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朗读、重视情感唤醒,就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要契合认知,在借力插图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改变形式,在语言置换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巧设导语,在一唱三叹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  相似文献   

2.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足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诵读是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诵读.不能很随意地读读就了事.而要用情感去读。  相似文献   

4.
优秀古典诗词,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它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格调。  相似文献   

5.
薛红 《考试周刊》2011,(61):42-43
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作者认为“读”是个基本的方法。如何把“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职高语文的教学实践.把“读”细化为“朗读”“默读”“诵读”三个层面,分别渗透到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以达到鉴赏诗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杜丽敏 《语文天地》2014,(12):65-66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对文本的诵读策略指导,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生成。许多学生受到考试的功利性影响,放松了阅读,致使语文学习呈现模式化、浮躁化。甚至一些学生对名家的经典美文不知所以然,仅凭"瞎子摸象"来感知文本表达的主旨内涵。对经典美文缺少深层次的揣摩,使得学生对美文认知感悟产生一定的偏差,在语言描述、情感升华、内涵延伸等方面缺少一定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7.
卢熙 《语文天地》2013,(20):62-63
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诵读传统,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春秋时期的孔子教授弟子就用诵读法,《论语·子路》篇有"子曰:‘诵诗三百’"的记载。唐代的韩愈和白居易也非常重视诵读。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自己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在他的《与元九书》中更提到他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朗读感悟,可通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及展开多元化评价等方式,让琅琅的读书声重新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晨曲,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朗读,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标志。"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通道。本文作者首先对语文课堂中"朗读"的状况进行审视与反思;接着具体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本内涵,领略形式之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吕丽贤 《考试周刊》2010,(23):42-42
朗读并不只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而是在读中融入读者对文本新的自我解读和新的艺术再造。如何使课堂书声琅琅,进而声声入耳呢?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读中有所思,有所悟。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借助语音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美,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效率。对此,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环节设置进行阐述,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属于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教学能够把握整体课文,能够感悟出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而且通过朗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是朗读教学不能为了朗读而朗读,必须通过朗读来培养情感,真正实现情由读中来。提出通过朗读教学来培养情感措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艳玲 《甘肃教育》2020,(5):148-148
文本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体现人文性、情感美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并把个体感悟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让情感美充分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灵魂,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分析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的矛盾,品读人情美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材,选取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文中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夫妻二人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卖了,买了自以为是对方最有价值的东西,结果恰恰相反,是对方最没用的东西。这表面上看来是“愚蠢”的,而作者在文末特意强调说,恰恰是“最聪明”的。  相似文献   

14.
“情动而辞发”,学生习作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字表达活动。如果学生对习作产生愉快的情绪,内心涌动着种种真情,焕发巨大的热情,就能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章。可以说,没有情感融入的习作,是没有灵性的,再色泽艳丽,也不过是朵没有生命的塑料花。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思想分析的过程,还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活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笔者认为,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海玲 《考试周刊》2014,(26):51-52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只有把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认真了解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无力的。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崔慧 《新疆教育》2013,(4):79-79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猛烈侵蚀。教育工作者要把诵读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小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完善内在道德情操。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张立英 《文教资料》2011,(28):38-39
语文教学每况愈下,根本原因是违背了传统汉语教学的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繁琐地分析统治着课堂内外。古时提倡的"日诵万言"变成了今天的"日听万言"。语文教学中过多"分析"是极其有害的。诊治语文疾病的有效途径是改变重分析的旧习气,树立淡化分析,狠抓诵读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