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独生子女一般容易走进“自我中心”的“壳”中,表现出自私、不合群、胆怯、不愿与别人交往、喜欢独占等不良的习惯。其实,独生子女这些缺点并非天生和必然的。如何通过教育使他们克服这些缺点呢?我觉得关键在于解决独生子女的“独”字。幼儿园是一个幼儿集体,在这个环境中运用“以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能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比较胆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也表现得畏畏缩缩。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每天接触的人少,再加上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过度关心、呵护,几乎剥夺了他们参加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只要一遇到陌生的人或事,他们便不知所措。胆怯儿童往往沉默寡言,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常常令成人无法了解他们。还有的胆怯儿童因长期不与他人沟通,造成心理障碍,形成怪异的性格。许多胆怯儿童缺乏勇敢精神,凡事不敢争先,做事缩手缩脚,没有“争第一”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如聪明活泼、求知欲强、富有创造性等.但是家庭中特定的优越地位往往使他们养成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差等心理品质.进入幼儿园以后,自我中心意识表现尤为突出.儿童这种“自我中心意识”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方面论述了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使之学会分享与合作,发展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4.
赖晶晶 《考试周刊》2012,(40):190-191
“灰色儿童”是一个在中小学及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受外界因素、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因素影响,表现为行为“孤独”,性格内向、孤僻、胆怯,交往能力差。对于“灰色儿童”,必须通过培养自信心、交往能力和家园同步教育,使他们步入正常成长轨道。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培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湘梅 《天中学刊》1999,14(4):88-90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深入,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独生子女在幼儿园和小学占有绝对的比例。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所重视的重大课题。家长和保育工作者有责任研究和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孩子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地位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和影响,使独生子女从婴幼儿期开始就与非独生子女有一些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从好的方面看,由于父母只有一个孩…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通常有着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自我表现意识强烈等心理特点,但也有独断专行、任性自私、孤僻乖张等缺点.这一切都与他们在家中处在唯我独尊的优越地位有关.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独生子女在智力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独生子女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所以要针对独生子女一般心理特点,克服其娇生惯养造成的种种心理障碍,发挥心理优势,提高成才率.我在任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感到,学校少先队组织在对独生子女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就其有别于课堂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活动内容来说,是少年儿童系统接受德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儿童中的比例日益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其总数已达四千多万人。如何培养,教育独生子女的问题,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对我国的独生子女进行了广泛地调查和研究。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兹撮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表明:人是通过交往活动来发展自身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交往能力被视为一种生存的能力,被纳入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本身就有渴求交往的需要。然而,当前有调查发现:小学生交往心理缺失大量出现,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日常交往的缺乏。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  相似文献   

11.
重视学生教育,研究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规律,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具有与他人交往、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等方面的需要。现代教学活动正是建立在学生之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基础之上的,交往是现代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多数,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由于家庭结构和居住条件的变化,视听技术的发展和游戏方式的更新换代,他们更习惯于面对自我;  相似文献   

13.
<正>一、需求印证:我们为什么选择"伙伴德育"1.独生子女的心理缺陷决定了德育活动呼唤伙伴德育苏州大学教授陈国安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败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因为我们所学习和运用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其实都不是建立在独生子女身上。独生子女在生命成长阶段,由于身边缺乏应有的玩伴和相仿生命的协调发展,其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替他人考虑的习惯早已消失殆尽。加上中国式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将儿童的发展潜能完全压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当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受父母的过度保护,往往在交往中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交往教育,指导学生的交往实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陈煌 《学周刊C版》2011,(10):58-59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与心理学界研究的主题.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学校.也联系着整个社会.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幼儿或主角,或配角,或领导,或被领导,扮演各不相同的角色。我们知道,这些不仅是正常的交往,而且也是儿童达到健康心理的需要。但是,往往有些孩子由于性格、气质、智力水平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已经习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固定的“角色从属”倾向,他们总是以配角和“下级”的身份出现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是伙伴们心目中一致共认的“窝囊废”和“受气包”。具有“角色从属”倾向的孩子往往伴随着深刻的自卑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导致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胆怯懦弱、自甘落后,而长期的屈从又使自卑心理愈陷愈深,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学习问题,实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所以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疏导和矫正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而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因亲情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抑郁甚至敌对倾向,将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祖国未来的有用人才,成为一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栋梁之才,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从我们的教育对象看,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小太阳”“小皇帝”的地位使他们中间不少人形成了任性、蛮不讲理、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的不良心理。在学校受不住一点批评和挫折,有的形成了孤僻、胆小、不愿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心理特点。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当前的社会环境看,拜金…  相似文献   

19.
李光 《家长》2003,(Z2)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到人多的场合或见到陌生人时,便扭扭捏捏、拘谨、不自然,从不主动叫人;在学校从不愿与别人交往,不敢举手发言,即使有正当的理由也不敢向老师提出意见和要求,受到误解时不敢解释澄清事实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胆怯。胆怯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健全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问题。胆怯的形成固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主要是由于后天不恰当的教育及周围环境影响造成的。比如,有的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出去怕风吹,怕太阳晒,所以过度限制孩子的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成了每个家庭中不可多得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孩子多数知识面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都较强,有着较多的长处,然而,正由于他们的"独",居住在高楼中,离群索居,缺乏兄弟姐妹等儿童伙伴,又易受到家长的溺爱,因此他们便不易从"自我中心"壳中解脱出来,从而形成自私、不合群、胆怯、不愿与人交往、独占一切等不良心理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会影响他们在集体中的行为和表现,如适应性较差、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合作游戏能力弱等。而这些社会化技能和适应性是孩子们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周围环境所必须具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