舞蹈这两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功能差异,看到它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才能清楚地了解局限性的一面,避开其劣势,使双方才能紧密合作、相互补充。笔者认为,只有了解音乐与舞蹈功能的差异,掌握这个规律,才能帮助舞蹈编导和作曲者共同创作出更好、更美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才能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白莹 《大观周刊》2012,(10):263-263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舞蹈动作中的点、线与音乐节奏、旋律的结合只是它的一个方面,但如果运用得当,相信会给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节奏在舞蹈中似乎更多地涉及了舞蹈中的"技术"问题,而旋律则是"感觉"问题,它们是舞蹈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让我们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从而赋予舞蹈以生命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