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并不高的小山丘,因一个人独坐其中,竟成就了这座山的高度。 这座山就是敬亭山,这个人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2.
郝莹  徐秋红 《科学中国人》2009,(11):106-109
一个理想常常能撑起一个绚烂的生命。这是一个人的幸运。有一个人.却用一个理想撑起了无数个绚烂的生命。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运。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听过《睫毛弯弯》这首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作曲者,曾经是一个放弃作曲、差点把自己也丢掉的歌手。  相似文献   

4.
燕海鸣 《知识窗》2010,(8):16-16
中国人内向,美国人外向,这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在国内时,我接触了一些美国人,以为他们外向、开朗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真正融入美国的社会生活后,我才发现这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中人们都可能与同事打交道。而与同事的关系有三种,一是上级,这是大多数人都必须经历的,因为领导只是少数;二是下级,这是少数人可能经历的;三是同级,这也是大多数人所必须经历的。如何应对这三种关系,或这三种类型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正常心态,是一个人是否能积极工作并具有创造力和工作好心情的关键因素之一。你愿意在哪种上司手下工作?中央电视台的《绝对挑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某一次的招聘中三位应聘者竞争一名经理(管理者)岗位,在实力作证阶段,要求三人分别招集一支志愿者队伍运送一些卵石上山。最为突出的是一男一女应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细心的人。当记者赶到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的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时,茶几上已经摆放着刚刚沏好的热茶。这也是一个忙碌的人。办公室里略显凌乱,地板上是半开的行李箱,书桌上散放着几本翻开的书籍。  相似文献   

7.
好课的境界     
一堂好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第一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在"字。我"在不在"课上,这很重要。此处的"在",大概涉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在";第二个层次是"意在",是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第三个层次是"思在",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排列     
这要比24人多出6个人,这6个人从何而来?别愁,题目并没有规定6行必须是互相平行的,我们可以使这6行人首尾相接或交错,使有些人既属于这一行,同时又属于那一行,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这样  相似文献   

9.
谢素军 《知识窗》2013,(21):7-7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但在约翰内斯堡,它有另外一层含义,河是瓦尔河,人呢,则是那些站在黄金上的人,那些管理黄金的官员。凡是去瓦尔河为官的人,没有人舍得离开,即便离开,也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全部被带进了监狱。这几乎成了约翰内斯堡公开的秘密,媒体曾一度渲染,瓦尔河是一座黄金铸造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十二年是中国生肖的一个轮回。从2000年成立到2012年,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走过了整整十二年。回首过往的流岚岁月,百泰人感慨万千:这是不同寻常的一个轮回——机遇与挑战并存,百泰人肩负着打造中国生物医药航母的重担;这是充满挑战的一个轮回——百泰人恒持信念,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个变化多端的年代,每天都有陌生的人、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像那些熟谙舒适之道的人一样,接受新事物,在任何地方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气场,让舒适感来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这恐怕是现代人应对新事物最积极有效的方式了。  相似文献   

12.
你为何害怕?     
白杨 《百科知识》2012,(7):40-42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害怕一些事物或东西,这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就连作恶多端,天不怕地不怕的恶人,也有害怕的时候,例如,怕鬼神,怕受到正义的清算。但是,这只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害怕。比较起来,人具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人死亡是指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事实上,心脏虽然停止跳动,但是人的脑细胞还能存活一段时间,所以,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头脑还能思考,直到脑细胞死亡,这才是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1,(20)
从科幻跃入现实的面部识别技术 面部识别就像是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的人脸追踪定位,在茫茫人海中把某个人给找出来。面部探测只能感知这是一张脸却不知是哪个人,而面部识别能辨认出这张脸是哪个人。  相似文献   

15.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埃及,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国王还是奴仆,每个人都在眼部周围涂上厚厚的深色粉末,这成为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过去科学家认为,这是古埃及人爱美的表现,但由于那些粉末中含铅量很高,因此对于埃及人的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2014,(5):F0003-F0003
这是一幅中国人的抗霾图卷,不同人群备自展现风格迥异的民间智慧抵抗雾霾。但这也谈不上是励志故事或生存正能量,很多人的抗霾方针就是不去管它,他们不是无所畏惧,他们只是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们日常话语表达中的“陌生人”,往往是与“我”相对的他者,蕴含“我不认识的人”这层意思。那么陌生人究竟是谁呢?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此有经典的研究,他认为,陌生人既不是熟人,也不是和你永远没有任何交集的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14,(6):F0003-F0003
这是一幅中国人的抗霾图卷,不同人群各自展现风格迥异的民间智慧抵抗雾霾。但这也谈不上励志故事或生存正能量,很多人的抗霾方针就是不去管它,他们不是无所畏惧,他们中是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健美 《科教文汇》2013,(14):118-119
概要所谓的敬语,就是用来表达说话人认真谨慎地对待了听话人以及话题中出现的"尊敬的人"的语言。那到底谁是"尊敬的人"呢?这是根据场合不同就不一样的。关于这问题虽然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总而言之有一些规律的。掌握好这些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经贸日语场面的对话,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用错敬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