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高校学生公共丛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关系而言.两者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衔接与深化、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纲要"课程呈现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现实性等特点,授课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而且还要关注教学过程,尤其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切实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学科结构和数学专业大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比较分析阐明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分析教学与中学教学之比较和衔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科结构和数学专业大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比较分析阐明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而不同教学阶段的衔接则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了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并在深刻论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如何衔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实际课堂讲授中存在一些困难。运用专题教学法、历史比较法、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法,对于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本文就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三个观念创新问题,即:整体教学理念和课程安排上的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教学实践环节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重大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些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邢立宇 《大学教育》2023,(12):89-91+9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高中历史课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差异和关联,教师只有做好教学的纵向衔接,才能切实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认知目标层面上,要实现从“掌握必备历史知识”向“领会重大理论问题”推进,注重强化历史教学的逻辑建构,深化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历史分析;在能力目标层面上,要实现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向“提高明辨历史是非能力”转变,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深入辨析;在价值目标层面上,要实现从“涵养家国情怀”向“增强使命担当”提升,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关照现实,增强理想信念和历史担当教育。  相似文献   

9.
突破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深化是发展的内涵。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让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越发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问题,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得教师开始正视课堂问题,全面分析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所强调的政治性与历史研究侧重的学术批判性使得二者间存在一定区隔。引入世界历史这一维度或可成为突破这一难题之路径。其一,适当引入对世界历史的讲授,将帮助讲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最基本的起点即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所面临的系统性危机。其二,世界历史既指超出一国范围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是理解中国革命何以如此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从历史中挖掘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实现对世界文明的担纲,进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应成为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讲历史逻辑"为大学历史教育的理念,既可以区别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为做好二者的衔接确定依据,也可以使之避免与"讲理论逻辑"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重复.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是增进该课程教学实效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学与高校德育课教学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学与高校的德育课教学是各成体系、缺乏衔接的,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此,本文从中学与高校德育课教学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出发,着力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中学与高校德育课教学有机衔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05方案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以来,在教学法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根据创新的主要对象和载体,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创新或称为内容体系创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反客为主创新以及以技术为主要对象的载体创新。对这些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比中学有更进一步的提升,要求教师在抓住历史主流和本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历史细节的讲授;联系社会思潮并有针对性地回应,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此外,在增长大学生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加注重历史分析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明显的历史学特性,如果从更宽广的人文视野去观照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摆脱政治课与历史课的纠结,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历史教学本身的强大功能。纲要课的教学必须首先是历史教学,必须尊重历史学的学术品格,遵循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方法。其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应最终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这既有效地实现了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切中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帮助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认识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在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以及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全面地梳理了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设以来高校积极探索和形成的本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在拟定调研课题时,应遵循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历史科学的学术性、激发学生兴趣的针对性和便于调研的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结合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出一系列调研课题,供学生选择,以进行调研.调研工作大致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考核阶段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创新涉及若干重要环节,要注重调查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打好教学创新的基础;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以"专题问题"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主导教学过程;在教学思路上,重在贯穿历史逻辑,传授和阐释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任峻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119-121
目前大学体制的管理,重在对教师的学术提高,部分教师只为完成"量"的任务,没有去研究学生;而学生进了大学后,完全解放自我,顺应高中的习惯去应付考试,根本就没有有意识地去研究所学知识的去向。大学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学工作,研究中学的教材,研究所教的学生,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和学生交朋友,共同研究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写作,提高今后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