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2.
陈凤尤 《教育》2013,(15):62-63
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做法。何时说"不"很关键父母们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说"不",以下是四种必要的时候:当孩子的健康或安全处于危险状态时该说"不"很明显,当孩子想吞食含铅的墙壁涂料碎片,尝一尝他在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说“不”,以下是四种必要的时候。 (1)当孩子的健康或安全处于危险状态时该说“不”。 很明显,当孩子们想吞食含铅的墙壁涂料碎片,尝一尝他在垃圾堆里捡到的有毒物质,或者在繁忙的停  相似文献   

4.
王栋生 《师道》2004,(3):18-20
如果孩子们不懂得信任。有一次我问学生:“当你们出门时,父母对你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们笑了,不说,我请他们说,大家都不好意思,异口同声地说是“外面坏人多”。是的,如今每逢孩子出门,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第二个问题:“小时候大人用什么吓唬你?”答曰:“老拐子”。——也难怪,社会有些邪恶现象是我们当年想不到的,尤其是在一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都怕孩子遭遇不测。我向许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了解过,他们指着满街目中无人的汽车、摩托车和乱闯乱撞的自行车,无奈地说,他们宁可让孩子晚几年自立也不愿意孩子面临危险。当传媒批评中国孩子生存能力差,中国的家长溺爱子女时,可能应当先呼吁尽早健全社会法治意识,呼唤人们有爱的意识。但是现在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你自己意识中有没有很强的“防”的意识?“外面”的坏人多吗?  相似文献   

5.
在比利时,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决不会迁就他们的。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用钱的标准不一,但家长们培养孩子节俭意识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不会给孩子额外的“补贴”,他们必须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犯“低级”错误时,当孩子的成绩不如别的孩子时,当孩子未如父母心愿时,不少家长或愤恨、或失望、或讥讽地说声“真笨”。其实,不论家长用心何在,这“真笨”二字,却真有可能使孩子变笨了。  相似文献   

7.
付希 《中学生博览》2022,(24):66-67
<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可一放假回到家,与家长朝夕相伴,天使就变成“神兽”了。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半天就憋得要长毛,烦躁不安,一点也不听话;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写作业,打游戏、看电视等娱乐项目全部自动解禁;还有的家长说,现在每天三件事:吃饭、睡觉、揍娃。孩子们在外面活泼可爱,到了家里却变成了不听指挥的“小神兽”,这到底是怎么了?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心”出发,去了解一下“神兽”们在想些什么,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杨多多 《山东教育》2004,(33):39-39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情愿时,他们便会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任由孩子对你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相似文献   

9.
▲不可一味说“行”过去,家长们认为子女应该一切服从长辈,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现在,一些家长却由“绝对专制”走向了“极端民主”,对孩子或放任自流,或百依百顺。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自由造就没有界限和没有责任心的人。”阿莎·菲利普斯在《说不——为什么对你和你的孩子非常重要》一书中指出:“为了避免专制者形象而只知道说行的父母,只会造成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幻想和危险的形势。”孩子长期处于受宠的特殊地位,要风得  相似文献   

10.
《红领巾》2005,(9)
7岁的美国女孩洁西卡驾机身亡的惨事引起全球广泛争议。但洁西卡的妈妈在无比悲伤之余仍然说:“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这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样,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成果。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做什么时急于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完全可以买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看人家开飞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赛车手来教。让孩子慢慢明白飞车不光是开得快,还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这样,既满足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孩子看了报纸上一篇关于学生泡网吧的泡网吧,因为“在那里熟人多,大家会关心我”。文章后说:“大人们是不对的,我们也有说话的权当学校和家长把成绩看得重如泰山时,绝大多利。”我们发现,满肚子苦衷无处诉的孩子还有很数的孩子都感到了压抑和挫败。无论成绩怎样,家多,家庭两代人间的巨大差异和功利性的应试教育长的永不知足也让孩子们疲惫不堪,师长们天天念造成了孩子的反叛。“一山更比一山高”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很多孩子向我们诉苦,其实父母有时候把问题四年级男生潘柏林说:“玩网络游戏特别是一些升看严重了。思越是广州…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的“性”问题和家长们的性行为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影响孩子们的正常成长。严厉,促进了孩子的“性早熟”在家庭里,父母常会遇到孩子们的“性”问题。许多家长的做法是“绕道”而过,认为讲解这方面的疑问便有失父母的尊严或因此造成孩子性早熟(甚至以为会因此“教坏”他们)。更多严重的是以打骂的办法制止孩子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回避“性”问题。家长们应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特有的性生理特点,结合遇到的事情,潜移默化地进行“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父母亲教养态度的不当。管教孩子时,必须维持一贯的作风,贯彻原则不能动摇。如果孩子重复犯错,就应受批评,假如父母再次原谅了他,那如何使孩子学到教训、成龙成凤呢?当孩子有求于父母时,父母勉为其难地答应:“只允许这一次,下不为例。”或“好吧,好吧,但下次不准。”这种对孩子让步的情形,特别会使孩子变得任性。虽然父母说“只这一次”,但可能不久他们又会像这次一样,或者明天也会像今天这样,如此,想使孩子确实遵守规定的事,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绝不能轻易让步于孩子。一般来说,父母所规定的事,孩子们很少…  相似文献   

14.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兴趣是儿童教育的中心,没有兴趣即使家长或老师教得再多,孩子也没有学到;有了兴趣即使只学到一点儿,孩子也会牢牢记住。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当你对着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卡通片的孩子说“玲玲,咱们该弹琴了”,很少有孩子痛痛快快地答应说:“哎,好吧。”相反,多数孩子会说“就来”,或是“待会儿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当家长要求孩子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不使孩子觉得又要“戴紧箍咒”了。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给孩子自由空间在房间里布置一块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之友》2011,(4):10-11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 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8.
刘思纯 《学前教育》2022,(17):57-58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师问桃桃想不想去堆雪人、打雪仗时,桃桃说:“我不去,我今天的衣服是妈妈新洗的,女孩子就要干干净净的。”通过孩子的回答,我们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妈妈肯定引导过幼儿要“爱干净”。其实这样的教育在家庭中非常常见。比如,刚下过雨,孩子踩水坑踩得正开心,妈妈大声制止孩子:“不要玩水,鞋子都弄湿了!”再比如,孩子们聚在一起趴在沙子上挖洞,父母认为沙子不干净,手弄脏了,衣服也弄脏了,不让孩子玩;孩子们总是把石头当成宝石,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家长见了,边说太脏了,边把孩子精心挑选的石头扔掉。  相似文献   

19.
带儿子回家时发现走廊墙壁涂了油漆。走廊很宽,儿子离墙壁也还有一段距离,但为了保险,我大声对儿子说“:洋洋,你的小手千万不要触摸墙壁,因为刚涂了油漆,小心!”话音未落,洋洋举起小手“啪”地打到了墙上……看来,我的“提醒”错了!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很多时候“,不要”在他们听来就等于“要”。所以,家长必须慎用“不”字。比如孩子想站着滑滑梯,而家长认为这样做不安全,我们不妨对孩子说“滑的时候坐下来”,而不要说“不要站着滑”;对想站着荡秋千的孩子,父母的提醒应该是“坐着荡”,而不是“不要站着荡”;当孩子胡乱翻…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事情时,家长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不"的10种方式。⒈不要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字眼也许就是"不",你可以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那是一个坏主意。你能想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