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铮  林子璐  严云依 《新闻记者》2022,(5):24-35+57
本文聚焦于近年来出现的媒体人离职现象,考察一家主流传统媒体9年间98人次的离职现象,对涉及其中的媒体人进行离职路径分析,并对其中10名代表性人物进行深度访谈,剖析媒体人离职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媒体人的离职行动逻辑充分反映出他们在新闻场域内资本转换的行动策略。总体来说,在保持经济、社会、文化资本存量平衡的前提下,行动者总是为了争取占有更多资本而行动。而当场域内不能提供给行动者更多的资本时,行动者很可能选择退出。这种行动策略既受媒体人本身在场域内的位置的影响,也折射出整个新闻场域的内部变动。传统媒体可以从薪资、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提供便利,为留住更多优秀媒体人才提供足够的资本吸引。  相似文献   

2.
新闻行业剧变之际,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身处其中的普通个体。较之以往对精英离职媒体人的研究,本文基于生命历程理论框架,对八位普通离职媒体人进行叙事访谈,解读个体职业认同变化和离职选择。研究发现,一些关键的社会事件、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共同成为形塑个体职业认同变化和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力量;面对外在环境变化,个体也会根据自身内在潜能和力量发挥能动性;不同的年龄会影响媒体人所面临的历史情境、社会期待和个人选择。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持续累积过程中,看似相同离职选择下的八人有着各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在离职之际通过朋友圈、微博、辞职信、访谈等方式公开或隐晦地表达离职信息.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网络上公开的媒体人告别话语进行搜集分析,发现媒体人告别话语实质是个人身份转换的一种仪式,通过这种仪式,媒体人实现从认知、情感和职业等方面的过渡.但是作为一种文本,个体身份转换的象征性表达实质上颠覆了媒体和媒体人的公共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规则的沦陷.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试图突破以知名媒体人离职为代表阐述其具体离职原由的方式,将离职范围扩大至所有传统媒体人离职层面,从人与职业这对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关系中把握.通过分析发现,离职行为的本身体现着人性的精华,传统媒体人的离职是人作为主体对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诉求,而离职潮是价值本身相对于主体时效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离职人员价值意识和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再不走,坑就要被占完了!”还在犹豫着要不要转型的媒体人,最近经常会被这样“恐吓”. 什么“坑”?当然指好岗位.既然要转型,当然要找个好机会,不然干嘛转?最好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好岗位. BAT就不用说了,媒体人一拨拨涌了过去.尤其是腾讯,拥有腾讯新闻这一新闻内容资讯平台,囤积的传统媒体人何止百人.从腾讯新闻资讯部的高层领导陈菊红、王永治、李方等,到一众中层骨干,很多都有在传统媒体从业的履历.阿里巴巴近两年不断收购或投资媒体,传统媒体人中早有“阿里爸爸”之说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数位精英投至阿里麾下,一时阿里传媒人才云集.百度作为技术公司虽然囤积的媒体人较少,但公关部、品牌管理部也收罗了不少前新闻人.  相似文献   

6.
王恩强 《今传媒》2023,(11):72-75
5G时代,新闻媒体人肩负的社会责任更重,新闻报道所形成的影响力也更为广泛。基于这一现实,本文详细阐述了新闻媒体人在5G时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分析了当前部分新闻媒体人责任履行不到位或失职的表现,提出应积极构建新闻行业自律机制、专业媒体人培养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增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新闻,让新闻人迷恋; 政协新闻,让政协媒体人探索追求. 刘春声既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人,又是一位优秀的政协媒体人.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媒体人去哪儿?媒体人或许到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时候了。是固守传统媒体,以大无畏精神面对《新闻晚报》停刊的现实,还是转向新媒体,延续自己的新闻履历?抑或跳槽到百度、阿里、腾讯,成为"BAT"的一员?有一群知名媒体人另辟蹊径,选择了创业或二次创业之路,这个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5,(1):48-49
<正>【今日微议#媒体人离职潮已到来?#】编者按:近日,孟非突然在微博感慨:"我若辞职,肯定不欠江苏卫视的。"这番感慨再度让人猜测孟非是否要辞职。而不仅仅是孟非,之前不少传媒人也有表示辞职倾向或付诸行动的,传媒人辞职潮已经到来?#微议一@深蓝财经记者社区:【调查显示:超三成媒体人打算今年离职离职前后收入差异较大】由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发起的《2014年度中国媒体就业转型问卷调查》结果今日发  相似文献   

10.
栾轶玫 《视听界》2014,(5):36-38
面对传统媒体人才不断外流的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媒体人的两个心态变化:一是早期媒体人都带着"成名的想象",到了媒介市场化与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媒体人的职业荣誉感被职业倦怠感吞噬,成名的路径也不再依赖传统媒介;二是媒体人从崇尚"新闻专业主义"到"专业性失联"。文章还分析了媒介融合带来的多元业态、企业媒体化生存与企业媒体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窦丰昌的最新著作《媒变——中国报纸全媒体新闻生产“零距离”观察》已经面世.要理解本书的内容,需要从作者独特的职业生涯出发.今年以前,窦丰昌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工作了18年之久,离职前担任集团编委、南风窗杂志社社长,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广东新闻金枪奖等奖项,是一个资深媒体人.2016年3月,他辞职加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研究员,我亲眼见证了他的这个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于眼下媒体的新闻摄影落后于文字新闻这个现状,媒体人的认识十分一致,但对于造成新闻摄影落后于文字新闻的原因,媒体人的看法却很不一致。编辑一方甚至是总编辑认为是摄影记者“不够努力”,而摄影记者总爱埋怨是老总们或者版面编辑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媒体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为此,陈旧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固化的新闻策划方案都应该进行相应改变,已达到适应这个新媒体时代的目的.可是,如何改变陈旧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固化的新闻策划方案呢?这就引出了一个对象——媒体人.无论是新闻传播方式,还是新闻策划方案,其执行者都是媒体人.所以,媒体人这个重要的主体在新媒体时代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新媒体时代的出现,浅谈媒体人的时代意义,希望借由本文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媒体时代,了解媒体人的工作流程,了解媒体人在新媒体时代中占据的地位.最后,衷心希望我国的媒体产业能够蒸蒸日上,新媒体时代能够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媒体产业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长久以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社会给我们媒体人的最高褒奖,但是陈永洲违反一个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却使得中国媒体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一落千丈。媒体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真正担负起新闻信息宣传员的职责呢?一、媒体人的"三观"(一)媒体人的责任观从法律角度上说,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意见、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根据"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技术的赋权,新闻业已经成为由不同行动者共同参与的场域.其中"前媒体人"通过某些新闻"热点时刻"显示了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如何、因何"进行新闻参与?研究发现,他们主要通过"爆料""评议""整合""随机报道"方式参与到新闻场域中.其新闻参与的动力主要缘于职业习性的延续、创业资本的获取以及身份认同的重构.这使得前媒体人...  相似文献   

16.
杨若文 《今传媒》2007,(8):20-22
新闻情感信息的传播,以新闻事实与其承载的新闻情感信息所形成的刺激为起点.其刺激的对象,既有媒体人,也有受众.对于新闻媒体人的刺激所引起他们的情感反应,又通过新闻产品与播发者的表情而作用于受众.  相似文献   

17.
赵敏 《新闻实践》2011,(9):36-38
在社会对媒体人要求不断提高、压力日增的今天,媒体人的生存现状值得关注。有调查显示,上海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0年。而尽管媒体人的平均工资收入不低,却仍有一些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  相似文献   

18.
忌‘过’     
“过”一者,过份也。这是新闻工作之一大忌。比方留职停薪,以至离职、辞职,本属改革允许之列,对于促进人才流动,也有那么一点好作用。但到了某些新闻里头,几乎成了灵丹妙药。于是“上边”发话下来,希望“不予提倡”。此言一出,新闻随即来了个人翻个,前两年,某地有三个职工离职,一个摆摊卖白斩鸡,一个捡破烂,一个贩卖水果,  相似文献   

19.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0,(18):26-27
对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不科学新闻、侵害性新闻、偷懒新闻等类别的坏新闻,媒体人怎么看待?是否曾创作或编发过这些坏新闻?所在媒体刊发和处理坏新闻的情况怎样?读者怎么看待坏新闻?在阅读时能否识别出坏新闻?本刊分别针对媒体人和读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媒体人应具有的高级情感 (一)新闻媒体人高级情感的主要方面 "高级情感"是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斯基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这是只有人能体验到的情感①.这种情感,指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同自身需要相联系的复杂情感,它相异于高级动物也有的喜、怒、哀、乐、愤、惧等基本情绪、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是新闻媒体人素质中高级情感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