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方艳 《青年记者》2015,(3):55-5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于是有了“大众自传播”的传播模式,新闻源泛化成为普遍现象。“大众自传播”概念由卡斯特(Castells)提出,他认为,通过微博以及维基百科等技术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任何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1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动使用者,而且成了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者,成了“新  相似文献   

2.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美国数字新闻业的发展带给报业新的问题,使得报业面临新的困惑:一、如何利用高流量带来广告的高营收.二、是倡导“内容为王”还是“科技为王”.三、如何利用和发展社交媒体.四、面对众多“付费”要求,怎么向受众收费.对于这些问题和困惑的解决,美国新闻业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以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杨叶青 《视听界》2011,(2):58-61
本文考察了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媒体帝国——美国的新闻业现状,论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媒体运作模式发生的变化,为新闻业的裂变重组和媒体创新提供学理探索和现实操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匡恺  刘勇亮 《中国出版》2023,(22):16-21
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逐渐走向规范化,形成了“数字媒体集群”,新闻环境也因此从去中心化走向再中心化。在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之下,媒体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了更为深度的协作。但数字媒体空间的复杂性也给新闻业带来了众多挑战,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众情绪的极化、新闻生产队伍的缩减,都在影响着新闻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数字媒体集群语境下的新问题,新闻从业者要以新闻为中心,锚定新闻业的回应之道。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年的时间跨度,新的媒介形态正成为重建新闻业的重要元素,如快速增长的网络、雄心勃勃的博客与微博、广泛应用的移动媒体、专业和业余记者交织的新闻业实验  相似文献   

6.
信息封锁是可怕的,但信息虚假同样是可怕的。封锁使人们无知无畏。虚假使人们不知所措。因此,如何规范(特别是通过自律)自媒体形式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新闻发布,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新闻业的核心是公众对于新闻业的参与.博客传播打破了专业传媒机构对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垄断地位,使普通公民充当业余记者承担起了新闻报道的任务,在推进公共新闻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博客的传播主体多为业余记者,缺乏信息采编的专业技能,难以驾驭复杂持久的深度报道.尤其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大量博客的信息加工仍然依赖于基于专业媒体的报道.因而,博客传播与专业媒体的汇流成为今后公共新闻业发展的一大走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盘点了2017年我国新闻业发生的重要事件,从政治、技术、产业、法规等角度,通过梳理、比较和分析,归纳出九个方面内容.文章认为,新技术新应用普及,传统主流媒体融合程度加深,民营新媒体全面进军传媒业,媒体融合进入创新改革“深水区”.这是对媒体的挑战,更是机遇.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或译社会性媒体)是利用web2.0传播技术,在人群间分享信息、讨论问题,通过不断的交互从而达成传播、分享与交流的。2.0新闻业(Journalism 2.0)是指适应web2.0传播技术而构建的新闻业,是传统新闻业的延伸和新生。两者的核心都是web2.0在2004年Tim O’Reilly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出现的词汇。  相似文献   

10.
史安斌  叶倩 《青年记者》2020,(10):81-85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人类进入了智媒传播的新时代.2004年脸书的上线标志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在第二个十年开启的时候,其创始人扎克伯格被选为《时代》周刊2010年风云人物,因为年仅27岁的他完成了一个创举:将全球5亿人联系在一起,并建立了社交关系.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脸书的全球日活用户已达20亿,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新闻媒体,但同时也遭遇到了假新闻、用户数据的大规模泄露、算法操控等一系列“舆论风暴”的沉重打击,其霸主地位也被Snapchat(阅后即焚)、Pinterest(图钉)、TikTok(抖音海外版)等更加年轻化的垂直型细分平台所撼动.  相似文献   

11.
机遇一:技术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媒体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了媒体信息的传输,丰富了媒体的内容形式,扩展了媒体的服务业务,满足了用户的诸多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忠波 《新闻窗》2010,(4):118-119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媒业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不同媒介之间原来泾渭分明的界限已经目渐模糊.各种媒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甚至是传播营运上,都体现出了一种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融合的现象。这一现象被新闻业界和学界冠之以“媒介融合”之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2,(4)
数字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集中关注数字化所带来的传播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传播关系的不平等,以及对相应的数字神话的解构。数字新闻业依托于整个数字经济和媒介生态,呈现出与数字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复杂互动。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首先采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方互动框架分析了欧美社会语境中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化逻辑,以及所型构的虽然一体化但充满矛盾性的新闻体制;随后针对中国的特殊语境,提供了基于统摄性国家概念来进行内部新闻体制调整和重组的数字化分析视野。随后,以数字经济这一新闻业的生态基础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切为切入口,本文从生产要素的多元配置、生产关系的灵活调整,尤其是数字劳动的压缩、替代与竞争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新闻业的经济动能。最后,从数字平台和数字劳工两个角度,本文提供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贡献于数字新闻学研究的两个前沿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数字媒体对文化传播的演进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媒体孕育了各种新的文化景观的形成,改变着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手段。网络传播就具有表达上的随意、戏仿、谐谑和拼贴的游戏化特点,人们常常被越来越多地‘拉’出现实世界,手机传播使文化活动和日常活动变得更方便、灵活、快捷、多变、不稳定和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6.
核心阅读:当我们在苦苦探寻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的时候,当我们感叹互联网冲击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渠道传播、商业模式,并产生诸多实质性影响的时候,似乎还未将眼光聚焦到传媒业的产业根基之上。内容生产模式、传播介质等表象的变化和升级,一方面带来的是传媒产业生态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传媒业本身的深刻改变,或者说是颠覆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23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全国两会、杭州亚运会、巴以冲突等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从报道表现、业态变迁、专业反思三个维度出发,归纳总结出本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征:专业媒体通过重大事件主题报道体现专业权威,还原多维现场呈现专业报道,持续打造矩阵化传播格局;自媒体、机构媒体持续开展多元内容生产实践;专业媒体面临影响力减弱的风险,流量化和戏谑化内容广泛传播,大模型带来虚假新闻可能,这些问题促生了新的隐忧和焦虑。基于上述分析,面向未来的数字新闻业实践和发展,应当持续深化专业价值和专业思维,全面提升专业行动能力与专业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闻源之于新闻记者是极其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来源就是"米".新闻来源的及时与否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源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传统的新闻来源有记者采写、通讯社发稿、新闻图片社发稿、公共关系机构供稿、读者来信、通讯员投稿以及内部文件、简报等多种.然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庞大,传统的新闻来源已经不能满足新闻记者的需求,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的多、快、广等特点,成为新闻记者获取新闻来源的新渠道.互联网在经历了论坛、博客、社交网站等社交平台之后迎来了微博,作为后起之秀的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媒体挑战。报界业内资深新闻人士的共识是:一手抓与新媒体融合,顺应信息传播技术新发展和传媒市场新需求;另一手,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努力拓展自身固有优势,不断向读者提供高品质新闻。  相似文献   

20.
李宇 《声屏世界》2014,(11):66-68
<正>新闻是电视的节目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媒介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目前,媒介环境正处于变革与发展之中,传媒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构建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电视新闻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中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在融合和转型中拥有新的发展契机。当前,电视新闻面临着一个发展历程的终结,同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融合与转型就是承前启后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互联网新闻业还是传统新闻业,其所处的媒介技术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