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1931年3月写的《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指出:“《时事简报》不做文章,只登消息。……也不是完全不发议论,要在消息中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不可发得太多,一条新闻中插上三句议论就觉得太多了。议论要插得有劲,疲沓疲沓的不插还好些。不要条条都插议论。许多新闻意义已明显,一看就明白,如插议论,就象画蛇添足。只有那些意义不明显的新闻,要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主观色彩对新闻事实报道的影响,在消息写作中,一般不提倡作者直接议论或抒情。新闻报道被称作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然而,消息中是否就完全不能有议论呢?其实,早在1931年,毛泽东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中,就消息写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也不是完全不发议论,要在消息中插两句议论进去,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不可发的太多,一条新闻中插上三句就觉得太多。议论要插得有劲,疲沓疲沓…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它总是力图用事实说话,而避免主观性议论。这是新闻的一个特点,也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原则。如果报道的事实已清楚,新闻的意义已明了,而作者还硬要站出来发表一番议论,则无异“画蛇添足”。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为了加强宣传效果,有时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也允许进行一些简短、精到的议论。这些议论非但不是“蛇足”,而且往往可以有“画龙点睛”之妙。 毛泽东同志就主张在新闻中适当插些议论,他曾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指出:“……要在消息中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不可以插的太多,一条新闻中插上三句议论就觉得太多了。议论要插得有劲,疲疲沓沓的,不插还好些。不要条条都插议论。许多新闻意义已明显,一看就明白,如插议论,就象画蛇添足。只有那些意义不明显的新闻,要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消费者每天都在熟悉了解各种各样的产品、商标、商店、公司等等外界对象,同时也对他们形成一定的态度.消费者的这种态度直接地影响着他是否发生购买行为。当今,太多因素已经被用来作为预测消费者对商标的喜好、购买行为和商业周期周转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完全没有体验的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传媒》2002,(1):15-16
按说,WTO于传媒业是不陌生的。多少年前就在吵吵,谁都不太明白的时候传媒就像什么都明白了似的,连篇累牍的。结果WTO果真来了,最不明白的就是传媒自己了。不是传媒纸上写的不明白,而是传媒业内人士自己不明白,在WTO之下怎么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6.
唐超 《大观周刊》2012,(45):183-184
中国企业中管理人员因为受儒家文化的等级观念影响太深,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能有太多的平等,没有必要告之被管理者做事的理由。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下属员工,不知道做事的意义,也不明白做事的价值,因而做事的积极性也就不可能提高,创造性也就无法发挥出来。许多员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所以他也就不敢在做事的方式上进行创新,做事墨守陈规,按习惯行事,必然效益低下。如何提高员工的活力、增加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估价准确、交易透明、售后完善是所有想要买卖二手车老百姓的共同愿望。然而,二手车的交易模式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却很模糊,没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二手车交易望而却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读报拾零     
写新闻要为读者着想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当然要让大多数读者看得懂,看明白。然而,我们看到有些新闻稿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懂得,甚至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明白。例如,有些关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新闻,由于专门术语和技术过程太多,除了少数内行以外,大多数读者很难懂得。须知,新闻不是专供内行研究的学术报告和技术鉴定,必须面向大众。否则,便没有多  相似文献   

9.
梁金辉 《传媒》2011,(2):35-36
作为一个白酒营销人,我深刻明白传媒对于白酒营销的重要作用。媒体是桥梁,是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纽带。所以今天在这里我想从自身熟  相似文献   

10.
微软正在被谷歌赶超。现在是时候关注隐私、安全的问题了——让电脑用户的操作更加简单。 无论在广告、视频、搜索结果,还是在个人网页方面,微软都已经落后于它的对手谷歌了。比尔·盖茨大手笔的30亿美元广告宣传费带给消费者的只有疑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微软的竞争对手何其太多,怎么可能全都买下?谷歌?雅虎?现在看,任何一个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曾有名言: "未来的营销不需要太多的渠道,只要让你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手机,就是最好的营销."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风起云涌,全民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克里曼特对"未来营销"的判断已成为现实, "占领手机"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古语说:"赚钱如针挑土,花钱如水推沙."金融危机已波及出版业,开源节流对于中小型出版社显得尤为重要."开源"虽有法可循,但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会受到政策、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把这些因素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是不现实的.而另一方面,花钱稍不慎,则覆水难收.但成本控制是在出版企业内部进行的.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向     
台湾图书读者少竞争强业者苦台湾业者指出,台湾图书出版量太多,50%的书销不出去,纸价又上涨,消费者买书意愿又下降,形成出版业者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台湾出版业产值一年达到580亿元新台币,全台出版社多达6000多家,但实际一年出书四本以上的不过900家;  相似文献   

14.
在电信领域,太多的关注给了个人用户,因为这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利益。但实际上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数据业务的竞争,因为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语音业务、最终,也将跑在统一的数据网上。  相似文献   

15.
一条古老的真理:谁为人民办好事,人民就拥护谁。由此引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就拥护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是为人民办好事的路线,所以人民拥护它。把上述道理用事实说明,那就更为简单明白了。比如,改革开放,确确实实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所以人民就怕你不改革,不开放。“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为广大消费者说了话,群众称赞新闻界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事”。好多人议论说,你们早该这样做了。这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对于这样随处可见可闻的问题,何至于现在才明白过来?因此,要说  相似文献   

16.
新闻背景写作应掌握的原则要将背景材料使用得恰到好处,写作上需要掌握以下3条原则:一是受众原则。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认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别人都明白,不要以为自己不明白的别人也不明白”。  相似文献   

17.
在我44岁的人生旅途上,阴差阳错的事情仿佛太多:小时候,梦想当一名科学家,以改变自己贫困的家境,上学后才明白,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根本不是那块料;青年时期,想成为一名威武的军人,却天生不足,个头太矮;第一年高考落第,心灰意冷,一心想学门技  相似文献   

18.
陆大羽 《大观周刊》2006,(30):64-64
2006年度市场期待已久的普洱茶精品“龙润816”即将于8月16日正式上市了.可它承载了消费者太多的期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广 大读者和地方党报的报人 ,常抱怨领导同志的公务报道太多 ,人们不爱看。这是事实 ,但只说了一面。我说 ,领导干部的新闻报道有多的一面 ,也有少的一面。多者 ,缺乏价值的“炒官”新闻太多了 ;少者 ,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太少了。说领导公务活动中缺乏新闻价值的报道太多 ,是指领导同志参加一般性会议的报道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一般性的、不解决问题的下乡活动“每下必报” ,报得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应酬性的诸如典礼、开业揭碑剪彩和参观之类的报道太多了。说这几类报道缺乏新闻价值 ,是因为所报道的领导的会议讲话、下乡发号施令式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业内人士都说书出太多了,多到书店放不下,退书率节节升高。出版业到底能不能赚钱?应该能,不过未来倚靠的不只是运气,更是需要结构性的提升管理!上游出版社面临的问题:1.书印太多,退货率太高,严重侵蚀了高毛利率。过去书必须到实体书店才有机会让消费者看到买到,现在我们有了网络书店,但是面临整体书市平均退货率将近50%的可怕灾难。书店有一定程度的退货率是可以接受的(例如20%以内),但是超过的部分应当有罚则(例如提高折扣),否则就会发生零售书店看好就抢,看坏就退,不必负担任何风险责任,当然出版社损失更大。2.行销不在量多而在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