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日”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 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太平御览》卷30引《谈薮》注:“按一说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也。”叶舒宪先生《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一文认为:上述所记载的新年礼俗,隐藏著中国上古“以七天为结构顺序的创世神话”,与《旧约·创世纪》的上帝七日创世神话类似。其实,相似的说法已有不少人提出过。如叶文列举了袁珂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叶舒宪“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我国传世...  相似文献   

3.
《寻根》2020,(4)
正生肖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形象皆是动物图腾崇拜的遗俗,它不仅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劳动生活有密切联系,寄托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先民们对动物的崇拜与热爱。有的学者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史记》载黄帝"建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等描述生肖与地支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寻根》1996,(5)
鼓之舞之以尽神──论神和神话的起源神和神话的起源,是人文学术中的一个困难而重大的问题。本文试以字源学考证和现象学阐释相结合的方法,作一些探索。一、神、“大”字与舞蹈所谓神性或者说神的本质,其涵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创世性。指神妙造万物,陶冶众生,开天辟...  相似文献   

5.
~~就是让神吃喝。宗庙的神也依人间的座席摆定座次 ,然后供奉以诸神饮食之物。食物的种类按神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先秦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猪组成的“大宰” ,其次是羊、猪组成的“少宰”。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单祭田神 ,祈求丰收 ,一只猪蹄便可以了 ;如果单祭战神 ,确保胜利 ,一只狗也就行了。《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云 :“礼 ,敬而已矣。”其中心是孝悌。孝悌被简称为“养” ,《荀子·礼论篇》中说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 ,五味调香 ,所以养口也 ;椒兰芬 ,所以养鼻也。”《礼记·祭义》篇论及孝的三级标准时说…  相似文献   

6.
与亚当夏娃有关的英文谚语代彭康《圣经·旧约》的《创世记》中,记述了有关亚当的故事。在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第六天,他决定“造人”,以便由人来管理“全地”。于是,他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一个男人。据此,英语中的“尘土”(clay)有人的肉体的含...  相似文献   

7.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固有的一种民俗。把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年属相,流传年代已久,它的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华夏先民的动物崇拜,即图腾崇拜。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人们把动物十二支与天象观测相结合,渐渐形成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末、午、申、酉、戌、亥)和十二生肖系列(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与人的生年相联系。生肖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渗入许多领域,被列入中华文化的行列。生肖其实是计算人的年岁的一种代号,然而世界上却有四分之一的人与之挂了钩、攀了亲。有趣的是十二生…  相似文献   

8.
“四象”为古代墓室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它是人类寄托亡灵于宇宙的象征。安丙家族墓地以精湛的石刻技法,镌刻出表现形式各异的“四象”浮雕,反映出南宋时期“四象”石刻艺术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继承和发展演变的历史概况,并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马背上颠出来的特殊白葡萄酒乳酒是北方民族的创造。它以马、牛、羊、驼的乳为原料,用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其中以马奶酒为最珍贵,最难得。元代诗人许有壬笔下的“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成为马酒酿造史的写实名句。据史学家研究,马奶酒的历史不是800年,而是2000年。与许有壬同时代的诗人耶律铸在《行帐八珍诗序》中说“:麈沅马酮也,汉有挏马官。”(《双溪醉隐集》卷六)经查《,汉书·礼乐志》中确有“给大官马酒”的记载。学问家颜师古为此作注解说“:以马乳为酒,撞挏(音洞,搅拌)乃成也。”说明2000年前的西汉,已有专门的官吏酿制马奶酒。但…  相似文献   

10.
亘古时期人类的祖先栖居于森林之中,与树为伍,以木为本,生存繁衍、饮食起居都离不开树木的怀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走出森林,他们的生活似乎离林木远了一些,但衣食住行仍样样求索于这些树木朋友。在某种意义上说,树木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绿色生命线。人类同树木的密切关系反映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中。人们根据各自的习俗赋予了各种树木以不同的灵性和一系列象征意义。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竹在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中占有重要一席。它是忠贞节义的象征。在中国,它入诗入画,成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的对象,“潇湘泪竹”更为国人  相似文献   

11.
井田制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至西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级奴隶主贵族世代相承,役使“庶人力于农穑”(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并要求他们缴纳沉重的贡,置百姓生活于不顾。孟子怜悯“无立锥之地”的百姓,他希望“民有恒产”,试图使百姓过这样一种生活:每家农户宅边种着桑树,家里养着鸡、狗...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南部,面积301263平方公里,人口5700万。意大利是由古罗马帝国演变而来,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也相当发达。意大利的菜肴源自古罗马帝国宫廷,有着浓郁的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的膳食情韵,素称“欧洲大陆烹调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意大利菜多以海鲜作主料,辅以牛、羊、猪、鱼、鸡、鸭、番茄、黄瓜、萝卜、青椒、大头菜、香葱烹成。制法常用煎、炒、炸、煮、红烩或红焖,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带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视牙齿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弹性为美,形成醇浓、香鲜、断生、原汁、微辣、硬韧的12字…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若”字大致有十三四种词义,主要有选择、顺从、如此、好象等义。从《说文》:“若,择菜也”分析,“选择”是其初意。但在一些殷周金文及早期古文献里出现的“若”字,无论用上述哪一种词义解释,都很牵强。如果我们观察甲骨文、金文中的“若”字,此种解释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对早期汉语中的“若”字初意作一探索,恳请指正。一、“若”最初之意是为了探听神意进行祈祷的活动,或者仪式,“若”与神或上天有关汉字不仅是古代语言的形象化,具有同时性、同质性,而且它的文字体系是把创立文字以前的传承原封不动的集约在字形中。有时神话式的传说也被原封不动的字形化,如早骨文中般始祖王亥便是以鸟形神话的形式来表示的。“若”字在甲骨文作“(?)”形,似一长发者跪在地上,仰望上天,双手举起,作祈求状。会文增口伦“(?)”形。品字在甲骨文、金文作“(?)”形,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即载书的器具,代表祷词或祈祷文,这是为了探听神意进行祈祷的文字。商周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信仰的最高神是上帝。上帝又有帝、天、皇天、吴天等种种称呼,上帝是主宰天国和人间的至高无上的宇宙大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水旱丰  相似文献   

14.
傅憎享 《寻根》2003,(3):87-88
古代食品分类不细,凡是面食都叫饼,汽蒸的叫蒸饼、笼饼、炊饼,汤煮的叫汤饼。三国时,破“笼”生出馒头。诸葛亮征孟获,部下议用蛮人头作祭品,亮不从。以羊、豕(猪)肉为馅,包上面皮儿,塑成头形,代蛮人之头。取“蛮头”之音,遂叫馒头。原初的馒头是有馅的“肉心馒头”。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据正史《三国志》的演义,有“七实三虚”的保真度。不独小说,宋高承《事物纪原》也载馒头事,当为史实。高祖名牢丸牢丸出于西晋文学家束的《饼赋》,束字广微,河北大名人。《饼赋》全篇300余字,字字赞扬牢丸。赋言牢丸之皮儿,“重罗之面,尘飞雪白”。馅肉…  相似文献   

15.
《管子·水地》与古代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在大地之间,无处不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尼罗河孕育出古埃及文明,恒河孕育出古印度文明,而黄河则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由此产生了许多以水解释生命和宇宙起源的诗篇、神话和传说。《管子·水地》是一篇关于水的专论,但其重点并不在水的自然特性和地理分布,而是试图用水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对了解古代的水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原之水近代以来,学者对《管子·水地》的注意,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以为《水地》提出了“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具有相同之处。从《水地》篇来看,它首先认为地…  相似文献   

16.
刚刚降下帷幕的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明星闪烁,“金爵”国际影片评选、“金爵”国际电影论坛、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及国际电影展映等四大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其独特魅力不断展现出无限生机。在众多耀眼的影星中,作为特邀嘉宾的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6月12日晚抵达浦东国际机场。素有“朴实妈妈”美称的梅丽尔,擅演母亲和妻子。她194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小山村中,1977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朱丽叶》;1979年在《克莱默夫妇》中与达斯汀·霍夫曼搭档,饰演一对夫妻,赢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1982年在《苏菲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17.
6月11日,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的首届“非遗馆里话非遗——文化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教育”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文明办主任魏黎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文化和旅游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易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教授陈岸瑛等专家、学者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其中,韩子勇在发言中,从信息文明、双重宇宙、文化数字化和非遗数字化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在数字化的“旋涡”中,人们成为新数字空间中的“新移民”的观点。他指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内容建设,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陈列,更多、更好、更快地满足群众的需要。本刊特摘编韩子勇在论坛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有關陳寅恪先生在復旦公學讀書時的情况,現在所依據的資料主要是蔣天樞先生選錄的陳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蔣先生的一些推測:“光緒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歲,在日本……先生患脚氣病,須異地療養,遂回國,在家休養年餘”(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先生十八歲.先生插班考入復旦公學,似在本年春(引者按:即光緒三十二年丁未)”.“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先生十九歲.讀書上海昊淞復旦公學.”“宣統元年己酉(1909),先生二十歲.復旦公學畢業.”  相似文献   

19.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四十岁后才成为短篇和长篇小说作家。他象在他之前的西奥多·德莱塞一样,也与美国文学的典雅传统决裂而转向自然主义。他是第一个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探讨他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挫折的作家,因而一直被称为美国“心理作家”的鼻祖。安德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许多作家影响极大,特别是海明威和福克纳。舍伍德·安德森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他弟兄七人,父亲是一个穷苦的工人。后来他父亲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当安德森还是个孩子时,他父亲把家搬到一个阴沉的工业小镇。在那里,年轻的安德森觉得无论在感情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与世隔绝的;这种感受为他后来对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的“机械化”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不同音乐元素之间的碰撞、融合为音乐家开辟了再度创作的空间。世界吉他之王麦克·斯特恩正是缔造这种音乐神话的爵士英雄。20世纪70年代,当麦克用手中的吉他将爵士乐与摇滚乐巧妙融合时,爵士吉他便开始了“融合”演奏的新纪元。而这位“变幻莫测的魔术师”凭借其非凡的音乐成就,也同时摘取葛莱美音乐大奖与OrvilleW.Gibson最佳爵士吉他乐手奖的桂冠,为他奠定了爵士乐坛无可争议的地位。2003年初,麦克·斯特恩进入北京乐迷的视野。当他用技巧精湛、激情四射的Funk节奏和诗意般的旋律冲击听众的神经时,我们的音乐观念再次被现代音乐震撼并接受其洗礼。对于“麦克·斯特恩北京音乐会”的总策划人臧天朔而言,2003年可谓好运连连。继第9届华语榜音乐评选他一举将“最佳歌手创作奖”与收为囊中物之后,在其创办的“北京有戏文化传播公司”的积极运作下,麦克音乐会的成功,无疑意味着臧天朔向演艺产业界的进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国内演艺公司在高质量现代音乐的引进与推广上,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渠道。面对日益开放的音乐文化市场,融合爵士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音乐创作理念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作为乐手与音乐人,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现代音乐的创作与制作,国内演艺公司在推动流行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