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克丽 《贵州教育》2009,(12):25-26
“语文的本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今天的语文教师人尽皆知的语文课程理念。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也是大家都烂熟于心的教学准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却因“人文性”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工具性”遇到了过于漠视的境遇,使语文教学迷失了学科本位的方向,呈现出效率不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语文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富有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人文课程,具有鲜明的工具性、情趣性和人文性.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本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割裂了语文与人文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因为语文课程教授的汉语是学生的母语,所以语文科目对于学生来说就存在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掌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1.和谐语文需要创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根据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小学语文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语文素养和人文熏陶的和谐统一,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必须要营造和谐语文的教学氛围。和谐语文的内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功利性,或偏重于工具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同时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丹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59-260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阅读教学中既不能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又要防止把语文阅读课上成人文性极强而忽略了语文工具性的课。二者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我们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不能忽视“人文性”,也不能忽视“工具性”,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燕 《快乐阅读》2012,(32):116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知有些偏颇,过于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让占据重要地位的"工具性"退避三舍,所以出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泛语文""非语文"等说法。"语文味"在不知不觉中已从课堂上渐渐淡化,甚至于缺失,这就使得语文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地位,成为一门字品书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或人文性,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重视工具性则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人的存在;重视人文性则忽视了科学对于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作用。我国新一轮的语文教育改革,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把语文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形式”与“实质”的两个方面。这是首次将人文关怀拓展到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同时解释为思想性、审美性和文化性都属于人文性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劳动者,应该注重从人文角度驾驭课堂活动,体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让语文教苑的奇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10)
语文课程有两个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现代教学论便把语文教学划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从字、词、句、章开始,以听、说、读、写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实质,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让学生在价值观、态度、情感方面得到提升。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并且更加注重人文性,而不仅仅是注重工具性,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运用能力.注重熏陶、感悟和积累,注重...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被指责为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过于摇摆,灌输式的训练与乡愿式的散漫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并存。其思想背景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人文性以及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恰当平衡,前提是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与统一基础予以辨明。维持二者在实践中的平衡需要顾及到学生发展着的心理特质和水平,坚持中庸原则,通过创设优美、优雅和优质的语言环境,实施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实现专业能力同专业素养共同发展,现阶段,教师应逐渐渗透人文性的理念,使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一、树立正确的语文人文观念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虚词的理解、特殊句式的不同变化以及翻译技巧,却没有注重文章蕴含的人文性。这是工具性思维造成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观念由传统的以工具性为主转化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习中国传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由来已久,其间诸多大家之言层出,有尖锐批评语文教学过于偏重工具性而疏于人文性的,有温和表白自己倾向于“二元统一”的,也有的痛陈语文教学忽工忽文,走极端的,屡见报端,不一而足。勿庸讳言,过去的语文教学注重了工具性,力求使学生成为训诂家,对字词之类的基本内容深钻细研,穷尽其源。学生在如此“引导”之下,变得以知道一个多音字的几种读法而自喜,以区别“聚精会神”与“专心致志”的细微差别而自得。咬文嚼字渐成一种时髦,老师们也为体现这“工具性”而绞尽脑汁,为寻一字一词一句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的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功能,更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教科书不仅有语文知识,还有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既要用教科书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被指责为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过于摇摆,灌输式的训练与乡愿式的散漫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并存。其思想背景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人文性以及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恰当平衡,前提是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与统一基础予以辨明。维持二者在实践中的平衡需要顾及到学生发展着的心理特质和水平,坚持中庸原则,通过创设优美、优雅和优质的语言环境,实施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进步或发展"的评价基础。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视野下,评价语文课堂的有效应遵循知识和技能辨证统一、注重情感体验、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注重迁移等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课堂教学目标注重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以及加强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