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高校校园生活的具体特征,以人为本,研究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创伤的易感因素,以此来划定危机事件的创伤群体,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解决危机事件带给学生的严重心理应激创伤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高校校园生活的具体特征,以人为本,研究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创伤的易感因素,以此来划定危机事件的创伤群体,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解决危机事件带给学生的严重心理应激创伤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国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危机干预及创伤事件后的治疗还是近三四年才被关注的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的研究,阐明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疫情心理危机事件多发的形势下,我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广东省中山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协同联动的“3+3+3”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模型,即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构建以价值、支持和牵挂为支撑点的“金三角模型”,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资源,完善阶梯式预防、预警和干预的“三防”危机干预模式。实践证明,该危机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和协同共享,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众多小说家以“9·11”事件为背景或题材进行创作,形成21世纪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学群类,即后“9·11”小说。此类小说从书写“9·11”事件及其带给人类的集体或个体悲剧性体验、创伤后心理、精神危机等问题,刻画“9·11”事件之后蔓延整个西方世界的焦虑与恐惧,谱写21世纪以来人类面对生存危机之全景图。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现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目标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积极目标即大学生创伤后成长,并展开对大学生创伤后成长概念、表现、发生机制等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伤后成长,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积极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安消防官兵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但消防部队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却很滞后。本文在对消防员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在消防部队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个体遭遇心理危机和创伤之后,他们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如何面对和帮助这些被危机事件或创伤事件煎熬的年轻学子,本文拟从分析引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提高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和建立预防大学生自杀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灾难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造成其永久的心理创伤。认为突发灾难事件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也是人道关怀的具体体现,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灾后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施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对普通人群宜采用妥善安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宣传应对知识与技能、保持与其他救援途径的协调关系等具体办法;对重点人群宜采用陪伴与支持、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等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相似文献   

10.
对经历过重大校园危机事件的中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传统心理干预中蕴含着积极趋向与积极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积极心理干预与传统心理干预相结合,并推广以班级为单位的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活动。  相似文献   

11.
邓扬  李辉 《考试周刊》2009,(13):239-240
“5·12”地震发生后,地震救援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心理学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是灾后心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民众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乃至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在疫情防控整体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此次疫情防控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尝试,探索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做法,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几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省杭州市城西中学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2011年开始探索构建“五维融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包括心理档案建设、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危机评估、心理队伍建设和高危介入干预五个方面。其中,高危介入干预借鉴医学中的“介入治疗”方法,对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过激行为或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从校级层面进行协调干预,即“1+X”介入干预。实践证明,该体系有助于心理危机事件的早期识别和有效预防,使高危预警学生在可控范围内,防范重大危机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子路 《家长》2008,(7):11-11
据统计,经历或目睹灾难之后,约有60%的人会留下永久记忆,约20%的人会留下严重的创伤。因此,灾后人们的心理健康就显得至关重要。灾后人们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来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分为两方面:一是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二是自我干预与自我调适。实际上,心理危机干预主要还是自我干预与自我调适。自我干预与自我调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凡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大创伤事件发生后,我们更多关注创伤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忽略了个体存在积极应对创伤事件的能力。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指在遭遇重大的创伤事件后,个体对抗创伤事件的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积极变化。本文从创伤后成长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具体症状和成人存在差异,因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儿童在发生创伤性事件后往往会产生很多消极情绪。微一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危机干预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同伴以及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震灾难事件中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汶川大地震灾难中伤员及家属进行以小组咨询为主,辅以个别咨询的心理危机干预。结果:10名伤员和9名陪护家属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焦虑,增加自信,社会功能恢复,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平安地踏上归途。结论:地震灾难事件会对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进行有效心理危机干预,植入正面社会支持系统信息和调动灾民自我价值感,可帮助个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恢复身心平衡。  相似文献   

20.
心理危机是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对部分灾区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灾难后相关人群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初步建构了适合我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最终提供了一系列适合校园内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