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如何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两位科学家的话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处理好“辩”与“识”的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和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辩才能善识,善辩的关键在于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有矛盾就有思想交锋。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激烈的辩论中闪现出来。 笔者在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做过如下设计:先要求学生中速读书,看注解,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归纳概括要点后,要求学生再中速读书,提出问…  相似文献   

5.
赵英洁 《天津教育》2014,(11):51-5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而言,更是如此。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不知如何回答,那样问,学生却茅塞顿开;这样问,引来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那样问,却没有几个人思维活跃。原因何在呢?回顾多年从事毕业班化学课教学工作的经历,我理解,设计出科学、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究行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峥 《湖北教育》2005,(10):45-4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1“问思教学模式”提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但学生能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以此认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怎样怎样。有关研究表明,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方法、方向、结果等,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再将问题转化为新的研究课题。它的意义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者对自己需自问,对学生需巧问。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哲学家波普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相似文献   

12.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只有敢问、会问,学生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两位科学家无疑说明同一道理:在  相似文献   

15.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一、顺风驶船,营造和谐的问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课堂教学情况看,存在着“教”就意味着提问题,“学”就意味着回答教师的问题之现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拾测教学效果,这无疑是对的。但我更主张让学生多问并会问“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人们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科学上有所发现制造,就必须以质疑问题开始,因此就应该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掌握质疑的方法,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现就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供同经磋商。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实践也证明: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在教学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李政道教授也说过 :“我们学习知识 ,目的是要做‘学问’ ,学习 ,就是学习问问题 ,学习怎样问问题 .”两位科学家无疑想说明同一个道理 :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笔者仅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的现状和研究的情况1 目前的现状目前 ,大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我们的教学还应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红 《新课程研究》2007,(6):24-24,59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没有一个不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新课标实施以来,笔者努力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从“敢问、善问、好问”三方面教会学生学会提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