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青 《体育师友》2002,(1):53-54
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中单纯依赖学校提供体育消费的比例在减少,而学生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消费活动行为在不断增加。消费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任何消费行为都有其消费动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为搞好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指数、丧失率、L ogistic回归分析 ,对江西省上饶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江西省上饶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丧失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男性高于女性 ,下肢高于上肢 ,丧失率随活动的复杂程度及难度的增大而上升。身体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是社会经济、心理、精神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将日常生活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休闲体育兴起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休闲是人类在工作余暇自我调适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在闲暇时悠然自得的休息活动和娱乐生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已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休闲体育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活跃在大江南北的一支革命军队。这支革命军队在战争年代是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在战斗间隙,军中的体育活动曾普遍地开展,体育运动成为新四军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及建军的一项基本工作。鉴于此,本文根据有关材料对新四军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特点和作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人们做任何工作,无论是脑力或体力活动,都能使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强,消耗能量,工作越紧张,体内物质能量代谢过程越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也就越紧张。当工作到一定时间之后,必然引起工作能力逐渐降低,出现疫劳。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如果疲劳不过度,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工作仃止后,经过休息,消除了疲劳,就能够恢复工作能力。一、休息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休息方式有两种:静止休息和活动休息。所谓静止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9,(7):156-156
在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也许用到颈部的动作并不多,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使颈部劳损.甚至发展为颈椎病。在家人、同事、球友的帮助下得当地活动颈脖,身体好了,打球才能更加有精神。  相似文献   

8.
黄兴  吴昊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367-369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通过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ADL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得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上海、南京、张家港、宁波、杭州的部分学校的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身体机能指标等体质健康情况和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食物摄取等生活习惯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学龄儿童在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素质部分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子女近视比例高于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在体育活动、生活卫生及食物摄取方面较城市子女具有明显差异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棒球运动在19世纪开始盛行于美国,垒球是由棒球所演变而来的。棒垒球是一项集体的对抗运动,它的基本技术如传球、接球和跑垒,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技能,动作自然舒展,比较容易掌握。比赛时,攻与守截然分开,运动量有张有弛,设备比较简易,场地可适当地扩大或缩小,各种年龄的人都可以参加这项运动。经常参加棒垒球运动,能发展传、投、击、跑等的基本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社会化推广策略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太极推手的推广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科学健身理念;组织各种层次的交流展示,提供太极推手交流平台;结合太极拳的发展,形成练用结合的锻炼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推手竞赛模式;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认证工作;根据习练者的练习目的积极地创新太极推手的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继承和进一步弘扬发展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作为祛病、强体和防身自卫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大多数练习者对太极拳推手的“技巧”不太了解。文章对太极拳中“四正推手”的技术进行分析,使练习者熟悉并掌握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有规律参与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妇女焦虑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采取实验法,以未从事任何运动训练且身心健康的40名中年妇女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进行实验研究,为期共12周。对照组不做专门性运动,太极拳组实施每周2~4次、每次60min太极拳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受试者于安静状态下,接受自评焦虑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量。结果发现:(1)太极拳组的自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2)太极拳组的生活质量除社会关系以及外在环境等并无明显的变化外,生理健康、心理与个人信念、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综合自我评估等指数,实验期间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体育文化遗产。它所具有的益气养神、固肾健脾、通经和血、养精骨、利关节、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之功效早已被证实,被人们所接受。但“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文章就有关太极拳真功夫的机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求消除人们的疑虑,使太极拳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吸取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人类的智慧、文化传统。对太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研究对提高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增进国际间友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法,叙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太极文化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指出了在当前环境中太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紧迫性,并对太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威 《体育学刊》2012,(4):116-120
通过与《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对该文作者提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太极推手运动源于传统习练太极拳之"用"的练习,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太极推手练习不乏对抗性,太极推手竞技化可行,传统与现代并重并不矛盾,并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继续开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太极推手过程中劲力的作用,并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探究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原理,剖析"开合劲"",螺旋劲"",串劲","抖劲"4种劲力在推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6例老年人练习太极气功5周前后肺通气功能的11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老年人进行太极气功锻炼对肺通气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并对自我身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经实践证明太极气功是非常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治病防病的养生保健项目,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和练习方法中的体会,比较分析太极劲与一般体育力、太极松沉劲基础训练方法与一般体育放松训练方法的相似与不同,总结归纳出太极劲训练中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大小,方向,作用点的训练步骤将太极劲的训练由繁化简,由难化易,使其更加科学化,易于大众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