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一个新理念的产生,往往从结识一些新朋友开始。大约是1997年的春天,广州一个老朋友向我推荐,在神秘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草原部落创作室”,其部落“酋长”贺雄飞,正在编辑一套百角杂文丛书,希望我选一些杂文去出一集。我想了想,说,看看他出的书再说吧。这一“看”,就看去了一年时间。这期间,看到了“草原部落”组编的许多书,有六本一辑的《杂文百角丛书》,有经济新观念的《儒商时代》、《犹太人之谜》、《资本家的秘密》,有“大家文丛”《贾平凹  相似文献   

2.
我与将军相识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中将介绍的。那是1997年5月,我致信张明司令员,向他汇报海曙楼收藏馆进展情况,并提出要征集将军题词的想法。张司令员便为我推荐了陈靖将军,他在信中说:“有一位传奇老红军,他既会打仗杀敌,又会著书作诗,并进行了举世绝有的二次长征,是个文武全才,在红军将军中会书法能著书的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电影剧本《金沙江畔》、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以及大型话剧《贺龙前传》等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作者,他性格坦诚,为人豪爽、热情,你可联系一试。”于…  相似文献   

3.
与许多人一样,书是钟叔河先生坎坷人生的最早老师。而在他的心目中,第一位老师却是翻译童话《列那狐》。这本书没有使他像列那狐那般“很狡猾,常常干坏事,还想方设法逃过惩罚”,却使他悟出“一个人最好还是从小孩时起就很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心,培养自己的思想;这才能在长大成人后真正懂得世界上的事物和生活”。(见《散文》月刊1992年第2期《我的第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4.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喜欢《简爱》的女人都和主人公一样,有一份卓尔不群的孤傲,有一份过于敏感的自尊,但徐俐绝对是!和徐俐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九七”之年香港回归72小时现场直播的“世纪报道”和“九九”之年澳门回归38小时现场直播的“特别节目”的两次“台前、幕后”的合作,让我看到了走出演播室、走出聚光灯生活中没有任何雕饰的徐俐,即使是在休息间和咖啡厅柔柔灯光的轻抚下,一盏清茶在手仿佛远离了一切尘嚣,却仍然一如屏幕上那般目光灼灼,仍然那般充满激情,那般黑白、是非、爱憎、好恶分明,同样没有过渡色、没有朦胧…  相似文献   

5.
一到广东,省委宣传部的老杨就对我说:“你要了解新闻界的新趋势,可以去《足球报》看看。”“零的突破”《足球报》创刊于1980年元旦,是我国第一张球类专业报纸,它由广州足球协会主办,广州日报体育组负责编辑出版。现在发行量已达八十余万份。  相似文献   

6.
我最欢喜看《新闻记者》杂志中的“新闻人物”专栏。我拿到1990年第9期,黄铭兴《夫妻播音传奇》一文,特别吸引着我,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传奇,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模糊了,被这篇传奇感动了。当时我的面前,好像出现了这对体恤恩爱的老夫妻,一对在广播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了几十年的“无名英雄”。说也真巧,那时杨磊同志正好走进我的办公室。我祝贺他俩的先进事迹公布于杂志上。老杨向我借去这本杂志,说要去给他的老伴看看,让她也分享快乐。一般写真人真事不大采用“传奇”两字,可是这篇人物特写传奇两字,用得好,用得得体。它的特点在于平凡的事迹见传奇。他俩颇有名望,一般的要讲究家庭的舒适和派头,才能体现出名播音员的身份。可是记者亲眼目睹:居室简朴,用木块拚镶的地板已经松动,书柜、凳子,茶几是旧的,更引人注目的是,床头墙上挂的那幅已发了黄的黑白照片,却与房间  相似文献   

7.
你听过那首《草原晨曲》吗?“我们像双翼的骏马,奔驰在草原上”。今年7月,我参加《中国档案报》社“走进西部内蒙行”记者团,走进了这片儿时向往的神奇地方。  相似文献   

8.
彭培述  邱明 《声屏世界》2003,(10):33-33
“我在现场”,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在现场短新闻中,记者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展现出来,观众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信赖感,同时,通过记者的现场引导,一种未知感、神秘感以及求知探秘的欲望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新闻的信任度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2002年抗洪抢·险中,吉安电视台发了大批现场新闻,如《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抢救第八条生命》等等,都真实的再现了解放军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灾民的情景。观众们看到了现场发生的事实,感悟到了危难之处见真情,这几条新闻比唱多少遍“军民情深”赞歌的说服…  相似文献   

9.
最近,湖南卫视的《晚间》节目播出系列新闻《老杨带路》,主题是“以大人影响大人”。新闻以纪实的手法,跟踪报道以卖煤球为生的老杨,带着两名青年学习营生。两名青年跟着老杨挑煤球,爬高楼,累得腰酸背痛。谋生的艰辛,通过真实的镜头得到全方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後魂儿绕梦牵。”曾经的月牙泉的确如这首《月牙泉》唱的那般美丽。  相似文献   

11.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丢魂者说     
近日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探亲,我接过名片,急急地说:“你们公司应当去内蒙古兴安盟投资!”“为什么?是什么迷住了你?”他有兴趣地问。“它在科尔沁草原上,有大兴安岭的森林,有阿尔山神乎其神的48眼温泉,有成吉思汗庙,有葵花之海,有杜鹃花满山,有最新鲜的空气,是无污染、无虫害、无鼠害的草原世界,有极真诚的人情和动听的歌声,还有一段边境与蒙古国交界……”我边说边展示照片,“你瞧,这在给我们献哈达,这是让我们饮酒,这是唱迎客的下马歌,这是唱骊歌,这是在村  相似文献   

13.
周发勤先生: 您先后寄给我看的两篇大作,《蘑菇云在东方升起》,《在微观世界的科学前沿——记唐孝威院士》,都拜读了。孝威是我十分尊敬的科学家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只笼统地知道他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不得其详。一是因为我是百分之百的外行,二则由于事涉机密,不便多问。这样我和孝威就剩下寒暄之词,衷心地祝他健康,我知道他为类风湿关节炎所苦,整个体质不强,与长期在青海高原从事试验的艰苦条件,与文革逆境里所受的折磨是分不开的。从您的记述,特别是《草原上的“狂欢节”》和《又一次震惊世界》两节,我感  相似文献   

14.
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双重否证戴茂堂《“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八“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一个几百年来响遍欧洲、响遍世界的口号,然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什1却必须将它否弃、埋葬。有鉴于这一口号仍就那般地风风火火,我们甚至主张必须将它深深地埋葬、彻底地否...  相似文献   

15.
在江城武汉的数家报纸上,常能见到署名杨军的曝光类新闻图片作品。杨军是专业的摄影记者吗?他何以如此勤奋、高产,仿佛是不文明行为的“天敌”。据了解,杨军是个笔名,他大名杨永华,今年已经58岁了。祖籍山东的老杨,退休前是武钢集团钢丝绳厂的检验工。退伍军人出身的他,还是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老杨戏称自己是个“揭短专业户”,他几乎每天都要穿梭于武汉三镇,其“一日游”的主题便是寻觅曝光新闻。老杨的摄影基础,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打下的。自从1993年,在党报上发表第一张摄影作品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杨军家住汉阳的长江边,江滩上植有很…  相似文献   

16.
“我采访过的人,许多都成了挚友。他们和我有话说。作家要有与高智能人物相似的观察人生的理论,才能互相撞击”。这是以“怪味”著称文坛、连续四年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的作家祖慰,介绍他采写报告文学的经验。祖慰曾在散文《观上观》中,通俗地讲述了自己的这一“撞击”理论。我觉得,了解并释述这一观点,有利于培养记者、通讯员的思辨能力,提高新闻稿件的命中率。《观上观》讲的是他自己在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眼光———读南振中同志《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有感刘向东不久前,读了南振中同志的《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这是他对新华社国内记者的讲话。新近又读了他的《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是对新华社驻外记者讲的。这一内一外,一“发现”一“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  相似文献   

18.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职业都是“一碗饭”。每一个人从事一种职业叫作“吃这碗饭”。 一碗饭有一碗饭的味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吃法。 当了几年的记者,常有好友带有几分羡慕和几分真诚的玩笑送我:老杨,行啊,混上了记者这碗饭!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江俐 《视听界》2011,(1):107-107
音乐专题《一曲乡愁,两岸情深》(江俐撰稿,王丹播音)获得了2009年度江苏省政府播音主持作品奖一等奖、2010年度全国“金话筒”播音作品提名奖。作为这篇作品的播音员,我从熟悉稿件到查阅资料,再到把心放入作品,和文字作者一次次地交谈、分析、探讨,才有了这次成功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