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渡的河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与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诗词中对其加以描绘。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如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如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些诗词中所描绘的河都十分雄伟壮观,有着惊人的气势。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正是这样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河,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将进酒     
李白 《学语文》2014,(4):1-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诗鉴赏题中,近几年的中考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型: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划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写人绘景状物的句子,是近几年中考常考的题型,好多同学都觉得比较难,其实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加以运用,都能够写出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而合理的句子。第一步:要了解背景风格,奠定基础。文学是一个时代的胎记,诗歌也不例外。任何一个时代或社会的风云变幻都会在文学作品中折射出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对综合性较强的地理课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课主要是靠语言来传授知识、激发兴趣、活跃课堂,那么,就应该讲究"语言美"。从内容上说,表达要准确、恰当、生动;从形式上说,音高、音量、音速等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下面我重点谈谈做到准确、恰当和生动应具备的五  相似文献   

5.
<正>你还在我身旁佚名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姓名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近期,这首小诗在微信、QQ上频传,感动了无数的网友。据说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作者不详。小诗虽短,却勃发着生命的力量。辞情俱佳,笔意两至,真实而深刻地直抵内心,像一缕袅袅  相似文献   

6.
傲世青莲     
薛君 《高中生》2015,(10):1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摘自李白《将进酒》一枝青莲,摇曳在盛唐的水波中,他笑傲王孙,蔑视权贵,豪放激昂,不满世俗,饮酒赋诗,纵情山水。自古以来,有谁能像他一样潇洒自如,又有谁能像他一样飘逸洒脱?他,正是青莲居士——李白。李白自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青山绿水的芬芳,从小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在蜀江碧水中欣赏到不事雕琢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君  相似文献   

7.
徐晓玮  戴虹 《江西教育》2012,(12):31-31
<正>"中国古代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在教参及其他材料中多次看到这句话。韩军、窦桂梅两位名师非常强调语文教与学中的"吟诵"。韩军认为"无文不能诵"。细细想来,这也是汉语言的特征。汉字本身的阴阳上去,开口呼、合口呼,韵长韵短、音张音窄、音平音仄,再加上感情的加入,那么,人名、地名,什么都是可以吟诵的了。吟诵是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血肉,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窦桂梅特别强调读书读诗,"没有了读书,就没有了人的精气神",而吟诵是最好的方  相似文献   

8.
郭宁 《小学生》2016,(Z1):3
现在的我离开童年已经很远了。总觉得自己经历过的事不会忘记,可很久之后回忆起来却只剩支离破碎的二三小事和已经远远分别的两三个人。很惭愧,小时候我是个不怎么爱读书的孩子。但幸运的是,身边总有爱读书的朋友。上中学前,相比全文字的读物,我更喜欢带插图的书。《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用以表达对时光一去不回的嗟叹。在历史上,人们对时间无法逆转或跳跃的感叹也有很多很多,他们甚至幻想可以穿越时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为我们提供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从此,关于时间旅行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便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回到未来》上映时间:1985年中学生马蒂和神经质的布朗博士是忘年之交。布朗博士发明了一辆可以穿越时空的汽车,将马蒂送回了三十年前。在那个年代,马蒂认识了正上高中的父亲乔治,以及  相似文献   

10.
古典之殇     
正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激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令之  相似文献   

11.
熊仁明  秦丽 《地理教育》2013,(Z2):11-11
一、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产生认知需要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源泉,而这一需要是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实现的。当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感到新奇时,才会有愿望以一种愉悦积极的心态去探索。问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其原有的认知产生距离,形成矛盾,激发学生解决矛盾和认知冲突的愿望和行为如在讲水循环时,教师可以有感情的朗诵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继而让同学们评价这句古诗是否符合地理规律,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2.
蓝显兴 《地理教育》2015,(Z1):57-5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缺乏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理教学只盯着课本,脱离生活大课堂。地理教学失去新鲜活力,才会使学生感觉地理知识过于空洞、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课堂教学应在学生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实现,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一方面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安排教学,引导其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理解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认  相似文献   

13.
周有所诵     
正当一位新教师在培训会上提及"班上的孩子一到习作课就不知写什么"时,笔者不禁问:"你们的孩子是否每天都在背诵?"对方为难地说:"只是背背要求会背诵的课文而已。"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于是提议,在借鉴周边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本人多年来坚持的"周有所诵"。教师在引导孩子利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每周末分发给每位孩子一张A4纸的《周有所诵》的内容:格言警句2句;歇后语3条;三字经一组;成语10个;童谣,或对子歌,或古诗词1首;与每组阅读课文相同文体的  相似文献   

14.
时间流逝     
正2013年9月3日晴漫步幽径独吟"一朝君尽红颜装,花落人亡两不知";凭栏回首长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祠堂驻立感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间在流逝,是否多年的我也如此叹息?儿时的我,时常背起小布包跑到附近的山上,在那片小树林,我爱把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  相似文献   

15.
<正>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而桥面总是默然不应。  相似文献   

16.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14,(8):74-74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申淑霞 《考试周刊》2014,(37):39-39
<正>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张桌子,那么德、智、体、美就是这张桌子的四条腿。桌子若缺了一条腿,就是破损的;教育若少了美育,就不是全面的。要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需要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初中生正值豆蔻年华,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他们感情丰富,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如果用一些美好的事物影响、激励他们,特别是在学习、生活中挖掘的一些好的典型事例感染、教育他们,则他们的道德情操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得  相似文献   

18.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功夫。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成为无数中国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更要担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教师在课上不仅要做好朗读示范,更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自己拿到古诗文就能读得有板有眼,有腔有调,有声有色。一、诵读要把握好诗文的节奏文章的情感内容决定朗读速度的快慢缓急、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