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今天的“钓鱼人部落”里好热闹,“我钓我吃”家常鱼馆开张了。一不请名厨大师傅出山,二不用皇家御膳谱指导,咱钓鱼人的鱼馆就请咱钓鱼人掌勺。今天请的是北京农科院的李增玉钓友,他会钓鱼,又会做鱼吃鱼,还格外注意科学膳食,他的“油浸鱼”算是抛砖引玉,希望钓友们部能将自家饭桌上那道最拿手的鱼菜端出来让大家尝尝。——编者  相似文献   

2.
神奇的生物     
这也是一个适合给小孩们表演的节目,可以得到小朋友们热烈的反应。 魔术师显示一条卡通风格的鱼,指出它在笑,很开心。鱼高兴地游来游去,但是当它从魔术师身后游出来时,看上去变得很悲伤了,魔术师解释说是因为有一只猫要吃它,提议“我们可以用魔术咒语把猫赶跑,让它再高兴起来”。在大家喊过魔术咒语后,从魔术师身后游出来的鱼又高兴了。  相似文献   

3.
二哥的转变     
顾景龙 《垂钓》2007,7(2):58-59
二哥不钓鱼,但喜欢吃鱼,什么鱼都吃,吃鱼的时候很投入,无论多小的鱼到了他口中,都能把鱼肉和鱼刺精确地分离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川味泡菜鱼     
中国有句俗话:“玩在苏州吃在川,巴蜀儿女多食仙。”的确,四川人好客,又好吃,谁下厨都能做出自己最拿手的家常好菜。尤其我们钓鱼人,学会了钓鱼,更学会了做鱼。今天,我就将自己常做常吃的“川味泡菜鱼”烹饪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外地他乡的客人,蜀川故土的朋友都来做,都来吃,都欢乐。  相似文献   

5.
罗有年 《钓鱼》2006,(18):56-56
挪威的拟饵绝大部分是鱼形或仿鱼形,这绝不是偶然的。挪威的海洋鱼、半咸水鱼、淡水鱼通通都是冷水性肉食类鱼。其习性是大鱼吃小鱼。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就是“鱼吃鱼,不腥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沙”了。  相似文献   

6.
石宇 《钓鱼》2007,(11X):55-56
在我看来,钓具的隹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钓钩的锐利程度。钝钩往往就意味着会错过吃口,甚至会很轻易地让鱼跑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白猫警长 《钓鱼》2011,(16):54-55
钓鱼这些年来,老白猫的味蕾对于鱼的鲜美味道早已没有了什么反应,为了吃鱼而钓鱼的想法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去年中秋节,一个海边的朋友送了老白猫4条鲖鱼,过节的当天趁着新鲜劲吃了2条,其美味却让老白猫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8.
童兴惠 《中国钓鱼》2007,(11):90-90
钓鱼时间一长,鱼自然就吃得多。传统的家常鱼经常吃,难免就有些厌了。为了吃出新感觉、新滋味,我便常常破旧立新,搞一些别出心裁的菜来,换换口味,虽说难登大雅之堂,但也把家人吃得乐呵呵的,不信请您尝尝:[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0.
养生经     
下面谈谈动物问题。广播电台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而吃两条腿的不如吃多条腿的。这个概念在欧洲不一样,你如果参加宴会,要注意,假如有牛肉,又有猪肉,应该吃猪肉。牛肉的问题太多,第一有疯牛病,第二有口蹄疫,第三有不良胆固醇。现在美国有3万妇女得了淋巴肿瘤,吃汉堡包吃出来的。所以他们争论很大,已经杀了几万头牛,我们应该慎重吃。如果有猪肉又有羊肉,吃羊肉;有羊肉又有鸡肉,吃鸡肉;有鸡有鱼,吃鱼;有鱼有虾,那吃虾呀。这不是客气,动物越小蛋白越好。朴素的大众营养学就看动物大小,拿来分子式谁也看不懂。我还…  相似文献   

11.
钱邦伦 《钓鱼》2005,(13):36-36
在江河垂钓,由于江底高低不平,险滩急流多,石缝多,水下情况复杂,给江钓带来许多困难,容易造成断线、丢钩、失坠、跑鱼等现象。笔者在多年的江钓实践中,不断探索,改传统铅坠为石坠,不用成本较高,对自然保护不利的铅、锡材料,而是就地取材.用鹅卵石(铅坠)。鱼吃饵吞钩时,让石坠自然脱落,以减轻钓线的负荷与损伤,避免鱼脱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5):32-32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鱼吃饵上送时饵钩运动盲区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分析了鱼水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鱼在下拉饵钩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钓组在钓浮时,饵钩悬在半水,鱼吃饵后也有下拉饵钩的情况,下拉的角度可能因鱼不同  相似文献   

13.
糗鱼  朱广宇 《垂钓》2009,(1):48-49
鱼吃进口中的饵料少之又少,它们通常只吃最好的饵料,如果你把买到手的饵料1/3给鱼吃,2/3用于试验,那么将来你只用1/3饵料的收获兴许会顶上其他人的全部收获。  相似文献   

14.
作为钓鱼爱好者,吃鱼自然是常事过去收拾鱼除剖掉内脏外,一般都要刮去鱼鳞.挖掉鱼鳃。后来看了《中国钓鱼》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说鱼鳞不但能吃,而且营养还很丰富,所以,现在收拾鱼时不再刮鱼鳞至于鱼鳃.习惯上仍要挖掉大一点的鱼鱼鳃倒还好挖些.可一些小型鱼的鱼鳃就不好挖了.  相似文献   

15.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16.
在江河垂钓,由于江底高低不平,多乱石枯树及沉底杂物,加上滩险流急,给垂钓带来许多附难,容易发牛丢钩失坠、断线跑鱼等令人遗憾之事。在这些地方,若使用铅坠,不仅成本高,而且丢失铅坠多,还会污染水体,不如用石块做坠(沉头)。鱼吃饵吞钩,让坠石自然脱落,既可减轻钓线的损伤,避免鱼儿逃脱,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十年钓一鱼     
我爱吃鱼,当年在孤岛当兵时,吃鱼也是一项生存的基本技能,不能吃鱼的兵几乎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8.
赵方勇 《中国钓鱼》2006,(11):72-72
大多数钓友在一起侃鱼经时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活题:钓获的战利品中100~150克的鱼总是占了很大比重。每次出钓少则几千克,多则十几千克,这种小鱼送人拿不出手,吃起来刺太多,剖鱼很费时,丢了又可惜,怎样才能钓着高兴吃着又香甜呢?  相似文献   

19.
鱼身是大肠杆菌最好的温床,在20℃左右温度里,6个小时后1个细菌会变成1亿个,所以,剩鱼第2天一定要加热后食用,但是,过度加热会使鱼失去营养价值。所以,鱼不适合吃2顿。贝壳类海鲜可以吃2顿,但重新食用一定要重新烹饪,加热时还要另加些酒、葱、姜等佐料,这样不仅味鲜,而且具有杀菌作用。蔬菜一般不要隔夜吃,因为煮熟的蔬菜都含有不同量的亚硝酸盐,过夜的蔬菜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会更高,加热后毒性会增强。哪些菜不适合吃二顿@露露  相似文献   

20.
陈诚  蔡迎红 《垂钓》2001,(6):77-77
要问:“钓鱼为了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回答:绝不是为了吃鱼!我从未听说哪一位是因为酷爱吃鱼才成为钓鱼迷的。首先,养鱼塘论斤收费,鱼价高出市场一大截,想吃鱼去买就是了,何必当那个傻帽儿;其次,在论竽收费的鱼塘里,苦守一天不一定能钓到几条鱼,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的(也许长年累月天天钓的钓友无此感受),也不合算;再说,就算找野塘钓吧,没人管的沟渠水塘要么被污染,要么被电、毒、炸得面目全非,都不知到哪能找到像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