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时,发生了这样的争论: 甲:既然我们承认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而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法,我们也就应当承认:黑格尔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乙:照您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东西啰? 甲:照您说,辩证法难道还分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推而广之,难道还有赵钱孙李各不相同的辩证法,这样一来,辩证法岂不成了因人而异的纯粹主观的东西了?! 乙:您误解了我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马力 《出版与印刷》2003,(Z1):84-87
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过程中,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了解辩证法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过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两段思想理论史:一是古希腊时期关于辩证法思想的争论;二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理论.本文仅就前者作一简要回顾和评述,目的是从中找出对我们有所启迪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填补黑格尔宗教哲学研究的空白──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陈东华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全国解放以后,由于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视,自然而然地就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视,而其中作为唯物...  相似文献   

4.
赵万书 《大观周刊》2012,(30):22-22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契合点这个命题,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进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体系;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联系体现的尤为突出,反映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在阿尔都塞学派中,皮埃尔·马舍雷以最大的精力对17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哲学进行了细读与研究,因为斯宾诺莎对20世纪的法国哲学来说,尤其是对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来说,是非目的论的重要哲学资源。马舍雷《黑格尔或斯宾诺莎》一书对黑格尔与斯宾诺莎的学说体系进行了跨越性批判,以当代问题性视域勾勒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本丛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发展理论、文化理论、价值理论、人学理论等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哲学研究领域最基本、最重大的理论课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从理论上再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思想领域中,人们正在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把在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所颠倒的理论是非重新颠倒过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占领、巩固舆论阵地。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在文艺领域中,我们应该学点艺术辩证法。所谓艺术辩证法,我以为就是:运用当代最先进的思想方法——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指导我们的艺术思维活动。这虽  相似文献   

8.
我的《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中国辩证法的历史和文化转变过程的研究。这个过程其实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通变"对西方思想进行解读的一个过程。在这项研究中,我的收获是极大的。这个研究包含了对很多历史和哲学问题进行的严肃思考。下面就介绍一下对一些问题进行长时间思考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贺麟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学贯中西,对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很有研究,他通过大力译介黑格尔著作为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最有影响的理论家,1968年西欧学生运动的主要精神领袖。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弗莱堡大学,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9年拜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为师,1932年因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加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1933年被派往日内瓦加强社会研究所分所工作,从此成为霍克海默创建批判理论的最得力助手。从30年代到1945年,他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影响下全面展开了对社会、对历史的批判,代表作为《理性与革命》,以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批判法西斯的非理性主义。从40年代末至70年代,马尔库塞开始以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相结合为基础,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批判先进工业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作为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变奏》(2010)是杰姆逊"辩证法三部曲"(另两部指《辩证法之价》(2009)和《表征资本:<资本论第一卷>评述》(2011))中的第二部,具体谈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问题意识却是一以贯之的.简单说来,就是针对各种版本的"历史的终结"论,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灵活的"物化"状态,重新来确认"辩证法"的批判力量.当然,如今谈论辩证法必然会碰到种种"僵局",或用杰姆逊自己的话来说:将辩证法视为"体系"或"方法"都已遭遇危机.(Jameson,2009,P3)不但残留的冷战意识形态依旧将辩证法按在"邪恶"地位之上(=总体化=极权主义),"我们时代原创性的哲学家"诸如德里达和德勒兹也以各种方式指认了辩证法的"非生产性".  相似文献   

12.
切瓦斯科:如果要明确一下您的工作主线的话,那一定是辩证法这个词.您的工作继续了20世纪辩证法的第一次伟大复兴——法兰克福学派的工程,接受了在深度碎片化的时代进行思考的挑战.但也许首先应该谈谈您的自我形成和您的工作受到的主要学术影响. 杰姆逊:我不知道辩证法是否是主线,但我要谈谈我的学术形成,这也许能解释主线问题.我的哲学构成是萨特主义的.这不仅意味着具有存在主义,而且还强烈地意味着具有某种黑格尔主义,一开始就是这样,当然之后更为强烈.这还意味着具有马克思主义.除此以外,它意味着具有整个法国的情境与传统.我想说这里重要的是路径:出于各种偶然的个人机遇,我德语和法语非常流利,并直接接触到结构主义文本、辩证文本和精神分析文本等等.也许就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使我的工作变得与众不同.应该说,在很多方面,我总是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不同程度上仍是一个萨特主义者.当然,我还受过其他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白刚 《全国新书目》2012,(12):124-126
辩证法作为哲学的生命与灵魂,一直是哲学研究者们绕不过去的一个"结"。在一定意义上,辩证法的理解和研究水平,标志着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水平。贺来教授作为国内知名的青年学者,多年来一直以自己特有的理论自觉,在努力推进国内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变革。从《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到《边界意识和人的解  相似文献   

14.
现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提出的部分理论问题翻印于下,以供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解释. 1、有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能出成果。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 2、哲学史上既然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又存在着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为什么又说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 3、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应当怎样看待波普尔的“三个世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
何微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巨擘,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思想家。他有着早年接受史学教育的深厚根底,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有着参加革命斗争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积累,有...  相似文献   

16.
于伟迪 《大观周刊》2012,(23):19-20
本文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其发展历程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的分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钟贤 《新闻前哨》2001,(8):1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生活里处处有哲学,哲学给人以智慧。许多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点哲学,讲点辩证法,往往能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对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合理。哲学虽然不能提供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却可以提供寻找答案的钥匙。就思维方式而言,就应讲点辩证法,把握好求同与求异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同一句话,出自老年之口要比出自青年之口显得更为深刻。这不是我的观点,是黑格尔的。原话怎么说的,记不清了,但意思肯定不会搞错。黑格尔的文字向来晦涩,句式很长,且表述得佶屈聱牙,记住他的原话的确不大容易。黑格尔之所以直言上述观点,大概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是那种大器晚成的哲学家,50岁之前不显山不露水,50岁之后过得顺水又顺风。他的哲学命运有点像中国的老中医,简直是越老越吃香、越老越窜红。晚年的黑格尔哲学,竟然上升到德意志的国家意识形态,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哲学王”。其实,黑格尔的许多思想,青年时…  相似文献   

20.
令许多哲学工作者惶惑的是: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另一方面,是哲学及其产品备受冷落。哲学要退出火热的舞台么?回答是否定的。《管理哲学》一书的出版,使人们看到了哲学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