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老师:我对学生厌学实在无技可施。我现在就有个学生常跟我说:“老师,我真的不喜欢读书,我一看书就头痛。”我想如果他不是愚不可教,就是我这个教师不行。我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有江南七怪做他的师父,都教不会他武功,而他后来成为武功一流的大侠。也许我这样的教师还是技差一筹吧。四川省成都市赖小惠  相似文献   

2.
正不动声色也能雷倒人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金庸曾对一位女孩子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女孩听后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示她小时候长得难看。  相似文献   

3.
我16岁的时候,正流行汪国真的诗、金庸的武侠和琼瑶的言情。现在,!"岁的表弟最爱看流行的漫画书。这样比较并不是要分出高下,十六七岁正是图热闹的年纪,什么流行追什么,总之都在追求"个性"。如果你喜欢看书,不妨看看以下这几本有个性的书。  相似文献   

4.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5.
万雯雯 《文教资料》2007,(34):105-108
金庸小说的持续升温是当代文学值得深思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从金庸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管窥金庸小说的成功原理。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金庸小说结尾艺术特色:从交待故事结局的内容上来看,金庸小说的结尾是封闭式与开放式的辩证循环,金庸小说的结尾常常显出悲喜交加的结局;从完成叙述的形式来看,金庸小说的结尾形式是多样元素的集合。然而仅有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或眼花缭乱的叙述文字是不够的,叙述方式与结局的协调才能形成完美的结尾艺术。金庸小说的结尾乃至整部小说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接见:大会堂里说“不变”进入八十年代,15种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修订工作已历时十载,将近完成。从此,金庸宣布其武侠小说“封笔”,把主要精力转向社会工作。就在这时,北京向他发出信息:邀请金庸先生到内地访问。而金庸也不失时机,提出“想见邓小平”。金庸先生说,几十年啦,他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在传统文学与新文学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绝非过誉之词.金庸小说的读者层面之广,覆盖面之大,确实令人咂嘴.《金庸传》中有一段评论的话,是对金庸小说的最高称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人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8.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8,(2):11-12
金庸近日向浙江大学提出辞去人文学院院长一职。浙大经过研究,同意了金庸的请辞,同时恭请担任浙大人文学院名誉院长。金庸先生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一职究竟出于何意,能否说明其治学严谨,又是否能依此论证其淡看名利?我看,只能由金庸先生自己来证明了:一则要听其言;二则要观其行。  相似文献   

10.
近期,王朔和金庸这两位各自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家动笔过招,掀起了文坛惊澜。几天来,金庸的拥戴者在网上发起了对王朔的凶猛攻击。以下是王朔对这一事件的态度:“金庸回答我的那篇东西我看了,他  相似文献   

11.
金庸武侠小说部部精品,在整个华人圈中颇有影响。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从两个方面对金庸武侠小说文本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第一,从金庸小说的文学阅读情况来看,其阅读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层次各种各样,就是版本的改动也会引起众多读者的不同反应;第二,从金庸小说的学术研究上看,现在学术界已经承认"金学"的存在,并且向着深远方向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庸中庸观     
对于金庸,轻视可以,蔑视则不必.仇视,大概就偏执得近于病态对金庸的过分推崇与贬斥,在我看来,都有表错情、用错力的嫌疑。推崇金庸者,其理由不外是:金庸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助于道德重建和文化复兴;原本低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去世,金庸先生写了一副挽联":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两人的成就、影响,世有公论。金庸称梁羽生为"大先辈",自称"自愧不如",谦逊、淡泊的态度,令人景仰。我不禁想起曹丕的那句名言:文人相轻。这话流传极广,赞同者众,它好像揭开了文化界的一坛臭豆  相似文献   

15.
你要问我最崇拜的偶像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王志!”他既不是歌星也不是影星,而是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为什么我崇拜他呢?因为他以理服人,敢说敢做,还诙谐幽默,别的记者真比不上他呢!电视里的王志叔叔浓浓的眉毛,又黑又圆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挺像个外国人,但他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炽热的中国心。我最爱看王志叔叔主持的《面对面》节目,这个节目可真实了,直接把当事人请到节目里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一点套话、空话也没有。记得有一次,王志叔叔到牢房里采访犯贪污罪的省长胡长清。王志叔叔镇定自若,问了胡长清许多问…  相似文献   

16.
口语话题小朋友们,通过上学期的努力,相信你们一定都爱上了看书,可能还有不少小朋友成了小书迷呢!看书时使用怎样的姿势才正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口语支招首先来了解一些用眼卫生知识:不要在光线过强或光线过弱的地方看书,不在走路、坐车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等等。看书时要做到:脚放平,背挺直,肩放平,头不偏,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子约一拳,书本稳稳拿手中,还要稍稍向  相似文献   

17.
金庸作品中的情爱描写是中国传统的描写模式:"一男多女"。相反,林语堂的情爱描写是"一女多男"模式。其原因主要是:作品时代背景的差异;各自生活背景的影响;金庸心中积淀的男权意识;弗洛伊德无意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小学开始阅读金庸小说,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迷”了。虽未曾与金庸先生谋面,但有幸得到他亲笔书写的赠言,一段与金庸先生忘年“神交”的历程由此开启。笔者也由一名业余的金庸小说粉丝,逐渐成为金庸小说的研究者。笔者一家祖孙三代皆为“金迷”,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在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中,冯其庸先生的这句话说得并不过份.他还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场精神财富!”在同一篇文章中,冯先生总结了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的五个特点,即第一是庞大;第二是紧张;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第四前呼后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实有意;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你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的读完而不觉其长”(《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相似文献   

20.
<正>书名:《天舞纪:摩云书院》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1月定价:24.00元上世纪60至90年代,武侠小说无疑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天下,虽然时至今日他们的地位依然无人撼动,但随着金庸的封笔和古龙的早逝,"新派武侠"风光不再。之后,以黄易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