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来往往     
我是小太阳阿林,我在家里是小太阳,爸爸妈妈就像小行星,一年365天都围着我转。可是他们并不了解我的心思,常常是我所想的事情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我跟妈妈说一件事情,妈妈总要问我原因。我不说她就不高兴,非要我说不可。爸爸也是这样。有时我觉得很讨厌他们,真希望离家出走,可事后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四川省资中铁佛中学小行星和小太阳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想法常常也不一样。小太阳很烦小行星围着它转,那是因为这颗小太阳其实还是一颗小卫星,它生活在爸爸妈妈这两颗小行星构成的空间里,受着行星…  相似文献   

2.
邱琳 《教学随笔》2008,(3):35-35
【案例1】太阳宝宝来作客 有一次稼稼指着天花板上的一个亮点对我说:“小琳老师,快看,太阳宝宝在墙上。”他的话引起了我和全班小朋友的注意。我们顺着稼稼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天花板上看见了一个圆圆的亮点。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住了,兴奋地叫着:“小太阳,小太阳。”阿予说:“小太阳在动呢。”菲菲问:  相似文献   

3.
生命本是一个整体,它每一天都在成长;生活永恒的规律就是“变化”,它每一刻都在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成长,关注变化。就像太阳,朝出夕落,但是有谁否定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4.
凡尔赛宫距离巴黎市中心有二十公里,要从塞纳河的右岸穿过左岸。想当年,曾是满眼葡萄园的左岸正因占了凡尔赛宫的便宜,才从乡村变成了都市,众多讨宠的贵族像蛾子似的扑向太阳,跟妃子、太监一样,做梦都想博得“太阳王”的宠幸。凡尔赛宫作为“太阳王”路上易十四的宫邸,是名副其实的“太阳宫”。  相似文献   

5.
太阳爸爸和月亮妈妈有许多许多星娃娃,除了顶大的黄星姐姐和最小的红星妹妹以外,其余的姐妹都长得跟妈妈一样晶莹透明。她们见人就说:“瞧我们多美,就像我们的妈妈!”每逢这个时候,红星小妹妹总要旋转起她那红得像火、亮得像宝石一样的身体,喊道:“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才是天上最美的星星。姐妹中只有我长得像爸爸,妈妈的光彩还是爸爸给的哩!”她们吵呀闹呀,气得太阳爸爸再也不想见她们。只有黄星大姐姐一声不响,  相似文献   

6.
童话二篇     
吕丽娜 《山东教育》2007,(7):106-107
从前的从前,太阳的年纪还很小,像个淘气的小男孩。 小太阳常常到大地上来玩。 那时候的大地还很荒凉,没有房子,没有树,没有花,没有动物,差不多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陈秀亭 《师道》2007,(1):26-26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冰心语)在我们师生携手走进新课程,不断开展新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为了使“野花们”能从大自然中吸吮多方面的营养,让他们更好、更美、更茁壮的成长,老师与家长都倾注了不少心血。我  相似文献   

8.
朝阳     
郑飞 《班主任》2013,(2):70-70
我们是朝阳中队,本队徽设计图案是直接将“朝阳”两个字艺术化。“朝阳”两个字中,“朝”字左边正中间的一横变成了一轮小太阳,代表朝阳中队的每一位队员。“阳”字右边的“日”字直接用一轮太阳代替,这轮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放射出万丈光芒,象征咱们朝阳中队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发射出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从我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我就觉得做老师真了不起,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让他们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吸吮着养分,飞快地成长,还能桃李满天下,甚至还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啊!  相似文献   

10.
我的小天地     
我的爸妈可民主啦!我的房间就是让我自个儿设计的。不信,瞧我这“精心打造”、“呕心沥血”的杰作!一走进我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睡的一张大床。可别笑话我,床虽然大,可对于我这“魁梧”的小孩来说,还正合适。床的靠背是“太阳”的造型,在床的上方两侧各有一盏“小太阳”壁灯与之交相辉映。天花板上,四个“小太阳”围绕在月亮四周,追逐着。床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我正微笑的照片。如果把我房间里的灯同时打开,我这个阳光少年真的如同来到了太阳系,活得真精彩!其实我设计的读书角也极有特色。我每天都在那里写作业,看书…  相似文献   

11.
邢群娥 《辅导员》2014,(6):46-46
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火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像粉笔宁可粉身碎骨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老师们也是凡人。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正>暖暖的太阳,照耀着自己的心。真的,我有自己的小太阳,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能解决。就算是再大的困难也没问题,因为我的小太阳会帮我的。暖暖的,这种感觉真的很棒!——题记暖,这个字眼在自己的心中从小就是一种感觉而已,就像在冬日的时候,有一道暖阳照在自己的身上一样。可现在觉得"暖"不再是单纯的感觉,我慢慢开始体会到。暖是一种味道。从小开始我  相似文献   

13.
彭晔 《语文知识》2001,(8):37-3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看戏》一文课后练习五第3小题如下: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了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说说“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这两个比喻的异同。对于上述题目,我们认为“这两个比喻”的提法有些不妥。因为“像触了电似的”“像着了魔一样”并不能算作比喻。我们都知道,比喻是用乙事物来说明描写甲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可分多类,其中单明喻就有多种形式,常用格式有“(好)像……一样”“(好)像……似的”“仿佛……一样”“跟……一样”“同……一样”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以上格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子很多: ①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相似文献   

14.
“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像金色的阳光……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照亮了千万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唱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在祖国的蓝天下,每个孩子都是小星星。残疾孩子也是如此。光芒被掩盖的残疾孩子想要闪闪发光,能够闪闪发光。他们需要学校、老师如同太阳一样引领他们前行.让他们从星星成长为太阳,令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家用小太阳     
这个冬天超级冷,暖气结冰了,空调感冒了。一家人缩在厚厚的被窝里还直发抖,大奇建议:“干脆我们出去跑步吧,一跑就热了。”于是一家人踏着冰面跑步——其实是溜冰加摔跤啦。大奇一跤摔到一家商店门口,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哇,好暖和!”大奇搓手,“你们的空调怎么没感冒?”“我们不用空调,我们使用最天然、最健康的小太阳!”商家自豪地说,“请看!”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耀眼的小太阳!“这很耗电吧?”大奇运用科学知识。“耗什么电,这就是真的太阳啊!”商家解释,“你不知道,太阳那东西看起来圆圆的、红红的像块大烧饼,其实它非常大,比地球还大!…  相似文献   

16.
在极昼圈内子夜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0:00时的太阳高度,此太阳高度为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的最小值(在极昼期间,极点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时刻相等),即为一天中的最小太阳高度。求一地的最小太阳高度,是地理教学的难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如何简便地计算最小太阳高度角?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到北京不尝北京烤鸭等于没到过北京;也有人说,到南京不品尝南京板鸭等于没到过南京。近日,有机会到南京考察工作,南京板鸭的美味可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加打动我的却不是南京板鸭的美味,而是为南京板鸭提供鸭源的南京郊区牧鸭人的牧鸭方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工作的一片呼声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联想到,如果我们也能像牧鸭人了解鸭群习性一样了解学生的心理,按教育规律办事,采用“鸭式教学”──使我们的学生也能像“鸭子”那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自在愉快而茁壮地成长,该有多好啊!提起“鸭式教…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一种生命,都需要一轮温暖的太阳,她像慈祥的母亲给我们的身心披上最柔软的华裳。散文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体,发展到今天,可谓越来越茂盛青葱,生机盎然。究其原因,恐怕离不开照耀着它成长的太阳。这轮太阳有一缕绚丽的光芒,那就是散文中感人至深孕育氤氲之气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的爱     
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大自然便成了人类的母亲,母亲的伟大不言而喻。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报道,说的是一位母亲怀孕时常遭到她丈夫的毒打,每次这时她都会捂着自己的肚子蹲在墙角,任凭她丈夫的打骂,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孩子出生后健康活泼,没受过一点伤。这不禁让我感叹这位母亲的伟大,突然我想起了院外的向日葵。我家院外有一片向日葵,它们是陆地上的“小太阳”。每天迎着太阳,像情人一样地接受着阳光给予的爱抚,它也就在甜蜜滋润的爱情里茁壮成长。远远望去,高低错落有致,红得像朝霞一样婉然绵绵,黄得似柠檬一般淡雅朴素。每一片花瓣就像刚出浴…  相似文献   

20.
刘玉成 《考试周刊》2013,(86):123-123
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便是留白,唯有艺术大师才敢于留白和善于留白,也唯有懂画的人才能于无物处观波涛。现行的中学地理课本的编者,正是留白高手.比如在处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点时。他们一方面有效地化解了难点以利于中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又没有将知识点说尽道死,而是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给我们留下发挥和成长的空间。既然如此,下面我就不揣冒昧地谈一谈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