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美的样式包括优美、崇高美(壮美)、悲剧性美、喜剧性美.音乐美的样式在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中得以完美的体现.研究贝多芬钢琴音乐的样式美,对推动钢琴艺术的教学、演奏与欣赏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而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馨 《科教文汇》2011,(19):143-144,151
莫扎特和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的两位伟大音乐家,他们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两位大师又创作了大量钢琴奏鸣曲。本论文主要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风格、两位大师所使用的钢琴、力度演奏提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音乐爱好者、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3.
薛青 《今日科苑》2008,(12):200
奏鸣曲的体裁是贝多芬重要的器乐领域,贝多芬通过这些创作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最高峰,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音乐史家一般认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中,前10首奏鸣曲更接近海顿、莫扎特及前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形式与风格,尤其是献给海顿的前三首钢琴奏鸣曲,但即使这几首也显示了贝多芬的个性,他已将奏鸣曲常用的三乐章结构扩充为四个乐章。他用大型的四乐章曲式写了最初四首奏鸣曲以后,便开始探索奏鸣曲式发展的新途径。本文就以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简要分析其特征:主题的对比力度及戏剧性的发展,调性转换的大胆,并且充分发挥了新式钢琴在力度,音色和歌唱性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三个时期的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婷子 《科教文汇》2009,(17):274-274
在贝多芬一生所刨作的作品中,他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他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代表作品的风格做了详细地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井上靖先生众多的历史小说之中,《敦煌》是一部较为特殊的作品。小说既承袭了井上靖历史小说一贯的苍凉、壮美的艺术风格,又有井上靖特有的细腻,哀伤之美;既具备了传统历史小说的精彩情节,又不失井上靖一贯的抒情风格;既尊重了有关历史事实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虚构。从《敦煌》出发对小说的艺术之美进行探讨,解读出一个不一样的《敦煌》。  相似文献   

6.
孔庆夫  金姚 《科教文汇》2009,(1):140-140
为了更好的领会和演奏这首奏鸣曲,本文从写作背景入手分析曲式结构,以便更完整地表达其内容,从而对贝多芬奏呜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针对此曲参考了大量资料和大师们的录音,经过自身实践演奏,结合笔者自己的体会.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7.
胡满春 《科教文汇》2009,(2):272-272
f小调奏鸣曲作品第57号是贝多芬的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六的成果之一,他像“火山爆发”般地狂热、激情、悲愤,无法遏制的力量、充满渴望。人们通常称这首奏鸣曲为《热情》。  相似文献   

8.
强烈的悲剧美,是鲁迅《祝福》这篇小说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所在。认为作品只是要在祥林嫂身上体现那种中国传统女性的淳朴、勤劳、善良,或是认为作品只是要体现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压迫和束缚的观点都过于简单和片面。笔者以为: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这个角色,其意图在于对她性格中的那种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对新生活的向往的揭示,揭示因这种抗争和向往的毁灭而产生的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诗歌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美绝伦的地步。那么如何将汉字的艺术精华转化为英语且让读者同样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是翻译中的关键。如何准确恰当地传达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译者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江雪》浅谈翻译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三美"规则。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出悲剧,虽然它也有喜剧的成分,但是它的悲剧远远超过了其喜剧。贾府、贾宝玉、十二金陵等这些对象在无可奈何中渐渐毁灭,就预示着它的悲剧。而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衩的其中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故事更能唤起我们对悲剧的情感体验,这种"悲"包括悲痛、悲伤、悲悯、悲壮、悲愤等。但是这种悲剧不仅仅是简单的悲伤与哀痛,而是认知和惊醒,是激励与振奋。  相似文献   

11.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12.
王国礼 《科教文汇》2007,(10S):189-189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相似文献   

13.
郭懿 《科教文汇》2010,(13):67-67,75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美狄亚》的主人公,是世界上第一部表现妇女悲剧的作品。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作为女儿形象、作为妻子形象、作为母亲形象三个方面。本文分别从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希腊独特的文化背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来看美狄亚的反抗精神、美狄亚的反抗方式和美狄亚极其残酷的选择,同时分析了产生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王莹 《科教文汇》2011,(25):142-143
美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之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大自然就不断地向人们的心灵灌输一些使其丰富、充实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断地在人类心里构建起美感,慢慢累积成美的意识,从而使人类具有美的灵魂。要完善一个美的灵魂,人们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风度上、情感上以及品格上这三个更深层面的社会人性美,而这种审美形式便使我们有了美的内涵、美的意蕴和美的魅力。这些内在美充实了我们人的整个心灵。  相似文献   

15.
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诗歌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美绝伦的地步。那么如何将汉字的艺术精华转化为英语且让读者同样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是翻译中的关键。如何准确恰当地传达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译者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江雪》浅谈翻译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三美”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法国作家米歇尔·乌勒贝克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基本粒子》,在西方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反映当代西方性爱与色情风习的小说,挑开了西方社会文明与自由的华服,亮出了它的溃疡。读完它,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凉。米尔·乌勒贝克(1958—)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法国作家。他的第一篇题为《活着》的论文于1991年秘密发表,第一部小说《格斗领域的扩展》在199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战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美狄亚》的主人公,是世界上第一部表现妇女悲剧的作品。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作为女儿形象、作为妻子形象、作为母亲形象三个方面。本文分别从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希腊独特的文化背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来看美狄亚的反抗精神、美狄亚的反抗方式和美狄亚极其残酷的选择,同时分析了产生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相似文献   

19.
老鼠,历来是人类的大敌,比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也跟同类一样,从小对老鼠没有半点好感。但是,一只小老鼠遇到了一位诗人,奇迹出现了,小小的老鼠登上了神圣的文坛,这就是罗伯特.彭斯的绝唱《致小鼠》。本文试图就苏格兰诗人彭斯的人生境遇分析了《致小鼠》的创作背景及其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谭娜 《科教文汇》2009,(4):253-253
从力度术语的密度来研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通过对6首作品密度分析,映证古典音乐时期力度节奏变化主要是在乐句之间。我们还发现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曲家的刨作个性。莫扎特在他所有的音乐中追求平衡,这种平衡有时也靠力度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