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教学实施和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本文着重对新闻史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变"师说"为"我说", 变"他为"为"我为",变"他们论"为"我们论",变"有师引导"为"无师自通"四个方面的探讨,试图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力方面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理论中基本概念的不清晰导致教学实践出现问题.对"课程"与"教学"、"教育性"与"教学性"、"发展"与"重建"等基本概念需要进行辨误式分析.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改革理论对教学现实的指导作用.同时,新课程改革的理想也遭到教学现实的拷问.秉持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反思实践、修正理论是消弭改革理想和教学现实之间距离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中国传统"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具有民族性、现代性、整体性、人文性、科学性等特点;它要求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兼收并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NN"类名词由多个相关的名词性语素组成,名词性语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即"NN"之间有修饰关系、类属关系、同义关系等.这类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否合理,与各自的语义特点和名词内部的结构有关,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随着社会发展,这类名词越来越多,应重视这类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5.
赵亚婷 《教育探索》2021,(10):11-14
教师权威具备伦理的属性,应然的教师权威是"合伦理性"的,即具有道德感召性、情感建构性和实践生成性;在实然状态下,教师权威则彰显出"去伦理化"的一面,体现为过度崇奉师道尊严而理性公正不足、过于依赖规范压制而情感关怀疏离、过度依靠外在评价而教育勇气丢失.面对教师权威"去伦理化"的现状,教师应信奉承认与尊重的力量、依赖关心和爱的行为、依靠直面自我与恐惧的勇气,以实现对"合伦理性"教师权威的合理追寻.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议重视新闻史课程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鲜活的地方新闻史料进一步加强史论结合,提高新闻史教学的吸引力;要将新闻史与新闻实务相融合,提高新闻史教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五"人格模式是涵盖人格的5个因素的简称,它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大五人格的这每一个维度与学校变革型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功的变革型校长应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外倾性、创造性、宜人性与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以"大五"人格模式为导向,对健全变革型校长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基于"大五"人格模式发展起来的人格健全的变革型校长才是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好校长.  相似文献   

8.
<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阳海洪博士的《媒介生态史观:关于建构中国新闻史主体性话语的方法论研究》,是作者阳海洪在他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所创新,在创造知识、阐述知识方面做了一点努力,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曾在《新闻史研究者要加强史学修养——论中国新闻史研究如何走出"学术内卷化"状态》一文中借用美国汉学专家杜赞奇的"内卷化"概念,来概括目前中国新闻史研究所存在"学术内卷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促进人的发展,关爱人的生命.这要求在教学价值观上,倡导促进人的生命的创生.创生不同于生长,生长是有限的、线性的,而创生则意味着人的生命成长的可持续性、独特性、新奇性.与教学价值观的转变相一致,必须确立"生成性"教学思维观、"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和"可阐释性"教学语言观.  相似文献   

10.
"出版自由"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出版自由"的新闻史研究却面临一些问题,亟待拓宽研究思路。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为"出版自由"的新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在"出版自由"的新闻史研究中借鉴概念史的方法,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利于拓宽相关研究的视野,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影坛第六代并不像他们语词性的前辈,某种相对明确的创作群体,美学旗帜与作品序列.在"第六代"之前的导演的划分和命名,已是定论,没有异议.那第六代该如何命名.  相似文献   

12.
说"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笔下的那座带幻想性的美丽"边城"及其所表现出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情的人生形式",正是作家审美和人生理想的外化,而这种外化,与文明社会形成自然的大落差,而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常"和"变"的对立,使<边城>展示了至善至美的人性、古朴原始的自然和未被世俗浸染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闻史教材的革新与修订、新闻史教学思想的深化与升华及新闻史教学方法的多样与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当前新闻史教学存在的三大核心问题及其破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质疑激趣,必须因势利导,做到"设疑"的科学性、艺术性、条件性和次序性.设疑激发兴趣,解疑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相似文献   

17.
陆俭明(2003)提出"NP+的+VP"结构中"的"具有名词性特征,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本文首先根据"NP+的+VP"的特点,把该结构扩展到"XP1+的+XP2"结构,并用排除归纳法证明"的"在这一结构具有名词性的原因,同时对"的"名词性特征的来历做了解释.接着把"XP1+的+XP2"结构类推到几种内部没有语义关系的结构,进一步证明"的"的名词性. "的"字结构说突破了汉语语法研究中形式与意义对应的传统观念,倡导形式与功能对应的新观念,这给认识形式与意义不对应的句法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理论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它不是把世界当作客体、当作物,而是当作主体、当作人,它使得主体与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最终达到相互理解,这是主体间性理论除文本层次之外所应关注的另一层面.主体间性所表现出的实践性品格、所体现出的沟通交往实际上在中国古典审美范畴"和"中就已显现出来,"和"的哲学理念与西方的主体间性理论在精神价值的追求和实践方式的探索方面是殊途同归.从主体间性视角来重塑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在主体间的延伸,是主体性在实践中的展开.我们应当使主体间性理论回归实践,实现它的实践性品格,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它的研究领域和空间,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而且会真正促使理论研究植根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过去性、情境性不仅需要记诵事实,还需要"神入"体验.照片等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说明"神入"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等几种典型的提法.这些提法虽有其时代性和针对性,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它仅仅提出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没有解决成为一个人的问题.事实上,"成人"问题恰恰是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普适性和人本性要求.同时,"成人"所提供的丰富内涵和儿童所具有的可塑性、生成性、开放性和关系性等"成人"基础,也为义务教育"成人"培养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成人",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也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是个体生理"成人"、心理"成人"和社会"成人"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