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GIS技术管理国民体质数据的新尝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森  盛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9-1641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个开放的数据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社会领域,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国民体质监测相结合还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把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与GIS相结合,建立了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数据系统,并实现了江苏省体质监测管理中相关的各类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各种查询、显示、分析、统计以及图形输出等功能.利用GIS技术开发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系统是可行的,为江苏省国民体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有关部门分析、制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系统(REGIS)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共享时代” ,地理信息的网络化和可视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 ,而地理信息系统 (GIS)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文首次提出并界定了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REGIS)的概念 ,阐述了它的结构、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必要性及优势,并举例分析与中学地理教育整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对比中分析传统教学和GIS教学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4.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新技术领域,相较于传统的对地观测手段更适用于解决林业资源监测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林业院校林学学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需与林业应用的需求密切结合.对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授课人员培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环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城市信息化为切入点,从技术的角度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作初步分析和思考,并从GIS存在的缺陷进而探讨在GIS上引入空间数据仓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一、GIS技术的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与地球科学之间的新技术。GIS作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将图象、图形、属性及专业模型融为一体,将地学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资源环境进行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和网络GIS的概念,回顾了GIS软件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开发智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智能建筑和基于网络GIS开发基础软件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GIS开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设想,这是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领域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8.
GIS技术在旅游规划制图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政府与专家的重视.本文根据旅游规划的特殊技术要求,结合实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旅游规划制图中的应用,总结出利用GIS软件制作旅游规划图的流程和方法,进而对运用GIS技术编制的旅游规划图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由于GIS把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共同的Id融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管理和分析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交通管制、房地产、旅游、公安、资源、环境、国土规划等领域。但是由于GIS软件功能很多、开发复杂、工作量大、耗时长、效率低下,这些阻碍了它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GIS软件开发的历程和对组件式GIS和非组件式GIS的比较,论述了组件式GIS的开发优势,提出了组件式GIS的开发方案和思路,认为组件式GIS是GIS走向产业化、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得到了迅速发展。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的应用,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 4种集成模式;然后应用松散耦合结构开发了基于GIS的 水循环机理 系统理论相耦合的时变增益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并在甘肃省内板桥流域进行了实例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思政教育在教育领域的生命线地位更加彰显。理工科课程蕴含思政元素有其特殊性,以至于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属于理科,从专业培养的角度,选择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本土化思政案例资源库的设计与实践,初步建成自然要素专题、文化专题、旅游专题、交通与人口专题四个专题的案例资源库,能为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对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提出利用GIS软件设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给出了每个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及使用到的GIS软件功能特点,并对其中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实验作了详细说明。此实验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解决地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城市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促进我国城市大众体育的发展,设计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景技术的城市体育设施信息系统。系统采用Visual Basic和Arc GIS技术进行设计开发,系统除具有常规的地图漫游和查询功能外,还具有体育设施属性录入、360度全景浏览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整套系统实现了体育设施的可视化信息查询和管理,为体育设施管理部门对体育设施的动态管理和评价提供了科学实用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GIS的概念数据模型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早期和近期GIS数据模型的特点,并对GIS表达的地理空间进行了重新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GIS数据模型设计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移动学习系统中存在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文章在GIS位置服务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现阶段移动学习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GIS位置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型,将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和GIS网络分析算法进行集成,是移动互联网从服务方式和交互方式的创新,增强网络与地理位置的关联性,打破时空限制,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灵活方便的移动学习模型和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6.
Web GIS是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WWW协议而运行在万维网上的地理信息系统,而ASP是微软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CGI的技术,具有强大的Web开发能力,利用其内置的ADO组件可方便地实现对GIS属性数据的访问,同时可通过在页面中嵌入具有空间数据操作功能的ActiveX控件实现GIS空间数据的访问,从而创建强大的基于Web的GIS应用,使得Web GIS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三维模型的海量特性和当前计算机硬件瓶颈给模型的实时渲染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改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是提高三维场景可视化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基于四叉树空间索引对数据进行组织,基于视点的层次模型技术(LOD)对数据进行动态调度,同时提出一种将纹理作为渲染单元重构网格数据的方法,对粗糙模型的渲染进行批处理,有效降低了耗时的渲染次数.实验证明,该方法是高效可行的,渲染帧率稳定在30帧左右,能够满足海量城市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和实时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关于日本作家的直接研究、评论为数不少,而对于日本文艺评论家的再次评论就寥寥无几,山本健吉(Kenkichi Yamamoto)、加藤周一(Shūichi Katō)等虽然在评论界名气很高,却很少有专门评论他们的文章。然而对于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评论却不在少数,这跟当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关自不必说。另一方面,日本文坛上曾辉煌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与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左联,受其影响尤为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其在中国的投影。因此,中国的论者也多倾向于在中日两方的比较中来进行阐述。本文以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藏原惟人(Korehito Kurahara)的理论为中心,对其中一些重要评论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澜沧江—湄公河航行船舶通信不畅、监控手段落后的问题,研究开发澜沧江—湄公河船舶动态实时监控系统.提出可变偏移量分段映射方法校正电子江图的显示误差.系统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实现岸船双向文字通信和船位数据实时传输及监控中心对船舶的可视化动态监控功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浅析“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很多学科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当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三大空间科学的迅速发展(简称3S),已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中,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和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本文笔者重点阐述:1、土地变更调查的任务和意义;2、"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3、关于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使用"3S"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