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瓒的绘画风格以简取胜,创有极富特色的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表现出一种极其萧疏空灵、天真淡雅的意境,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他提出的“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以及“平远三段式构图”来探究其绘画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不仅在绘画上有卓越成就,他还是元末隐逸书家的代表。他以天然古淡的书法风格与其“不食烟火”的特殊个性,将诗书画一体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从倪瓒绘画中的书法题跋入手,着重分析倪瓒小楷书法的独特气质、书法风格与绘画意境的合璧以及作品中的钤印,以期为倪瓒书法研究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漫谈中国文人画的尚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不断发展,简约疏淡的风格逐渐成为大多数画家的共同追求,“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在元人山水画中,倪瓒将简,淡,雅,拙融为一体,风格最为突出。随着竹木格册水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绘画的主要题材,简率淡远的风格也成为文人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士气”的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特别是两宋与明清画风的交替时期,倪瓒的“逸气”努力促进了文人绘画质的飞跃。无论从董其昌“以禅论画”到石涛“一画论”,都是在儒、道、释三种思想渗化的过程中,激发着新传统的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倪瓒是元代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画家之一,本文主要从他的绘画美学思想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相似文献   

7.
“元四家”是指元末活跃在江浙一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画家。本文主要就其在山水画方面形成的风格分别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绘画重“神”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开其端,汤壁的“写意”说和倪瓒的“逸气”和“逸笔”说发展之,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和“不似之似似之”论为其巅峰。  相似文献   

9.
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其中文人画代表了元画的主体精神,文人画中倪瓒的艺术个性最突出。他的山水画风格疏简萧散,意境虚静空灵。本文通过对他的杰作之一《容膝斋图》的解读概括了倪瓒山水艺术的四个方面的画风画貌及其艺术精神:精炼简率的笔墨意趣;净化的“三段式“形式表征;突出的诗文建构;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元人倪瓒,诗书画三绝,画风萧散疏淡,意境虚静空灵。其创作不仅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前代绘画美学思想的结晶,本文试论倪瓒晚年代表画作《容膝斋图》中美感距离的营造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董其昌是晚明时期一代绘画宗师,“松江画派”领袖。他的绘画标士气、精笔墨、尚意趣,主张独创,求真、唯情,求神似重于形似,善酝酿古法,变古为新,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发展方向。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及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因素,文章就其绘画思想、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秀丽 《教师》2011,(34):126-127
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历史时期,许多文人画家避入山林,潜心修学创作。倪瓒隐居于太湖,日日与湖光美景为伴,细心观察与写生,根据太湖的环境创造了新的“一河两岸”平远构图法,用疏简的笔法描绘疏林、浅滩、远山,营造出平淡清旷的山水境界。他突破了前人以实物来进行创作的传统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观念,最终成为“元四...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禅趣丰赡。独具审美意味。禅宗美学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美学特征,传统认为,“空灵冲淡”是其主要审美风格。本文在承继“空灵”之说的同时.将审美风格直接通向禅宗本体的“静”。并在此基础上以“诗中有画”为切入点.经由绘画之“逸”而达于其诗歌之“逸”,从而建构起王维山水田园诗新的审美风格一空灵静逸。  相似文献   

14.
现代派绘画是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哲学以及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是19世纪末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察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它的主要特征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否定,是一种无统一风格的艺术思潮,它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利用绘画“符号”使作品变得含有某种“意味”;它追求艺术上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潜意识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元代绘画吸收了传统美学思想,艺术风格上实现了转变,确立了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的“文人画”这一新的绘画形式.文人画在元代尤其是元代晚期在画坛舞台上占据主要地位,其风格也在此时成熟.这时期尤其是元大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扬州画派以郑燮为突出代表 ,他们之间在生活作风、艺术观念、绘画风格上 ,都有共通的地方。他们在绘画美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 :相互观摩 ,却不相互追随 ;重视绘画修养中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个基本条件 ;追求“四绝”的艺术处理手法 ;高度重视对传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尚简,历来被认为是文人画最突出的审美趣味。倪瓒的画以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特点,被后人称为文人画的“第一逸品”,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的完美。从形式与构成方面亦可尽览其“简”与“澹”而至“逸”的风格特征。通过元代社会和云林本人的精神状态的共同铸造,构建起了一个只属于倪瓒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叶的苏州画坛以模仿文徵明为时兴,特别是文氏后期的深秀繁密的风格受到当时画家们的争相模仿,但这种模仿往往大多只得其表,吴门画派最后一位大家陆治却得其神韵。文章通过对陆治绘画风格转变以及对《仿倪瓒溪山仙馆》(1567年作)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吴门画家陆治晚期画风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晚明文人张岱以其在文学、史学、艺术等诸方面的卓越成就不断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此前,人们多将目光投注在张岱的小品文上,对张岱涉足并有建树的其他领域如戏曲、音乐、书法、绘画、美食、建筑等方面则鲜有论述,单独研究张岱的绘画美学思想,更是没有展开。本文梳理张岱的各类作品,发现其绘画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绘画创作、风格修养以及对“诗中有画”理论的继承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恽向对黄公望、倪瓒的评价之所以能落实到细微处,落实到笔墨上,这是基于他对黄、倪的理解深度,特别是倪瓒画中的简和逸气,黄公望画的笔墨及意境的追求上,使得其对黄、倪的绘画了解得更深更透切。恽向提出“气韵在笔而不在墨”,指笔乃出自天成,是决定气韵的内因;墨虽也是传达气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是附着在笔法之上的,笔是气韵生发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