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4,(4):15-15
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最令人满意的职位。一边是手拿简历的计算机学子东奔西跑,一边是政府、企业,行业眼巴巴地在找合适的IT技术人才。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IT技术人员大多希望自己能够投身于IT企业,似乎他们不太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2004,(4):55-55
诺顿公司在IT经理和他们的用户群之间进行了一项关于垃圾邮件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主要探讨这二者对垃圾邮件严重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6月20日,历时一年半的国家标准清理进入公示阶段。据国家标准委提供的信息,2457项标准将被废止,约9000项标准将被修订或整合修订,其中与IT相关的国家标准达到148项。所有关注中国IT发展的人士,对这消息先是惊诧,而后则是喜悦。  相似文献   

4.
“同质化”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背负上莫须有的罪名,而实际上“同质化”正是来自于企业用户实际的应用感受。有些IT厂商担心自己所投身的IT产业会转变成为像钢铁、能源、运输一样的传统行业。有一些IT厂商则对“同质化”表示认同。甚至欣然告诉人们。“我们就是出售‘日用品’的商人!”第一部分IT产业复苏迹象初露。此番拐点为哪般?第二部分“同质化”迟早要被正名,IT回归未必那么可怕!第三部分以同质化的名义宣布,谁将最终胜出!  相似文献   

5.
尽管IT从陌生到熟悉,用去了整整20年的时间,但这其中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机会让自己去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大为 《数字传媒》2004,(5):35-36,41
如果说历史的兴衰会造就一批英雄人物的话,那么产业的兴衰也是如此一当全球的芯片产业又一次复苏.并将重心向亚洲偏移的时候,中国就面临着这样一种机会。作为中国经济嗅觉最敏锐的上海和长江三角地区无疑最迅速地抓住了这种契机.在短短几年里展现出世界芯片产业基础雏形。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6日-7日,一年一度的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盛会——“20081T两会”(“中国IT财富(CEO)年会”和“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于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IT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对策: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重视质量认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企业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培养一流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9.
马应章研究员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开放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下属ERP专委会主任。MIS专委会副主任,是国内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老一辈专家,也是信息化工程监理专家,正参与制订国家标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的总体组工作,有丰富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本文通过他从业IT关注IT标准的所为和深中肯綮的简述,充分揭示标准对于IT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05,(8):32-33
废止的148项国家IT标准己经成为历史,它留给我们的是对那些围绕IT标准制定所发生的故事,和累积下来的经验,时代不同,中国IT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待IT标准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有些看似细小的变化,却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于IT标准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一个大词,它涵盖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子产业。在21世纪初,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4,(12):11-13
回顾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怀旧的感觉。有些人在2004年走出了CCNEWS《信息系统工程》的视线,像唐俊、周险峰的离开,让人们感觉到当今IT经理人生存的压力。与此对应,有些人则风光无限,郭可尊女士算是今年最为幸运的IT经理人,AMD中国发展的强势,已经给INTEL带来了不少麻烦。也许是因为前一两年IT产业出现的颓势,使得那些在市场上拼杀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竟然选择了”求和“的方式。无论是微软与SUN,还是思科与华为,他们在法律上的纠纷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到底这个句号是否完美,只有双方心里最为明了。从回顾中,人们还是能看到希望,不然回顾的意义也就停留在简单纪录的形式上了。《电子签名法》的出台,给IT厂商.企业用户所带来的惊喜是前所未有的。《电子签名法》成为未来网络经济游戏规则的一个法律依据。可以断定,在明年此法案势必会促进中国IT的整体投入。WAPI作为一次试探性的尝试,已经曲终人散。然而由此引发的“WAPI”现象不会结束。中国将迟早会利用起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左右未来全球IT产业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UNIX嘉年华     
《信息系统工程》2004,(12):82-83
我们本应更早的接触到UNIX。与整个世界相比,中国掀起的UNIX嘉年华却迟到了近十年。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让我们的技术人员与整个IT产业割裂开来。我们的科技人员曾一度闭门造车,但是当与UNIX不期相遇时候,他们的直觉告诉自己,UNIX在中国掀起的嘉年华定会更加狂热。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真正的“双核年”,各大芯片厂商、系统厂商纷纷投身到这场“核战争”中,他们向IT市场投下的一颗颗“核弹”必将给包括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乃至软件在内的整条IT产业链带来剧烈的震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第三次开放高潮的到来,国内经济将垒方位与国际经济接轨。在经济发展环境剧烈变动面前.IT产业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认识与把握机遇所带来的发展潜力,如何识别和化解挑战所蕴含的成长风险,对IT企业、IT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4):135-135
从进入中国市场至今,短短几年间,随着创新产品理念在平台产品市场的成功演绎,Fujitsu(富士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良好的市场业绩也似乎昭示着平台产品的真正王者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咨询产业也蜂拥而至。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咨询巨头也开始把IT咨询投入到中国,造成了咨询业看似商机无限的局面。一时问,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上千家大大小小的IT咨询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个声音:”咨询业简直比军火生意利润还要高”。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04,(3):26-27
再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再令人称道的互联网网民数量,也无法让我们忘记中国的现状——13亿人口。中国还有数百个县乡没有通电话,不能收看电视,更谈不上什么收发电子邮件。根据信息化指数法进行判断,中国信息化只相当与发达国家1970~19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工程》2003,(3):61-61
据计民资讯研究表明:2002年成为中国IT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年度,用户的理性务实与厂商的调整转型成为2002年中国IT市场的主基调,IT用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有到精的二次购买的投资额第一次超过了从无到有的初次购买的投资额——对IT有深入理解的用户成为中国IT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摒弃对IT技术的追逐和投资规模的追求,从应用出发,重点关注投入产出比(ROI)正逐渐成为IT购买的显著特征。2002年中国IT产业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工程》2004,(10):17-17
网络服务(WebSerices)已经炒做了两年的时间。现今流行的书籍重点大多是针对开发者或是技术人员,很少看到有一本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描述网络服务技术优势的书。也许从经营的角度阐述网络服务对CIO来说,会更有效一些。毕竟今天的CIO早已不是一个唯技术论的IT人员。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现状,提高营业额以及利润。《冲出盒子》的作者约翰·哈格尔三世通过分析一些采用网络服务技术的企业成功案例,来阐述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考虑的重点不是在描述技术的先进性或是简单地围绕网络服务如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