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应是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有趣的公开课后才明白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碧珑 《职教论坛》2002,(20):45-45
在职业教育中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那么“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双师”的作用,形成有特色的职业教学方法呢?实践中我体会到“双师”的理念在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习教学中应该相互渗透、共同提高。具体有以下两点认识:一、专业操作技能应向专业理论课渗透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而职校生普遍存在厌学专业理论的心理,学习主体意识薄弱,使专业理论课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教育心理学表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专业理论教学中我将专业操作技能引入理论…  相似文献   

3.
4.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5.
6.
《教师》2016,(36)
教起于悱,悱源于疑,而疑是一切教与学的根,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分挖掘数学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保持持续热情,关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本质理解,让学生深入数学学习的智慧深处,唤醒他们创造潜能,释放出他们的本质力量,为他们的数学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针对近年我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考试制度三方面论述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节娓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昨天下午我丢了两件衣服!”正在批改家庭作业的我,被一个稚嫩而又急切的声音打断。抬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调皮大王”——董蕾。这孩子年龄小,学习习惯很不好,课堂上不是说话,就是做小动作,不但干扰老师上课,而且经常搅得四邻不安,同学们对她都有意见。这不,刚上早自习,这个“小冤家”就来“打扰”我,想到她平常给老师、给班里惹得那些乱子,  相似文献   

10.
以下三个教学案例是笔者参加教研活动时听到并记录下来的,在这三个案例里,学生在不断质疑中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现撷取如下:案例一:(在教学"9=□+□"时,有两位教师处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在历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质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本文就“质疑”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和“质疑”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已成共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这应是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故日“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只有会“疑”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去“质疑”、“释疑”,在不断的“生疑”、“质疑”、“释疑”过程中学得知识。其实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矛盾体。欲授质量较高的、形式完美的课,除了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和广博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精讲多练”作为一种教学经验,被广大教师所推崇,对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今天,这种提法已经不妥,值得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不少教师已经逐渐地抛弃了老的教学方法,但依旧存在着教师指导的偏差现象,第一种现象是教师将一个讨论问题教给学生之后没有尽到导的责任,只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即可,教师没有点拨、引导,只是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第二种现象是教师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来开展教学,一旦学生有自己的新思路和见解,偏离教师预先设计的轨道时,教师就会面临不知所措的境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怒发上冲冠",在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许多译注资料上,都被翻译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来,冲动了帽子","由于愤怒而头发竖起,简直要把帽子顶了起来"一  相似文献   

18.
质疑“留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已经成了各行业人才战略的主题。有专家建议,应当将人才战略调整为“一稳定、二发展、三招募”,把稳定人力资源放在人才管理工作的首位,并且认为,感情留人是有中国特色的“留人之道”。[1]现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及 “政策留人、机会留人”等管理口号,在学校逐渐流行起来。然而笔者认为,这些管理口号所反映出来的“留人观”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科学的,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副作用。以留人为根本,造成了管理目的的旁落不论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还是政策留人、机会留人,其核心都…  相似文献   

19.
张宏辉 《物理教师》2002,23(4):11-12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主导着课堂教学全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连贯一致 ,系统化 ?这是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笔者通过长期实践 ,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出 :灵活应用“就近启导”理论 ,准确把握时机 ,发挥学生主动性 ,注重思维过程 ,培养创造能力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1 什么是“就近启导”“就近启导”是指学生在已达到知识和即将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有一个较小的差异区域时 ,教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启导学生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 ,让学生由已知领域自然过…  相似文献   

20.
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文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情感的交融。学生面对文本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文本、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