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元梅 《科教文汇》2014,(28):34-3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适当地融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益探索,是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保护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握度处理好几对关系方面探讨如何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刘喜球 《现代情报》2012,32(11):42-44,47
通过例举一系列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指出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并就数据库建设机制、建库模型、建设重点和数据库子库建设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置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与其他旅游产品整合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袁霞  杨静芳 《内江科技》2022,(6):134-135+125
<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分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制作蓝白纺织品的五种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即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枫香印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和蓝夹缬技艺,并分别从纤维、蓝草、颜色、图案和纹理出发,剖析了传统非遗技艺制作的蓝白纺织品之美。其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纺织印染行业绿色发展、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问题,文章主要阐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根据现状阐述实际发展原因,同时提出对策。基于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元素不够多样化、网站缺乏专业操作、系统筹划等,在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设计,实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有很大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我省正大力创建文化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抓手。通过协调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使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更为规范健全,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情感纽带,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影响力大、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机构,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发展的主体,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作用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高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宇 《知识窗》2014,(11):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黄宇 《知识窗》2014,(22):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了“京派”青铜器修复工艺的最高水平。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青铜器的修复情况,但青铜器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并未有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和指导,在教学、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该文将从作者自身的角度,对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的传承形式、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拙见,以期为后来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炜炜 《科教文汇》2010,(1):208-208
本人自调入新昌县文化馆已将近十年,做群众业余文艺的辅导工作,根据科学发展观理论,近年对群众性种文化作过系统调查研究,收集起一批资料。资料有的来自图书馆,有的来自专家学者的授课,但大多数是在下基层调查访问中得来的。这些资料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懂得种文化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如何去抢救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发扬光大。也使我的思想认知得到升华。今就新昌县“舞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适当地融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益探索,是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保护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握度处理好几对关系方面探讨如何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过于迅速,所以在遇到市场化的冲击时,其保护、传承以及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所以应该在发展以及传承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时,应就保护、传承以及发展的成功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面塑,在不同地区也被称作“面花”“花供”“礼馍”“捏面人”“花饽饽”等,是中华传统民俗事象,其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山东面塑是“郎庄面塑”“曹州面人”“菏泽花供”“济南面塑”“济宁面塑”等民间传统艺术的俗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通过考据山东面塑在时光长河中有代表性的重要变迁事件,以漫画的形式将山东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史向民众进行科普性呈现。  相似文献   

15.
“泥人张”彩塑是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保护与传承"美丽乡村"的非特质文化的意义,分析了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建筑数据信息的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及挑战。文章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现存代表广西三江程阳永济桥实例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研究站在"侗族木构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当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特点,及其建筑数据保护存在的问题,利用BIM技术参数化、可视化、一致性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对研究个案进行建筑遗产基础性数据的测量、提取、整理分析,开展基于BIM技术的"侗族木构建筑"信息模型建构思路和策略的初步设计,提出过程参数化保护、建筑可视化保护,营造虚拟化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5月14日-17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成功举办,相比往届,本届文博会从会展规模、内容档次、国际化程度、配套活动以及展览设施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而首次设立的4号展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则为推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的开拓开辟了一个重要窗口。青海唐卡、湘绣、苏绣、深圳香云沙、平湖纸龙舞……在展览现场,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和气候等因素,形成了数量众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技术,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文章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传承与传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为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红艳 《科教文汇》2011,(34):197-198
陕西自古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就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积极的探索,并从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汉唐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对当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